甘肃高师学报

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

  • 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策略

    杨正果果;

    “讲好中国故事”作为对外宣传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要求,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以来,影视对外传播的实践在此思想的引领下取得了重要成绩,在增强中国文化自信和提高国际影响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破解对外传播中“故事内容同质化、文化圈层错位、传播效果不佳”等困境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对外传播实践启示,应该通过“推动内容创新,打造精品故事;改变故事语态,寻求契合共性;实现多元渠道,构建立体传播”等路径和方式,更好实现国际传播,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2024年03期 v.29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习近平关于“国之大者”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时代价值及实践路径

    刘建军;廉武辉;

    “国之大者”作为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战略思维,以中国古代先贤治国理政的启示和对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承扬为理论基础,立足解决发展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推动“两个结合”的理念范式,是应对“两个大局”的思想统领。心怀“国之大者”需强化政治引领,善于把握政治因素;勇担责任使命,善于攻克发展难题;坚定站稳人民立场,时刻追求无我精神,从而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战略上的思想指引。

    2024年03期 v.29 7-1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哈姆莱特与赫拉克勒斯:镜像里的自我——关于哈姆莱特的神话猜想之六

    何素平;

    赫拉克勒斯是宙斯之子,希腊神话中半人半神的英雄。哈姆莱特是莎士比亚悲剧中最难解读的人物,其面对复仇使命时一再“延宕”的心路历程,其实是一个重新界定自我身份的过程。赫拉克勒斯是哈姆莱特崇尚的英雄,是哈姆莱特镜像中的反向自我。可以从大力士与“懦夫”、智者与蠢才、英雄与“罪人”、乐天派与厌世者等四个方面揭示这种实体和镜像的对照。

    2024年03期 v.2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王新军小说中的“自然书写”

    谢春丽;

    王新军是当代西部重要的乡土作家之一,他的“自然书写”更好地展现了新世纪乡土小说的创作特征,对于乡土生活诗意的审美、对生命神性的崇拜以及对城市文明的批判共同构筑了作家“自然书写”的世界,而这样的书写也正体现了当下作家们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的现实思考。

    2024年03期 v.2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藏古典本生传文体特征研究

    才让加;卡毛吉;

    本生传属于西藏古典传记文学四大传承传之一,其文体独特、内涵丰富、历史悠久,以生命平等与利益众生为主题思想,流转不停的生死轮回为故事线索,罗列出诸多经世传奇,形成独一无二的叙事模式。本生传讲述伟大人物生生世世历经世间冷暖,帮助众生脱离苦海的事迹,是集神话、故事、传说、历史于一体,由连续性的传记作品汇集而成,体现了较高的艺术凝聚力。西藏古典本生传文体经历了萌芽雏形、学习模仿、本土创作、鼎盛发展等四个阶段,最终形成主题思想宏伟、叙事结构完整、表现手法丰富、流传范围甚广,并极具生命力的特殊文体。

    2024年03期 v.29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陕西山阳县杨地赣语岛的语音特点及两字组连读变调

    孙立新;

    陕西山阳县杨地赣语岛把普通话及许多方言所具有的撮口呼字多读作翘舌音声母拼合口呼,把古入声字普通话读作?、 ie、 ye韵母的字读作ε、 iε、 uε韵母。该方言岛有3个单字调,即平声阳去、上声、去声;根据连读变调推断,在迁出其祖居地之前最少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等5个单字调。其变调规律如前字平声阳去,后字古浊声母平声(阳平),前字不变调,后字变作44;再如前后字均为古入声,有五种格局,其中一种是前字变作21,后字变作53。

    2024年03期 v.29 28-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语言符号资本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互动研究

    曹进;徐冉;

    语言符号资本体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个体通过学习和使用语言,不仅能够满足基本的交流需求,还能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和社会地位;而个人的语言能力又反过来影响到语言的发展和社会文化的变迁。从社会层面来看,语言符号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它促进了各领域如教育、文化、贸易等的进步。健康的语言市场有助于个体语言符号资本的价值实现,进而促进语言服务业的发展。语言符号资本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是相互依托、交互作用的。因此,关注两者的互动有利于全面认识语言的经济属性,推动语言资本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发展,为建构稳定良性的语言环境贡献力量。

    2024年03期 v.29 34-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籍“赋”体名称英译中的术语关联和术语规范

    曾丽馨;

    文章以中国古籍赋体名称中术语“赋”的英译为研究对象,以术语关联为翻译指导,在系统梳理“赋”体名称英译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翻译过程中中西术语的关联,探讨“赋”在中国古籍名称中的规范英译。研究结果表明:为了实现术语翻译的规范性和系统性,应音译“赋”为“fu”;对于赋体名称,则依据名称及文本内容,采用以“音译+直译”为主,换译、补译、类译、减译和概译为辅的翻译方式。

    2024年03期 v.29 40-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阐释学视域下民俗文化词英译策略研究——以《西和乞巧歌》英译本为例

    谢晓科;

    二十一世纪初,以彭建明、蒋贤萍等为代表的学者将赵逵夫先生主编的《西和乞巧歌》翻译成英文,这对于向英语世界传播中国民间歌谣及民间民俗文化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文章以乔治·斯坦纳阐释学翻译理论四步骤为指引,分析了原作中祭祀礼俗类以及婚姻礼俗类民俗文化词的内涵意义,并结合译本中翻译的实例及乞巧歌、英语歌谣的特点展开研究。研究发现,译者对于此类民俗文化词的翻译,基于归化、异化以及中西文化缺省补偿原则的翻译策略,采用了意译、直译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方法,准确、有效地传递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乞巧文化。

    2024年03期 v.29 48-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与艺术

  • 中国当代交响乐创作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精神

    张牧春;

    中国当代交响乐创作是反映中国当代社会发展的一个多棱镜,从思想、意识、精神、观念的多维触及个体、社会、民族、国家的方方面面,在自身改造、创造中上升为国乐精粹而为中华扬声。文章意图从中国当代交响乐的创作轨迹中归纳出其中的主要体征,然后对应人类命运共同体开放、繁荣、安全、绿色的思想内涵,揭示前者对后者的融入、嵌合、呼应及表达。

    2024年03期 v.29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体育新乡贤助推乡村体育治理的价值审视、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

    张学军;王峰;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体育新乡贤助推乡村体育治理的价值审视、现实困境与实践进路等问题予以深入分析。研究认为:体育新乡贤是那些推动乡村体育高质量发展的社会权威,他们通过参与乡村体育治理提升乡村体育服务水平、促进乡村体育产业升级、推动乡村体育人才发展、繁荣乡村体育文化事业及助推乡村体育赛事提升等。现阶段,由于观念壁垒与定位认识不清、制度建设与工作平台缺乏、组织机构与治理主体缺位及参与诉求与基层管理矛盾等弊端,使体育新乡贤参与乡村体育治理社会认同不高、工作力度不强、氛围不浓、发挥力度不佳。文章提出,提高宣传力度与形塑认识理念、完善制度设计与创新平台建设、拓展组织机构与强化合作体系、均衡利益诉求与优化运行方式是纾解体育新乡贤参与乡村体育治理困境的实践进路。

    2024年03期 v.29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路上:作为公路电影的万玛才旦电影类型研究

    牛碧玲;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的美国“公路电影”,开创了美国“新好莱坞”黄金时代一个重要的现代电影类型。在中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公路电影”确立的叙事程式和社会功能也成为中国电影导演关注的热点。文章从叙事程式和社会功能出发,建构起“公路电影”类型与万玛才旦影片分析框架的对话,探寻影片表现出来的公路电影类型特色。

    2024年03期 v.29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灯光在戏剧艺术创作中的“力量”

    缪伟;

    在戏剧艺术创作中,众多艺术元素的融合与互动赋予了作品深度和复杂性。舞台灯光是重要的艺术元素之一,结合技术与艺术的运用,利用光的可控属性来精准塑造人物形象、丰富渲染情感,并有力地驱动剧情进展。光、色、影的微妙变化不仅捕捉了时光的流逝,也为观众展现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戏剧的细致情境,更为戏剧创作提供了独特的形式感和审美价值。因其深厚的表现力和创造性,舞台灯光在戏剧艺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为舞台艺术的呈现注入了特有的“力量”。

    2024年03期 v.29 69-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理论陇军

  • 吐蕃占领及归义军时期敦煌历史资料所载尼僧多为法律尼的原因初探

    闫歆;

    纵观吐蕃占领及归义军时期留存下来的敦煌文献,关于尼僧的记载并不算多,而这些留下印记的尼僧多有一个共同的身份——法律。文章对吐蕃占领及归义军时期敦煌历史资料中记载的法律尼作了初步梳理,对法律这一僧官的具体事职进行了分类探析,从而得出了这些尼僧多担任法律这一僧官的原因:大族背景的助力、法律一职的冗滥及女性自身的努力。

    2024年03期 v.29 75-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现代民谣音乐艺术性再创新研究

    吴学宇;李赫;

    现代民谣是以现代主题和内容为基础的民谣音乐形式,使用朴素、真挚的语言,融入多种音乐元素和独特风格,传递民众的意趣和情感。文章梳理了甘肃现代民谣音乐历史溯源及发展历程,探究了甘肃现代民谣音乐艺术形式及音乐风格,论证了甘肃现代民谣音乐价值及品牌建设所带来的影响,可以有效地促进甘肃现代民谣的艺术传承和健康发展。

    2024年03期 v.29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

  • 以伟大建党精神夯实高校立德树人精神之基

    汪沂;栗琳;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动力,更是高校立德树人的思想财富。高校在立德树人实践过程中,理应深入挖掘伟大建党精神的育人价值,充分发挥伟大建党精神的教育功能。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信念锻造高校立德树人的信仰之魂,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作为扛起高校立德树人的民族大任,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精神树立高校立德树人的榜样示范,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情怀筑牢高校立德树人的政治根基。以此,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大学生。

    2024年03期 v.29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发展研究热点与前沿动态——基于CSSCI等文献的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董艳艳;

    通过CiteSpace软件,对主题词为“青年思政课教师”的CSSCI等中文期刊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相关研究主要起步于2008年,截至目前经历了初步探索时期、全面发展时期、高产爆发时期、继续深化时期等四个研究阶段。该问题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研究热点丰富多元,研究领域持续深化,涵盖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政教师队伍、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思政等方面;文献数量持续增长,理论研究、独立研究篇幅占比较高。由此,需进一步强化“青年思政课教师”主题的实证性研究主观性研究、合作性研究、持续性研究,从而拓展青年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与发展研究的阐释空间。

    2024年03期 v.29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身份叙事视角下的师范生实习获得感构成要素及提升路径

    王惠霞;

    以身份叙事方法为获得感研究思路,通过采访小学英语教育专业和学前教育(英语方向)专业实习生,结合对实习简报文本资料的分析,将师范生实习获得感构成要素划分为专业获得感、精神获得感、物质获得感等三个方面和专业知识获得感、专业信念获得感、专业成就获得感、生活意义获得感、身份价值获得感、成长体验获得感、物质获得感等七个维度,进而推导了实习获得感情感支持、榜样召唤、教学反思、他人辅助的生成方式,探讨了夯实师范实习生专业基础、做好实习动员和行前培训、精准定位实习生自身身份、发挥指导教师作用、明确多主体权责等师范实习生获得感生成的提升路径。

    2024年03期 v.29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师范生+”假期托管服务模式的构建

    谢克仁;王晓江;陈国文;

    假期托管服务是指在寒暑假由家庭自愿委托其他合法责任方为有需要的儿童提供公益普惠性质的监管、看护等服务的活动。我国的假期托管服务大体经历了“家庭自主互助为主”“市场化经营为主”“政府主导公益普惠”三个阶段,现阶段存在地方财政压力大、质量不高、协作难度大、教学资源缺乏、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缺失等痛点。通过多轮行动研究,创新构建了“师范生为服务主体+教育局主管各部门协作+义务教育学校为主场地”的“师范生+”假期托管服务模式,下一步应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增强模式的可操作性。

    2024年03期 v.29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乡村小规模学校全科教师本土化培养机制构建研究

    颉静;

    基于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培养乡村卓越小学全科教师的实践经验,借鉴国内外高校培养全科教师的经验,在研究乡村小学对全科教师的特质要求的基础上,构建了以“做学合一”的师德养成体系、“综合+一专一特”的课程体系、“贯穿全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注重应用”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考核体系和“产出导向”的目标评价体系为核心的本土化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该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其他地方师范院校培养高质量乡村小学全科教师提供参考和借鉴。

    2024年03期 v.29 113-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整合技术的英语学科教学知识(TPACK)对线上教学效果影响的调查研究

    陈伟;

    随着TPACK教学理论应用到线上教育,其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成了学界的关注点之一。该研究基于D高校“雨课堂”线上教学实践,收集问卷数据和访谈资料,分析高校英语教师的TPACK水平对线上教学效果的影响状况。问卷数据分析表明:高校英语教师TPACK各元素知识水平由高到低依次为CK>PK>TK>TCK>PCK>TPK>TPACK;教师TPACK水平与线上教学效果呈正相关(p<0.01);教师的PCK对教学内容影响最显著,TPK对教学设计影响最显著,TPACK对教学支持影响最显著;访谈也证实了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有PCK、 TPK和TPACK三个元素。依据TPACK教学理论,提出如下建议:探究教师TPACK发展机制,提高教师综合教学技能;应用支架式互动教学,增加朋辈互动;依托技术优势,提高学生的教学参与度。

    2024年03期 v.29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北地区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基础与应然之举

    牛桂红;李玉辉;马莉;

    当前西北地区农村学前教育发展存在投入产出效益更优提升、保教活动有待更加规范、师资队伍有待更好建设的问题。适应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需要财政经费投入更加平衡,课程体系建设更加合理,基于“数字赋能”思想和路径,选择“镇村一体化”“托幼一体化”策略,促进农村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2024年03期 v.29 126-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信息赋能教育专题

  • 关于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模式的探讨——基于甘肃3所高校调查的研究

    林玲;王欣;

    研究以甘肃省3所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师为对象,采用问卷和访谈的方法全面了解目前甘肃省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现状,分析信息化教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甘肃省高校大学英语教学运行的实际情况,制定系统的、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大学英语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有效措施及策略。

    2024年03期 v.29 132-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高校图书馆支持和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的改进策略

    田蓉;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便捷路径及资源保障。通过分析高校图书馆在支持、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如当前高校图书馆在支持、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方面存在信息化建设不足、管理人员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图书馆宣传力度不够等,提出需要从构建高校图书馆IC英语学习机制、构建英语学习社区、开展形式多样的英语学习促进活动、搭建英语学习资源共享联盟等方面入手,推进高校图书馆支持和促进大学生英语学习进入精准服务、提升服务效能的新阶段。

    2024年03期 v.29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投稿须知

    <正>一、投稿要求1.字数与复制率。论文论点明确,内容充实,数据可靠,文字精练,语言通顺。来稿以6500~8000字为宜,重大题材的文章不超过10000字。文章的复制率要求为20%以内。2.标题与作者信息。(1)论文要求题名简明、确切,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2)提供作者姓名、工作单位(注明至二级单位)、邮编、所在城市名;(3)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类别、名称及编号(不超过2个);(4)作者简介内容依次为: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主要研究方向、电话、电子信箱、详细通信地址和邮政编码等。

    2024年03期 v.29 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5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