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语言学

  • 试论写作过程中的语音运用

    贾晞儒;

    汉语是汉民族文化的载体,是汉民族文化心理的集中体现;汉语的声音美和意境美,是通过汉语语音有规律的平仄组合和语义的虚实搭配而表现出来的。所以,汉语的声音美、语义美,具有很强的表现力,不论写科学著作,还是写文学作品,都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学习和修养。文章重点讨论语音的运用,辅之以语义美的探索。

    2022年03期 v.27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敦煌出土文献的西北方音研究述评

    尹雯;

    发现敦煌藏经洞百年来,基于敦煌出土文献的西北方音研究呈现出勃勃生机,基于对音材料、韵书、字书、经部文献、俗文学文献、变文愿文等各类敦煌出土文献的唐西北方音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文章将相关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学界在研究方法等方面达成的共识,并进一步挖掘了敦煌出土文献的语言学价值。

    2022年03期 v.27 7-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合水西华池方言的语音特点

    赵红;

    文章描写甘肃合水县西华池镇方言的声韵调和语音特点。

    2022年03期 v.27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史研究

  • 陇南红色歌谣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

    关薇;

    陇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陇南大地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红色革命运动,红色歌谣应运而生。这些歌谣真实地反映了陇南民众翻身得解放后的喜悦心声;歌颂红军和革命军队,见证了陇南民众的革命热情;传达出广大百姓对革命必胜的无比坚定的信念。歌谣通过对民众思想的启蒙和斗争意志的鼓舞,有力推动了陇南革命的发展进程,同时丰富了陇南红色文学的思想内涵。陇南红色歌谣是红色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教育价值,保护这一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并传递其当代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2年03期 v.27 18-2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陇南白马藏人山歌的类型及语言特征

    艾丽;张淑萍;

    白马藏人山歌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曲调婉转优美,主题包括引歌、情歌、生活歌、童养媳歌、出门歌等类型,基本句式是兴词+应词+叙事词。兴词与应词之间的呼应有多种类型,包括语音呼应、语义呼应、情景呼应、比兴呼应、性别呼应等。白马藏人的山歌有较强的叙述性,少至两句的叙事词也能讲述完整的故事情节。

    2022年03期 v.27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寻归自我:浅析杨鸾东游诗歌中的心路历程

    贾伟;

    乾隆二十四年,杨鸾被罢官后东游杭州、扬州一带,写下近百首东游诗歌,这些诗歌记录了杨鸾罢官后东游旅途中的心路历程。由长沙到繁昌,再由杭州到扬州,不同的文字纪历与景观意象体现出诗人寻求故土家园的情感慰藉、寄寓人文景观的自我救赎,最终在扬州实现了寻归自我与身份认同。而杨鸾自我寻归的过程,也是诗人逐渐摆脱世俗苦闷的束缚和人生困厄的境遇,从官场人生向着文学人生迈进的转折之路,这一经历亦赋予了诗人诗歌创作思想与文学实践中的独特艺术品格。

    2022年03期 v.27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抗战胜利后我党在东北的群众工作

    杨荫成;李汶翰;

    抗日战争胜利后,当中国人民还没有完全从胜利的喜悦中平静下来时,一场新的战争已悄然开始。国共内战一触即发,东北因其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为国共两党共同关注的焦点。我党在争取东北的过程中,积极开展了惩奸除恶、剿匪治安、土地改革等一系列群众工作,这些工作不仅为东北的全面解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全国的解放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2022年03期 v.27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党史党建

  • 百年党史视域下中国妇女解放与发展的多重逻辑

    郭华鸿;

    回望党的百年历史和中国妇女运动的百年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妇女从被奴役被压迫到实现人身解放、性别平等与全面发展的历史性飞跃的光辉奋斗史。总结中国妇女运动百年来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最重要的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做到“四个坚持”:坚持以强大的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为指导,坚持男女平等的价值理念,坚持在推动社会普遍解放的同时求得妇女解放的发展之路,坚持始终代表和维护妇女权益的妇联组织优势。“四个坚持”下的中国妇女百年解放与发展,是党的百年历史理论逻辑、价值逻辑与实践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

    2022年03期 v.27 38-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共产党人民立场的理论逻辑和实践进路

    米江霞;

    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之“矢”面对中国现实问题之“的”的过程中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根本立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理论逻辑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始终坚守人民立场,秉持人民幸福的价值取向,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迈向强起来的伟大胜利,开辟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康庄大道。

    2022年03期 v.27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2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的历史经验与实践路径

    封蒙艳;杨士钰;

    实现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是推进高校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重要课题。进入新时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现代化强国目标,必须深入推进高校教育事业现代化发展。在对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历史经验总结的基础上,形成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与教育事业深度融合的思想理论,即在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下,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教育体制机制的全面深化改革为根本动力,在具体的党建工作和教育事业的实践活动中,推动高校党建与教育事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

    2022年03期 v.27 47-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共产党宣言》对资本主义批判的逻辑之维

    张啸鹏;赵继龙;

    以阶级分析法为指导,洞悉资本主义本质、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重要议题。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代表性著作,《共产党宣言》以“纵横双向整合的历史观”、现实层面的实践论战以及学理层面的文献剖析分别形成了资本主义批判的历史之维、实践之维与理论之维。新时代背景下,回顾并把握这一逻辑进路,对于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3期 v.27 52-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教学

  • 优质均衡视域下城乡教师基本结构的供给侧改革研究

    李艳红;杨燕飞;

    结构决定功能,好的结构更有利于发挥功能。优质均衡视域下,城乡教师基本结构值得关注。现阶段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年龄结构失衡,老龄化趋势明显;学历结构表层达标平衡但深层失衡;职称结构整体合理但城乡间并不均衡,且高级岗位比例偏低。失衡的原因主要是特定历史时期对教师量的渴求大于对质的需求、教师由乡村向城市单向流动普遍存在、教师职称总体供给不足等。建议在供给侧采取以下措施:深化教师编制改革,提高乡村教师数量供给;改革城乡教师交流机制,力求城乡教师数量动态均衡;改革教师培养和培训体系,着力涵养乡村教育情怀;改革区域内教师合作机制,促使城乡教师协同发展。

    2022年03期 v.27 58-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2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供给侧改革视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探析

    刘殷君;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一项经济领域的改革,它的提出不仅是一种方式手段的改变,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换,其本质要义是提质增效。本文以经济领域提出的“供给侧”改革理论为切入点,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给侧的概念界定和需求侧特征分析的基础上,从“供给侧”角度反思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供给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并用“供给侧”改革的思维从供给主体、供给内容、供给方式和供给环境四个维度探析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路径。

    2022年03期 v.27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再论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何学斌;

    教育研究的意义是指教育研究的“功能”和“作用”,是研究者和社会所普遍关注的问题,也是评判一项教育研究课题价值的重要依据。所有教育研究,不论是微观层面的课程、教学、教法研究,还是宏观层面的涉及教育体系性和根本性矛盾的研究,其研究的意义无外乎“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主要体现在知识理论体系的创新和研究方法的创新两个方面,科学研究实践意义则以社会功能的形式通过“技术途径”和“思想途径”来实现。教育研究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所遵循的逻辑基础不同,理论遵循推理的逻辑,而实践遵循事实的逻辑,它们促使教育研究思想力量和行动力量的结合,从而实现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统一。

    2022年03期 v.27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5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特岗教师生活境况的抽样调查与问题解决的路径选择

    梁发祥;

    甘肃省于2006年开始实施国家“特岗计划”,该计划的实施对于甘肃省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数量增加、质量提高和结构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甘肃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具有自然条件较差、文化设施匮乏、基础设施薄弱等特征,与此相对应,特岗教师存在着适应生活环境比较困难、精神生活需求无法完全满足、经济待遇没有达到预期等问题。要改善特岗教师的生活境况,需要地方政府、社会各界、设岗学校和特岗教师自身的共同努力。

    2022年03期 v.27 7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2 ]
  • 日本幼儿劳动教育的案例、特征与启示

    罗向东;张小林;

    日本幼儿劳动教育注重幼儿兴趣、需要和生命体验,将“动手参与”贯穿在幼儿教育的各个环节,通过自理行为习惯、传统节日文化、劳动主题实践等活动培育幼儿独立做事、传承劳动文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形成幼儿良好的劳动习惯、责任感及遵守秩序、独立生活与勤劳节俭的劳动品质,其特征具有启示性,可为我国探索幼儿劳动教育提供思路与借鉴。

    2022年03期 v.2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5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实践共同体视域下的“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

    李永霞;

    教学团队建设一直都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中,实践共同体理论被比较广泛地应用。文章在实践共同体理论视域下,探索分析了兰州城市学院“英语语音”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实践。该课程教学团队基于共同的事业,遵从相互介入的原则,依托共享的技艺库组建团队,协商制定具有可行性的团队目标,构建平等合作、良性竞争、开放包容的团队运行机制,建设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库,建成一支理念先进、目标一致、创新进取、团结合作的英语专业教学团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国的教师团队建设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2022年03期 v.27 82-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9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信息技术的“英语语音”翻转课堂实证研究

    张文婷;

    在信息技术背景下,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和3P教学模式作为实验变量,进行了为期18周的教学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从整体效果而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语音教学中产生的效果要优于3P教学模式。高专语音教学实施翻转课堂模式,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明显提高,学习者普遍更认同这种语音教学模式,3P教学模式仅有微弱的优势。通过实证研究,帮助大学英语学习者提高其英语语音水平,帮助英语教师选择更有效的英语语音教学模式。

    2022年03期 v.27 88-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3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建构主义视阈下“四位一体”英语教学模式路径探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基础英语课程为例

    刘金凤;

    建构主义理论主张要构建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在深度创新的“互联网+”时代,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民族院校藏汉双语学生英语学习的现状,构建了“四位一体”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金课打造模式与规律,提升“两性一度”教学质量,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最终强化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与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并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2022年03期 v.27 94-9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7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胡有宏;苗钟立;董川;

    随着“体教融合”的提出,体育与教育再次成为了热点课题。体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无可替代,而竞技体育又在体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文章以“体教融合”为背景,探讨了现阶段高校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困境,针对“学训矛盾”、生源特点差异、教练员执教环境不理想、相关部门职能不协同等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即协调学训关系、优化招生考核制度、健全教练员的晋升体系以及形成育人合力。

    2022年03期 v.27 98-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课程思政

  • “现代汉语”课程教学中的思政元素探索——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刘小丽;

    “现代汉语”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也是核心课程,本身具有思政教育的优势。针对教学过程中主要以专业理论教育为目标、教学内容缺乏思政元素、教学手段单一的现状,从修订教学大纲、思政元素融入课堂、思政教育体现于教学实践环节以及提升教师自身政治素养等四个方面深入探索,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文化自信,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切实落实“现代汉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

    2022年03期 v.27 102-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产出导向法”视域下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智慧教学路径探究

    樊文静;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大学英语的课程特点使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产出导向法”及其中国特色,分析了“产出导向法”与课程思政的融合性,在该理念指导下探索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即单元任务驱动、语言教学促成、师生合作评价。通过具体单元思政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该路径具有一定的理论性和可行性,有助于课程思政与英语语言教学的有机融合。

    2022年03期 v.27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以“英汉翻译基础”课程为例

    陈静;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以“英汉翻译基础”课程为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课例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程具体实施路径、评价方法等,并结合问卷结果分析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后学生“文化自信”思政目标达成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课程学习的关系及学生对于课程思政的期望与要求等,以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升青年学生文化自信提供思路。

    2022年03期 v.27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6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文化艺术

  • 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综述

    王文君;

    区域红色文化的研究是近年来红色文化研究的热点。甘肃陇南市是一块革命的热土,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目前,陇南红色文化研究围绕着其自身的内涵、价值、传承等基本问题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文章主要立足于梳理和分析陇南红色文化研究已有的成果,旨在为陇南红色文化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2022年03期 v.27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女性主义视域下成濑巳喜男电影的空间叙事

    寇文静;

    成濑巳喜男的影片作为一种女性电影,往往通过空间的建构和叙事的发展,令女性身处不同的空间之中。由于空间的特殊性质以及女性对空间天生敏锐的感知能力,使得她们在这些空间中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心情。具体来说,主要有私人空间中令人感到压抑的厨房、代表着父权的客厅以及可以安放心灵的租住房,室内公共空间中边缘女性工作的酒吧和令感情升温的火车,室外公共空间中连接着自由与束缚的街道以及让人无所拘束的公园、林间、河边等空间形式。透过空间叙事的发展,观众更加深入地感知了女性以不同身份面对各种空间的心理状态,以及对这些社会所强加的身份采取的反抗和妥协,空间随之具有了一定的意义与情感,继而使得电影具有了更高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2022年03期 v.27 121-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2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掖高台社火鼓谱的传承与保护

    李思涵;

    鼓是社火表演中节奏的总指挥,也是社火表演中打击乐器的灵魂,体现和展示着音乐与舞蹈的完美统一。社火鼓谱不仅是社火鼓子得以传承的载体,更是一个地区特色民族文化的重要记录,承载着非遗文化抒情达意的独特魅力。张掖高台社火鼓历经600余年的演变,表演风格现已趋于固定。如何挖掘整理传承保护这一非遗文化——张掖高台社火鼓谱,既是新时代传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使命,也是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22年03期 v.27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0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基于大学生阅读推广及水平提升的行动研究——以兰州城市学院图书馆为例

    王文卓;马楠;

    以所在学校大学生阅读问题为研究课题,采用行动研究的方法,论述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阅读目的引导、阅读兴趣激发、阅读方法指导、阅读能力培养等方面促进大学生阅读推广及水平提升的一些措施,以期对同类院校图书馆工作有一定的参考。

    2022年03期 v.27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节气文化融入山区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与思路

    苑筱卉;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是农耕生产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节气文化融入山区乡村景观设计,既有利于山区乡村景观设计的独特、别致和“接地气”,又有利于节气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文章通过对二十四节气的分析,着重阐述节气文化融入山区乡村景观设计的原则及要点。

    2022年03期 v.27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