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

    孙晓晖;徐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为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引导青年大学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实践遵循。高校思政课教学亟需与时俱进,丰富“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从实践依据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与高校思政课的鲜明底色紧密贴合,与高校思政课的意识形态目标相契合,与高校思政课的人才培养目标相融通。从实践价值看,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有利于引导青年大学生充分了解未来中国发展的战略指引,加深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程度,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从实践进路看,亟需守正创新拓展教学内容,积极主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充分发挥新媒体教学手段优势,善用“大思政课”培根铸魂,不断推动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教学实践。

    2023年01期 v.28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2K]
    [下载次数:13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理论陇军

  • 踔厉西垂:早期秦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对策和建议——以西汉水上游考古发现为例

    蒲向明;

    西汉水上游早期秦文化资源丰厚,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和鲜明的原初性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该区域大量早期秦文化资源的发现和积累,开启了早秦文化遗存研究保护与利用的新纪元,取得了很多工作实绩,但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针对目前状况,必须采取务实性措施在宣传展示、品牌打造、学术研究等方面扎实推进,以提升早期秦文化作为陇南乃至甘肃历史文化名片形象和中华文明起源一分子的标志性地位,突出其厚重的文化品位和深刻内涵,踔厉奋进、守正创新,为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持。

    2023年01期 v.28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下载次数:1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南梁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与对策研究

    杨棪;

    南梁,地处陕甘两省交界地带,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宝贵的“南梁精神”。发挥红色文化的精神作用,就要强化红色文化的传播意识。从目前来看,南梁红色文化的传播主要依托“在场”的传播和“媒介”的传播,无论是“在场”的传播还是“媒介”的传播都存在较大的传播困境。文章从政府和专业媒介、科技公司聚合传播、新媒介和传统媒介融合传播、重视对外传播等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

    2023年01期 v.28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7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对《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三点修订建议

    张文轩;

    文章对最新版《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进一步修订提出了三点建议:统一完善体例,更正衍文、脱文,优化个别例句。逐条细述,标明页码,以便修订者核查参酌。

    2023年01期 v.28 16-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6K]
    [下载次数:3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永登方言音节结构及音节数量

    甘婷;

    永登县历史悠久,位据要津;方言特色鲜明,属兰银官话次方言。文章基于永登方言音系的基本特征,将永登方言的音节结构类型和音节数量与北京话进行比较,归纳出永登语的音节结构式为(C)(C)(V_M)V(V_E/V_N),不计声调的音节数量为339,计声调的音节数量为987。

    2023年01期 v.28 23-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史研究

  • 论汪曾祺小说的笔墨趣味

    何素平;

    汪曾祺的小说非常讲究笔墨趣味。他的小说语言有绵和、黏糯、筋道的味道,能把文字的雅趣与俗趣、古趣与洋趣、谐趣与真趣熔为一炉,达到“打通”时空、语体、文体使之“不隔”的语言“化”境。

    2023年01期 v.28 28-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2K]
    [下载次数: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阿来中短篇小说中“物”的文化意蕴

    田文倩;朱永明;

    21世纪以来,阿来检视了自然界中一些生态物,并将其挪移到中短篇小说创作中,展开了一个有关“物”的隐喻叙事。通过对这些“物”隐含的文化意蕴书写,深沉表现了他的人道关怀、生态忧思和文化情怀。不难发现,这样的书写不但对进一步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性意义,而且为中国当代西部生态文学创作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

    2023年01期 v.28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2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共建良性生态,回到绿色栖居——长篇报告文学《躬身》的生态主义解读

    扈晓燕;田诗琪;

    《躬身》是全面反映甘南“环境革命”的长篇报告文学,作品深刻描述了甘南地区在打造“五无甘南”的过程中涌现的人与事,体现出作者对甘南大地75万人以千万次重复的动作——“躬身”来共建良性生态的敬畏。具体来说,作品用抒情与议论相结合的方式挖掘了甘南地区三个层面的生态转变:一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破裂;二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弥合,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基于此,作品深刻表现了甘南地区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相处理念,从而引导读者重新发现人对环境的依赖及归属感,消弭生态蒙昧,倡导建构生态文化。

    2023年01期 v.28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高山戏剧目的叙事内容和主题思想

    李海平;

    武都高山戏作为甘肃省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当地的民间祭祀、传统社火及歌舞表演中孕育、演变而成,发展至今,积累了一大批优秀的表演剧目,既有弘扬民族精神的历史戏,也有宣扬传统道德信仰的民间故事戏,以及反映社会万象和人生百态的生活戏。这些剧作不仅满足了底层人民的教化和娱乐等精神需求,也是社会生活、历史变迁的独特记忆。因此,从文学叙事和思想内容的角度切入,对于深入认识和把握民间小戏的文化内涵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2023年01期 v.28 4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2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议永明声律论对唐诗宋词元曲的影响

    陈陟蓝;

    “平仄和押韵”作为唐诗、宋词、元曲共同的声律符号意象,离不开以“四声和八病”为主要内容的永明声律论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唐诗表现为“平仄黏对、押平声韵”;在宋词表现为“合律的平仄长短句、押平声韵、仄声韵、平仄换韵”;在元曲则表现为“入派三声、平仄通押、一韵到底”。在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中,“声律”犹如一条不可或缺的主线,将三种不同的文学样式珠联玉贯起来,成就了诗、词、曲的不同凡响。

    2023年01期 v.28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5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摇钱树佛像“梵天劝请”与丝绸之路传播

    崔峰;

    在西南地区摇钱树佛像图案中,新发现有“梵天劝请”佛传故事的造像题材。这种题材在早期犍陀罗佛像艺术中十分流行,在秣菟罗佛教造像中较为少见。结合国内外新近出土的佛教遗物来看,四川东汉时期佛像与关中地区有传播关系,与鲁南苏北早期佛像图案存在共同之处,它们皆与犍陀罗佛教艺术有渊源关系。依据考古资料可推论,摇钱树佛像的源头应该由西北绿洲丝绸之路传入。

    2023年01期 v.28 5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8K]
    [下载次数:1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

  • 以朱熹为例看儒学教育者的主体自觉及其现代启示

    李劼;

    朱熹作为推动儒学发展与理学勃兴、“综罗百代”的杰出师表,抱着“以斯道觉斯民”的文化自觉、理论自觉和道德自觉,致力实现儒学教育传播大众化、教育思想体系化和教育实践生活化,奠定了中华民族深厚的文明根柢、精神血脉和道德基因,树立了教育者“为人师表”张扬主体自觉的标杆和榜样。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机遇和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自觉弘扬儒学等优秀传统文化,从朱熹为人师表的实践典范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并汲取智慧与力量,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实现儒学传统理想人格和家国情怀使命担当的现代转化,立心铸魂、固本培元、正身明范、知行合一,用清醒坚定的主体自觉全面提升教育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高度,充分发挥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核心关键主导作用,建设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2023年01期 v.28 59-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61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职业本科教育课程研究

    保承军;杨潇;岳桂杰;侯彦斌;

    课程改革是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文章从哲学基础、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深入剖析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提出技术哲学是职业本科教育层次课程建设最坚实的哲学基础,培育我国职业本科教育实践导向多元能力整合的课程观,并体现智能化时代的特色,制订由单一目标转向多元目标整合的课程目标,彰显职业本科教育的差异性、层次性,调整体现知识体系、学习活动、经验形成辩证统一的课程内容,构建“多因素共建”的课程实施和多种评价方式结合的课程评价体系。

    2023年01期 v.28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1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研究回顾与展望

    杨玲;王涛;

    十八大以来,高校思政课实效性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众多学者从多维度对影响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的诸多因素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在提升路径和完善策略方面取得诸多成果,但现阶段的研究依然存在研究对象不全面、研究视角微观、研究方法单一、学科借鉴不足、内涵界定不清晰、高质量研究成果匮乏等不足。为进一步推进高校思政课实效性提升研究走实向深,应坚持系统性研究与具体性研究相统一、宏观视角与微观视角相统一、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统一、本学科理论与多学科理论相统一、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历史性与现实性相统一。

    2023年01期 v.28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06K]
    [下载次数:1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翻译专业本科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情况调查研究

    郝玉荣;曹鸿婕;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沃土,也是推动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兴旺发达的文化基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是树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前提与基础,是推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精神食粮和内在需求。翻译专业学生肩负着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使命,应从认知、情感态度以及行为层面提升翻译专业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2023年01期 v.28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0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理念的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以A学院审计学专业为例

    刘淑红;景丽;王莉莉;

    为适应办学定位和审计事业发展对审计人才的需求,A学院“审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遵循OBE教育理念,以“成果导向”为原则,按照“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反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以社会对审计人才需求为导向精准确立人才培养目标,聚焦培养目标设计毕业要求,以毕业要求的实现构建“模块型、适用型、实用型”的课程体系。

    2023年01期 v.28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下载次数:3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院校大学英语多模态听说移动混合教学模式设计研究

    牛慧;

    现代新教育市场背景下,将移动信息技术应用于高职高专英语听说教学,以多媒体、多元化手段促进学生英语听说水平的提高将是大势所趋。文章在分析国内外多模态移动教学模式理念的基础上,尝试设计了高职高专多模态英语听说移动混合教学模式模型。通过对该模式在教学中的实践,对其教学效果成效进行了检验,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问题予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2023年01期 v.28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8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碳”目标融入宏观经济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寇凤梅;

    基于“双碳”目标,以宏观经济学教学内容的“理论性、专业性和实践性”为基本原则,以课程思政为抓手,挖掘“双碳”目标与宏观经济学传统理论的契合点,探析了传统宏观经济理论的缺陷,并结合我国的“双碳”理念,诠释了绿色低碳发展是人类摆脱困境的政策选择。在讲授传统宏观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注重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绿色低碳理念,引导绿色消费、践行节俭,引导学生了解具有中国特色绿色低碳经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绿色低碳经济发展。

    2023年01期 v.28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4K]
    [下载次数:2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健康中国背景下大学生健康教育现状与思考——基于对甘肃省高校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蒲泳辰;

    研究以甘肃省4所高校24名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甘肃省大学生的健康现状和需求以及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程设置、内容、师资配置、实施情况和效果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发现甘肃省大学生健康教育的课程建设及教育内容有待完善,应符合时代需求;教育成效欠佳,需拓宽知识来源渠道;专业人才缺乏,需加强师资培养;评价方式单一,需构建多元评价体系。

    2023年01期 v.28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3K]
    [下载次数:6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学前教育

  • 乡村振兴视域下幼儿园园长课程领导力现状与提升策略

    王丽娟;任大成;付丽萍;

    提高乡村幼儿园园长的课程领导力,既是乡村教育振兴计划的着力点和发力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办公平而有质量学前教育的重中之重。对乡村幼儿园园长的调查和访谈显示,其课程领导力现状表现为:有课程理念但课程建设方向不清,有课程实施但专业领导不够,有资源开发愿望但合力不足,有课程文化但建构意识不强。改善现状的提升策略包括课程解读力要从“思想”走向“实践”、课程实施执行力要从“管理”走向“领导”、课程资源开发力要从“个力”走向“合力”、课程文化建构力要从“自由”走向“自主”。

    2023年01期 v.28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8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乡村幼儿园设施设备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

    刘思妤;刘俊霞;

    学前教育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效方法。乡村幼儿园设施设备作为乡村幼儿园的主要依托和载体,在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了解甘肃省乡村幼儿园设施设备现状,在对甘肃省5个县22所乡村幼儿园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调查方法获得关于甘肃省乡村幼儿园设施设备的真实调查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甘肃省乡村幼儿园存在基础设施设备配备不足、卫生保健人员配备不足、卫生消毒制度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通过合理使用政府投入、加大培训力度、加强幼儿园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开发乡村幼儿园特色活动等措施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

    2023年01期 v.28 108-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0K]
    [下载次数:3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甘肃农村幼儿园“体幼融合”发展困境与对策研究

    刘代娜;汪娟;

    新时代甘肃农村幼儿园“体幼融合”发展极具现实意义。通过查阅文献资料、采用比较分析方法发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背景下,甘肃农村学龄前儿童体育健康发展与农村基层幼儿园学前教育工作的有机融合,是弥合时代堕距、促进“体幼融合”和消解体育在学前教育边缘地带尴尬局面的有效路径,进而推进西北欠发达地区文化教育和体育健康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2023年01期 v.28 113-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46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艺术

  • 洮州汉族棺椁彩绘艺术

    袁建勋;

    洮州是个历史地理概念,是对现今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卓尼县的旧称,地处汉藏交界处。当地汉族主要是明初军屯的后裔,他们保留了祖先的古老文化习俗,尤其是丧葬文化,其棺椁彩绘色彩艳丽,形式多样。不同形制的棺椁彩绘既是一件艺术品,在过去更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不可随意僭越。画匠们在画法上基本遵循和沿袭了中国古代汉族的传统彩绘元素,同时又因时因地吸收融合了本地区藏文化元素,形成了独具特色、多元并存的风格,是研究边疆地区民族交往交融的又一鲜活实例。

    2023年01期 v.28 118-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6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陇东红色歌谣及其历史价值

    毕英爽;

    陇东红色歌谣是甘肃近现代音乐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战争年代陇东地区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反映了甘肃人民在革命战争时期积极参加革命斗争的精神风貌。陇东红色歌谣以其时代性、思想性、群众性深受人民的喜爱。通过对陇东红色歌谣的形成与发展、音乐本体进行分析,结合革命战争时期陇东民歌的历史价值,探索甘肃近现代音乐历史中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音乐文化,从而丰富甘肃省近现代音乐历史资料。

    2023年01期 v.28 125-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2K]
    [下载次数:1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尔品钢琴作品《木偶戏》的演奏技巧

    赵思敏;

    通过回顾齐尔品钢琴作品《木偶戏》的创作背景,阐述了《木偶戏》运用西方作曲技法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中国音乐的现实意义。并且对作品的音乐结构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就作品中演奏技巧的重难点进行细致剖析,为以后弹奏该作品提供有效帮助。

    2023年01期 v.28 131-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8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琵琶教学中美感培育的思考

    李梓瑄;

    在琵琶教学中,教师作为琵琶艺术从业者与传承者,自然应重视对学生的美感培育,引导学生理解琵琶演奏与音乐欣赏的关系,提高学生演奏素养,启导学生体会琵琶艺术内涵。文章从梳理琵琶教学中的美感培育出发,讨论美感培育的必要性,探析现阶段琵琶教学中美感培育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培养建议。

    2023年01期 v.28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9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