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语言学研究

  • 关于关中方言人称代词的补充讨论

    孙立新;

    西安、蓝田、临潼、周至等处第三人称代词"他"的韵母单数为a,复数为?,关中多数方言点如华阴、商州、铜川、咸阳、宝鸡等处第三人称单数"他"受"我你"两上声字感染读作上声;人称代词复数则是"我你他"读作阴平或常后加"的"字等。关中相对于普通话"咱们"一般作"咱/咱的"等;西安回民把"人家"叫做"嗯纳/安纳/纳";与普通话"我爸""你爸""他爸"相对应的"我你他",关中读作阴平。

    2021年01期 v.2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7K]
    [下载次数:2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八路军驻甘办与甘肃抗战陈列馆”英语译介归谬探微

    鲁军虎;

    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一带一路"等重要倡议下,我国"红色文化"的研究与译介已经正式提上"译事日程",但其译文质量却并不见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大大削弱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文化"外译与宣传力度。因此,文章以"八路军驻甘办事处与甘肃抗日救亡展览原状陈列展览馆"内的汉英对照解说词文本为例,从语法—拼写、语义措辞、英汉差异和术语翻译等方面探讨了"八路军驻甘办与甘肃抗战陈列馆"中革命历史故事的译文错误,归谬、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关译介整改策略和翻译方法。文章对甘肃革命历史文化对外译介活动小有裨益,对中国"红色文化"外译与传播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2021年01期 v.26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4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刘尔炘著述及学术思想研究

    马培洁;

    刘尔炘是清末民国甘肃著名学者,潜心治学,学风朴实,致力教育,桃李遍陇,淡泊名利,保持气节,为甘肃学术发展和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是陇上学者之典范。文章通过对其著述的深入研究,总结其学术思想及治学宗旨,探求其学术思想的形成背景,阐发其学术思想的内在特质。

    2021年01期 v.26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0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态批评视域下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研究

    牛慧;

    阿来作为藏区书写的代表性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立足于藏族历史文化,采用灵活变换的叙事视角,张驰有度的叙事节奏,将整个藏族生存问题构架于人类历史、自然和社会的大背景中,对藏地风貌的文学书写中的生态意识表达,对藏民族原始、本真又充满诗意的人的生存状态的表述,以及在社会大变革浪潮中对因城市化进程而表现出来的自然和人性的痛楚的揭示,均体现了其作品与生态批评千丝万缕的联系。文章从生态批评视角对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展开研究,总结了阿来小说藏区生态叙事的三大特征,即:历史叙事中的生态观照,少数民族原始信仰下的生态叙事创作和生态叙事中的民族反思。

    2021年01期 v.2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9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文化、艺术研究

  • 江淮屯戍移民对明代洮州文化的影响

    马悦;苏晓红;

    屯垦移民是中国古代开发边疆、稳定地方的重要治理措施,移民文化亦为区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朱元璋以征西将军沐英为先导、以屏蔽蒙番为目标,将跟随西征的将士、家属及其他各色人等迁往洮州。这些移民大多数来自江淮地区,带来了内地江淮地区的文化,在洮州形成了具有江淮特色的区域文化,体现了洮州区域文化和江淮文化多元融合的特色,有些习俗一直影响到今天。

    2021年01期 v.26 22-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研究——以陇东南资源为重点

    蒲向明;

    甘肃文化走出去战略,包含了多方面的意义能指,以陇东南文化资源为重点即属其中之一。比较而言,陇东南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明显滞后,在国际传播力方面还显得相当薄弱。目前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已具备良好的战略背景,从整个甘肃文化走出去的战略角度观察,有着极其突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文化资源开发和创新的基点分析,陇东南文化走出去存在必达的现实性和长远的可能性。鉴于这些情况,我们应当探研陇东南文化走出去的策略与路径,以助于新时代充分开发利用陇东南文化资源并且走出去,汇入国际文化潮流,以此推动甘肃的发展、陇东南的进步,紧随重大历史步伐不断迈向前进。

    2021年01期 v.26 29-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8K]
    [下载次数:1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甘南藏族自治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保护现状及对策研究

    安晓红;

    文章就甘南州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保护现状、传承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甘南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项目数据库、互联网+"非遗"、政府主导下的经济与文化传承共同发展、创新传承艺术等保护措施。

    2021年01期 v.26 36-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7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洮岷花儿”的音乐特点及相互间的流变

    张春园;王峰;

    洮岷花儿,是一种发源悠远的地方性古老民歌,有单声部的"南路花儿"和多声部雏形的"北路花儿"。洮岷花儿作为民族音乐的基础,实际上是一个音乐文化事象和群体的音乐文化事象丛。文章通过对两种"洮岷花儿"音乐特征及综合对比分析,寻找蕴含在中国民间活态音乐中类似的音乐特征,把花儿音乐作为一种文化价值的象征,研究其音乐文化的流变。

    2021年01期 v.26 42-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54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金山的东乡族“花儿”文化解读

    薛忠;

    "花儿"是在甘肃临夏地区回、汉、藏、东乡族等十多个民族中最为盛行的、保留着多民族民俗与古老乡村文明清晰轨迹的艺术表现形式,东乡族"花儿"是其中的代表者之一。从当前流传的"花儿"内容和形式来看,东乡族"花儿"保留着古老文化中的原汁原味,与周边地区的"花儿"共同演绎出西北悠久历史文化的生命力,以马金山为代表的东乡族"花儿"歌手们传承祖辈的传统,用自己的声音让西北固有的历史文化跌宕起伏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交汇的大山之中,唱响了黄河流域民俗与民风的壮歌。

    2021年01期 v.2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8K]
    [下载次数:1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图画书与其他有图类书籍的区别浅析图画书的特点

    李珺;刘陇丽;

    图画书是借助色彩多元的图像、生动形象的文字等信息进行故事讲述的特殊儿童文学样式,对提升儿童的感知力、发展其想象力、培养其创造力、丰富其表现力等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艺术风格、美学特征和表现形式等方面,通过分析图画书与其他有图类书籍的区别,进一步探讨了图画书的丰富性与多元性,对明确图画书的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1期 v.26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6K]
    [下载次数:1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高职高专院校特色美育的创新与实践——以“文明礼貌教育”为切入点的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与启示

    常彦;石善儒;

    创新高校美育途径、实施特色美育教育、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任务。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在音乐、舞蹈、美术等常规美育的基础上,创新美育途径和方法,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日常行为礼仪为元素,以"文明礼貌教育"为切入点进行大学生美育创新实践。通过美育过程的制度化、学分化、规范化,最后达到学生的自觉化。通过全员践行,一是形成了大学生着装容貌美观大方的外在形象美,二是形成了大学生文明礼貌和谐相处的言行美,三是形成了大学生品德高尚精神饱满的内在美。

    2021年01期 v.26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对策

    唐建华;

    文章分析了互联网背景下有利于推进和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的机遇,分析了网络空间复杂的环境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和冲击。根据新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净化网络环境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构建优质的大学生网络道德平台和组建专业化的思政课教师队伍等对策。

    2021年01期 v.26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8K]
    [下载次数:3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及其对策

    彭玉琴;

    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阵地中,新媒体占据了半壁江山,并将通过融合传统媒体的方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媒体传播广泛、更新快捷、反馈及时等特征,成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强有力的宣传手段,但也为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带来隐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应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加强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与新媒体的监管和创新,善加引导,积极接受时代赋予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完善的对策体系。

    2021年01期 v.26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66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的调查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张爱玲;何尕虎;

    艺术素养作为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严重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的数量和质量,而幼师队伍迫切需要艺术素养过关的男性教师加入。文章以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为题,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水平现状和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和归纳,总结了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对学前教育专业男生艺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具体可行的对策。

    2021年01期 v.26 69-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8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师范生心理资本的实证研究——基于1020名师范生的调查数据

    杜柏玲;陈维举;

    为了解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师范生的心理资本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张阔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和自编的调查问卷,对甘肃省陇南师专的1020名大一至大二的师范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师范生心理资本整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并受性别、班级成绩排名、家庭教养方式、专业满意度、人际关系状况、关注疫情的时长和每天运动时长等因素的显著影响。因此,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教育者应重视影响师范生心理资本的各因素,并从积极取向入手,提升其心理资本水平和幸福感,以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2021年01期 v.26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高师教学研究

  • 基于中国知网的课堂沉默文献研究

    曾建国;剡婷婷;

    课堂沉默已走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历程,先后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利用中国知网的检索功能,对课堂沉默的文献进行检索分类。在此基础上,文章从研究的现状、学术史的简单梳理、研究的内容、研究的驱动力、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的区别、研究的不足及可能的研究方向等方面展开研究,最后指出课堂沉默研究的深远意义。

    2021年01期 v.2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1K]
    [下载次数:8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陇南师专白马藏族非遗教育教学实践及其价值探微

    权新宇;

    人才培养是高校基本职能。陇南师专参与传承和保护白马藏族"非遗"是地方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之一。把白马藏族"非遗"资源有效融入音乐与舞蹈专业的学科设置、课程体系设计、课堂教学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等环节,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也有助于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1年01期 v.26 86-89+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理念的课程教学大纲编制方法——以小学教育专业《教育法规与政策》为例

    姚鹏;

    师范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是贯彻师范专业认证理念,构建认证与教学之间联系的第一道桥梁,需要坚持强操作性和量化可测的原则,通过领会培养目标,把握课程情况,表述目标并建立支撑关系,遴选课程内容,选择教学方式,预设考核方案等步骤,编制出规范且可操作的教学大纲文本。

    2021年01期 v.26 90-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4K]
    [下载次数:4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口译“慕课”教学设计与实践研究

    李艳;

    "慕课"(MOOCs)作为一种新兴的课程模式,已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应用。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进一步深入,中国的对外交流也随之日趋频繁,对相关行业从业人员的国际化水平和口译水平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故培养高质量的口译人才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慕课"诞生于信息化手段对传统课堂的探索和挑战,以其自身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很快形成了在线教育的新潮流。文章基于"慕课"教学的已有研究,尝试探讨大学英语口译"慕课"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方式,旨在丰富"慕课"教学,推动口译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2021年01期 v.26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屏读”时代背景下的审计学专业导论课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实施

    景丽;

    生长在"屏读"时代的"00后"大学生进入高校,对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对审计专业导论课的教学目标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四结合"的方式开发多元化教学模式,使专业导论课的开设成为审计学专业学生职业成长过程中建设性力量的基础。

    2021年01期 v.26 100-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7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市场营销学”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陆凤英;

    长期以来,人才市场存在学校培养的人才不符合社会需求这样的供需矛盾,如何解决这一矛盾是新时期高校改革的重点。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 OBE)其核心思想是根据社会需求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最终产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文章以"市场营销学"为例,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单元设计、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教学改革设计,以达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德才兼备的营销人才的目的。

    2021年01期 v.26 106-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8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专业认证的高校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

    石莉萍;

    专业认证是新时代高校师范类专业建设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以产出为导向加强高校历史师范生教学技能的培养策略:突出课程思政,加强历史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关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历史师范生的家国情怀;重视教学设计;提高历史师范生的基础技能与职业素养;深化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注重教育实习,将教学技能淬炼为从业技能。对于提高高校历史师范生教学能力和培养质量,涵养教师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2021年01期 v.2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3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调查与分析——以XXX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侯小珍;

    课堂沉默阻碍"积极互动"的大学英语"金课"建设。调查显示,在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上,无论年级、性别、民族、分层班级(A级除外),学生普遍沉默;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学习英语的动机、容易焦虑、英语口语水平差、自我效能感低、教学模式陈旧等。文章提出缓解民族院校《大学英语》课堂沉默现象的对策:构建积极互动的大学英语"N+2"课堂;修订教学大纲,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搭建让学生主动"说"英语的多种"平台"。

    2021年01期 v.26 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9K]
    [下载次数:3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内涵、问题与路径

    杨桂琴;

    近年来,学界对于基于课程思政的英语教学研究取得了进展,主要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展开的研究较多,但学界对《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的内涵认识不足。文章在分析高师《英语语音》课程思政教学问题的基础上,从提升英语语音教师的课程思政素养、加强学生的课程思政意识、推动教材的立体化建设、在教材中融入思政元素、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语音课程思政的环境等方面,详细分析了将思政元素融入《英语语音》课的具体路径。探索高师开展《英语语音》课程思政的路径,对于创新《英语语音》教学模式、强化育人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2021年01期 v.26 120-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4K]
    [下载次数:5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关于设计制作活动中劳动技术主题及其实施的几点思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设计制作(劳动技术)”主题解读

    杨晓梅;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以"设计制作"活动的形态对劳动技术的内容重新进行了统筹规划,推荐了26个活动主题,从手工工艺、基本技术和家政服务等方面选择活动内容,从劳动品质、动手能力和知识技能等方面把握活动方向。通过对推荐主题设计目的与内容的分析,认为设计制作(劳动技术)课程的实施应着力于五个方面,即立足育人目标、遵循因地制宜、把握关键要素、提倡综合实施和强调科学评价,以便在劳动体验和技术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

    2021年01期 v.26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7K]
    [下载次数:1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社会主义家国情怀思想资源的承接与开掘

    刘娟;

    社会主义家国情怀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之中、在传统家国情怀的传承过程中追寻自身的本源,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浓浓深情的家国情怀与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融合凝练,在中华民族面临传统向现代转型的社会境遇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现实进程中,承接传统家国情怀的核心精髓、汲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先进思想,开掘拓展家国情怀的思想资源、突破创新家国情怀的理论界域。

    2021年01期 v.26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9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从哲学层面刍议苏联解体的缘由及教训

    甄晓英;祝涛;

    二十六年前的苏联解体对世界各国形成巨大震撼,关于苏联解体的缘由及其教训,各国学者已陆续展开广泛的研究和深入的讨论。然而在此领域,目前还未达成定论或共识,这与问题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由于研究方法不断更新、讨论角度层出不穷,人们对苏联解体的讨论研究远未结束,而且迄今尚缺乏从哲学层面对此问题的探究。文章以哲学视角刍议苏联解体的缘由:在宏观层面,运用变化发展观批判其僵化的模式违背诸法无常的世界规律;在微观层面,结合修己安人论,分析对治苏联上层贪腐谋私的不良风气。

    2021年01期 v.26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6K]
    [下载次数:5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冠肺炎疫情下的白俄罗斯经济

    姜苹哲;

    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和俄罗斯油价的下跌给白俄罗斯经济造成了很大的打击,白俄罗斯经济体制的缺点在疫情面前全都暴露出来。如何在防疫的同时,保障经济发展是每个国家的难题,白俄罗斯也不例外。卢卡申科政府在农业、财税、就业、医疗物资、能源安全等方面一齐发力,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疫情对经济的破坏,保障了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但是在全球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产业结构落后、外债高筑、经济下滑的白俄罗斯未来还将面临严峻的考验。

    2021年01期 v.26 137-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98K]
    [下载次数:2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