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奇贤;
杜甫一生习儒至深,他感慨地称自己为"乾坤一腐儒"。可以说,"腐"儒是他对自己尴尬身份的认定,是他遭遇复杂而腐败的社会政治现实的重创后无奈的自嘲,也是他沧桑一生的感叹,是他悲剧人生的深刻暗喻,有着显而易见的悲剧性。论其原因,一是因为杜甫的性格无法链路现实政治文化,二是因为当时社会政治体制极端腐败不能眷顾个人命运。
2019年06期 v.24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9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政荣;
牛树梅诗歌再现了他两次从军经历。第一次从军发生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廷针对瞻对的战争,第二次从军发生在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围堵太平军北伐的战争。第一次军旅诗印证了有关茶马古道的传说和文献记载,印证了主帅琦善在奏折中所预设的征剿策略,描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画卷和170多年前藏族同胞生活的历史样态。在第二组军旅诗中,诗人描述了太平军北伐的历史图景。他的军旅诗慷慨任气,充满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且具有苍凉悲壮、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大笔勾勒的白描手法与典型的细节描写,成就了其情真意切、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2019年06期 v.24 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7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杨兴龙;
张华是西晋政坛、文坛领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以天下为己任。他对外力主伐吴,平定边乱;对内据理谏诤,力保政局稳定,整顿西晋士风,为西晋王朝的统一和稳定贡献了其毕生精力,立下了汗马功劳。张华是由出身寒门而致位通显的典范,他以自身的成功激励着一代寒门的进取精神,以其高尚的人格影响着西晋士人,成为西晋士人的楷模。
2019年06期 v.24 10-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3K] [下载次数:1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朱永明;熊林军;
甘肃是西部文学生成的重镇,甘肃的诗歌不仅是中国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一带一路"上的文学风景线。尤其是扎西才让诗集《大夏河畔》获得"海子诗歌主奖"之后,引起了读书界对甘肃诗歌的青睐。扎西才让、刚杰·索木东、离离、唐亚琼这四位诗人是甘肃典型的"70后"诗人。在新时代里,他们的诗歌呈现出了西部诗歌的独特意蕴与抒情方式:扎西才让的神性表达,刚杰·索木东的"根"文化情结,离离的西部女性性情,唐亚琼的西部都市写真等都无疑凸显了西部诗歌在"丝绸文化"地带的发展与路向。对此的阐释论述,必将见证历史、地域文化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导向。
2019年06期 v.24 16-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1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安宁;
意大利作家皮兰德娄将个人独特的经历,与对十九、二十世纪之交意大利复杂混乱的社会氛围的感受,融汇在他的短篇小说中,通过社会最底层小人物形色各异的生活状态,呈现出那个时代人们无法逃避的共同处境——生之痛苦。文章以皮兰德娄短篇小说中的"人性"描写为切入点,选取若干篇具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从小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共同的生存处境出发,探讨皮兰德娄对于复杂多变的人性的刻画,对于现代人"精神危机"的表达,以及他对人性光辉自始至终的呼吁。
2019年06期 v.2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0K] [下载次数:4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曹学文;贺延军;赵雪芬;
炳灵寺石窟第3窟藏传佛教壁画内容和年代,在学术上争议比较多,一个时期以来专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该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了不同的观点。课题组通过对壁画中藏传佛教祖师像的研究,探讨了第3号窟壁画的绘制年代,提出并论述了自己的观点。
2019年06期 v.24 27-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36K] [下载次数:1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权新宇;
搜集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中收录的国内有关白马藏族相关研究的学术论文(1984-2017),运用可视化工具(CiteSpace)从文献年代分布、载文期刊分布、文献学科分布、作者发文量、学术代表人物、作者所在机构和经典文献等7个方面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以了解国内学界关于白马藏族研究的态势及发展趋势,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6期 v.24 3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3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孙立新;
西安市莲湖、新城、碑林、未央、灞桥、雁塔6个区方言对"竹祝筑初锄楚淑数"等70个字的读音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是此前相关成果尚未揭示过的。
2019年06期 v.2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6K] [下载次数:3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尹雯;
敦煌有着丰富的汉语方言宝藏。学界一般以党河为界,将敦煌方言大致分为"河西话"与"河东话"两种,目前"河东话"研究成果较多。文章以敦煌党河以西肃州庙为方言调查点,拟对学界关注不多的"河西话"声韵调进行描写,并进一步比较其与沙州镇"河东话"声韵调的异同。通过比较发现,沙洲镇方言具有中原官话陇中片的语音特点,肃州庙方言则具有较为明显的兰银官话河西片语音特点。文章认为,敦煌三百年来移民百姓"分坊按隅"的居住特点是造成党河东西汉语方言差异明显的主要原因,这也是敦煌地区至今多种汉语方言并存的主要原因。
2019年06期 v.24 4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5K] [下载次数:14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云香;
分化多义短语是短语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上有所创新,找到适合学生自己特点的自学方法,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知识结构上,整体把握,以问题入手让学生认识多义短语,选择系统、有价值的教学内容,针对多义短语的类型及如何消除短语的"多义"性等,采取优化组合的方法,引导学生研究组成多义短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组织学生自学、教师讲解、小组讨论等教学模式,使重难点问题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得以解决。
2019年06期 v.24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00K] [下载次数:1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路喜荣;
文章根据笔者对大学英语语音课堂的细致观察,发现学生课堂气氛不活跃等现象,随即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得出学生语音基础薄弱是造成英语课堂沉闷的主要原因。进而在研究反馈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制定出纠错反馈的大学英语语音教学行动研究。通过一学年(两轮)的集中纠错反馈教学,从前后两次测试统计结果和问卷结果显示,学生的英语语音基础得到较好的改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对整个英语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2019年06期 v.24 5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6K] [下载次数:2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黄曦瑶;
文章通过收集整理兰州市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的语料实例,分析归纳了其中出现的误译问题,以翻译"目的论"原则为指导,就兰州市区公示语汉英翻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2019年06期 v.24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0K] [下载次数:4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瞿瑶;
文章主要分析了网络流行语英译过程中出现的词汇空缺类型,包括:简缩类词语空缺、谐音类词语空缺、"象形"类词语空缺、叠音类词语空缺、方言类词语空缺;同时探讨产生空缺的原因包含社会生活环境不同造成的空缺和语言结构形式差异造成的空缺等。
2019年06期 v.24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8K] [下载次数:6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冯婉玲;
高校思政课应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教学坚持"八个统一"的讲话精神,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思路,推进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设计是教学改革的重要一环。以高职院校《形势与政策》课为例,思政课教师应结合教学要点与学生特点,对课程总体目标、课程模块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活动与评价以及课程总体考核方案等方面进行综合改革与设计。
2019年06期 v.24 6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6K] [下载次数:5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晓军;张建飞;丁翔;王小安;
就业问题与每个大学生的前途息息相关,就业率低下会影响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高质量增长。就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的相关措施,希望能促进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的精准定位,探索就业规律,为政府、企业、高校在出台人才政策、制定招聘计划、开展就业指导及规划求职路径方面提供帮助和借鉴。
2019年06期 v.24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7K] [下载次数:5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朱海丽;梁新惠;
外语学习的价值就是认识世界,走向世界;发展能力,完善思维;磨练意志,增强修养;掌握工具,解决问题。然而,长期以来跨文化知识教学和对学生跨文化鉴赏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并没得到足够的重视,外语教学依旧囿于符号、结构和功能,谈不上对学生跨文化鉴赏力的培养。只有通过培养大学生跨文化的鉴赏力,才能激发大学生学习外语的好奇心与兴趣,反过来跨文化鉴赏力的培养将会使大学生的情感世界、精神世界极大丰富,对进一步塑造他们优秀的人格魅力、品德风貌、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大学生跨文化鉴赏力是外语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
2019年06期 v.24 72-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06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敏忠秀;
酒店管理(藏汉双语)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一方面教学要贴近酒店业学科前沿,了解企业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求提高藏汉双语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在校教师增加社会实践的时间,请进来也要走出去,培养"双师型""双语类"教学人才。文章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酒店管理(藏汉双语)专业为例,阐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学改革方法并加以实践,以期达到该专业本科生顺利毕业并就业的目的。
2019年06期 v.24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亚;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体育赛事落户甘肃,带动了甘肃体育事业的国际化发展,也使甘肃对体育英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通过甘肃省对体育英语人才的社会需求分析,提出EGP与ESP的有机结合是提高甘肃省体育英语人才英语能力的有效途径。
2019年06期 v.24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下载次数:1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周小华;
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素质是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办学水平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为了进一步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设高素质学前教育教师队伍,教育部2012年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基于此,应从明确细化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入手,以德为重,树立科学的办学理念;深化课程体系改革,整合教育内容;强化实践教学,提高训练效率;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促进专业良性发展;创新专业发展途径,加快专业发展进程,促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逐步达到《专业标准》的要求。
2019年06期 v.24 8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8K] [下载次数:1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张爱玲;
基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要求,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从教素质的全面培养,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从课程方案、实训室、实习基地、职业技能考核、课外辅导机制等方面构建了一套符合自身实际的全程实践教学体系,该体系的建构实施提高了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但在该体系实施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科学、课程设置缺乏特色、实训室建设缓慢、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艺术素养不精等问题,并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策略。
2019年06期 v.24 88-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90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尕旦木草;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民族地区园本课程实践在不断发展完善,同时在园本课程资源开发方面还有其发挥改进的极大空间。文章以甘南地区为例,从园本课程开发的依据、本土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的手段及课程园本化操作指引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2019年06期 v.24 92-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8K] [下载次数:3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马少虎;
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是甘肃省文化大省建设的一个重要举措。本研究从建设的重要意义出发进行分析,提出四种传承模式、三大创新理念。最后从存在感、内源性、附加值等三个方面对传承与创新的协同路径进行阐述,认为将特色文化转化成为核心竞争力是甘肃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必然要求。
2019年06期 v.24 96-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3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学军;
文章以文化身份认同为视角,以甘肃省岷县巴当舞传承主体为对象,对体育非物质文化身份的认同与传承主体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活态性"和"完整性"中必须厘清政府、地方、社区和传承之间的关系,在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中发挥三者的优势并形成合力。在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需要强调"人"的主体性、提升个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判断的意识;赋予地方社区和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群体更多的话语权与决策权;采用主袭方式传承与"活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有利于增强群体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主体文化身份的认同,有益于培养地方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公民文化意识",进一步促进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
2019年06期 v.24 101-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3K] [下载次数:4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张彦荣;
"一带一路"倡议为沿线国家和省区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甘肃地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黄金地段,地方文化资源丰富,具有鲜明的地域独特性,书法文化也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方面。在此背景下,从甘肃书法历史资源的认知中梳理出甘肃书法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2019年06期 v.24 107-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淏清;
"两当号子"是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是两当民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文化受到忽视,当地民歌的传承面临极大的考验。以两当民歌文化为立足点,深入分析新媒体时代对"两当号子"的促进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两当号子"文化传播的主要策略。
2019年06期 v.24 113-115+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74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魏颖艳;
手绘图案作为一种具有传统韵味的艺术形式,独特、丰富,有蓬勃的发展潜力,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手绘图案的艺术特征,挖掘其在农特产包装中的原创价值、设计艺术价值、地域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能更有效地植根于农特产包装设计的本源。以陇南祥宇橄榄油为例,阐述手绘图案在橄榄油包装中的应用,并对手绘图案在农特产包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与探讨。
2019年06期 v.24 116-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1K] [下载次数:2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国渝;
近年来,我国民族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方面,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从民族社会工作的基本概念、合法性、文化视角和发展方向四个方面对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进行分类述评,可以对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形成基本的认识: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共识与分歧并存于我国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的成果之中;构建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需要理论研究和实务研究的共同努力;民族社会工作基础理论研究中还有许多议题需要深入挖掘和讨论。
2019年06期 v.24 120-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2K] [下载次数:7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唐作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逐渐迈入全面而深刻的社会转型期,各类矛盾频出,群体性事件也相应地愈演愈烈。文章透过有限理性视角,通过阐述群体性事件与有限理性的关系,引入有限理性理论来对社会转型期群体性事件产生的原因分别以公民与政府为主体,以环境复杂性和行为体自身为角度进行剖析,就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提出对策。
2019年06期 v.24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80K] [下载次数:3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海钟;杨世泽;
以甘肃省为范围,通过随机抽样,调查80名大学生和52名社区居民以及68名出租车司机发现:1.绝大多数大学生以市州为家乡认同,出租车司机则是市县并存,社区居民中绝大多数以县为家乡认同。2.对照2008年的调查发现,2008年绝大多数大学生以县为家乡,而2018年的在校大学生越来越认同市州为家乡。3.访谈证明:当代大学生防卫心、虚荣心更强,当母亲家庭地位高时,认同母亲家乡;而父亲家庭地位高时,认同父亲家乡。
2019年06期 v.24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3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馨雨;李昂;
招聘员工是用人单位自身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招聘活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并存在诸多不合理问题,其中性别歧视问题尤为严重。虽然我国针对女性合法权益有相应法规保护,但随着就业压力增大,女性就业歧视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显著改善。职场中的性别歧视增加了女性就业难度,打击了女性就业自信心,损害了女性权益,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不利于劳动力市场的规范运营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文章分析了女大学生职场中遇到的性别歧视问题和产生的原因,就此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关建议,为政府部门杜绝企业招聘过程中的女性歧视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2019年06期 v.24 135-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31K] [下载次数:26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张社平;
以中华文明五千年历史发展为脉络,通过对中国古代足球(蹴鞠)的起源、足球开展方式和状况、足球文化氛围、近代足球开展及现代足球发展进行深入研究,让世人充分了解中国古代足球的兴盛,近代足球曾有过的辉煌,明确中国是现代足球的鼻祖,使国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坚持"四个自信",为中国足球腾飞提供"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为实现足球强国梦提供智力支撑。
2019年06期 v.24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8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