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特邀

  • 陇南的地理环境与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赵逵夫;

    陇南、天水一带是伏羲氏早期活动之处,汉代荣氏《遁甲开山图》中言仇夷山(即仇池山)为伏羲生处。陇南也是秦人发祥之处。同时,我国历史上最早、最大的两个少数民族氐族、羌族也以陇南为中心活动区域,并先后建立仇池国、武都国、阴平国、宕昌国。陇蜀通道为蜀绣、蜀锦运往长安等地的通道之一,是丝绸之路东端支脉所在。也因此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宋代以后陇南又成为茶马交易的中心地区。对当时的军事、政治和经济有较大的影响。

    2017年07期 v.22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下载次数:2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文史研究

  • 论陇南玉垒花灯戏的剧目分类

    蒲向明;

    陇南邻接川、陕,特别是与最南的甘肃省文县与川陕交往频繁,文化的复合型特点明显。其地方戏剧"玉垒花灯戏",相较于秦腔和川剧,差异性特点突出,具有独到的艺术品格和表现形式,因而使其保持400余年的流变与发展,曾成为甘肃乃至全国有影响的地方剧种,现为甘肃省首批公布的非遗保护项目。其剧目方面形成了一个口传、活态的文化系统,对其研究和整理很有价值。其剧目分类主分文戏和武戏两个大类:文戏以唱工、做工为主,武戏以武工(武场面)为主;文戏一般显得精彩细腻,而武戏则热烈火爆。在该戏一部剧中,往往不能把二者截然分开。随着情节推进,武戏和文戏有着顺畅的交替和混融,由此展现了玉垒花灯戏反映生活的显著能力。

    2017年07期 v.22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适度、温和的文化意蕴——中医生态观视域下的《红楼梦》解读

    王渤;

    文学与文化的交融关系,决定了探究文化价值是文学研究的重要维度,文学活动也以其高度的艺术真实性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视角。《红楼梦》是文学与文化,审美与意识形态高度融合的典范之作,其呈现的文化视角也具有多维多向的复杂性。从传统中医文化与现代生态思想的结合点"中医生态观"的视角品读《红楼梦》的文化意蕴,试图为研究《红楼梦》提供新的视角与切入点,也为弘扬中医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积极的努力。

    2017年07期 v.22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5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红字》涅槃下浴火重生的女人——论海斯特的“本我、自我、超我”

    梁新惠;朱海丽;

    海斯特是霍桑的代表作《红字》中的女主人,因为犯通奸罪,她胸前佩戴着标志耻辱的红字"A"。无论到哪儿,人们都对她指指点点,耻辱不分昼夜地追随她,折磨她。人们的鄙视和环境的险恶使海斯特窒息,但她没有绝望、沉沦,而是凭借自己的睿智和理性,将代表罪过的"红字"看作"修炼获生"的涅槃。海斯特用自己的善言善行、聪明智慧和才干向世人证明:对她而言代表沦落、卑贱的"红字"早已赋予了新的含义。她一步步实现本我、自我和超我——由一个邪恶的通奸者变成了人间天使!

    2017年07期 v.22 1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8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追风筝的人》中风筝的意象探析

    秦万祥;马小兰;

    美国小说家卡勒德·胡塞尼的小说《追风筝的人》自2003年问世以来,感动亿万读者。在小说中,风筝作为特定的意象贯穿整个小说的始终。作者通过对风筝的描述,反映了哈桑与阿米尔两个人所代表的阶层和地位的差异性以及阿富汗的社会状况。通过对风筝意象的解读,探讨阿米尔的成长与救赎之路,以及他的救赎行为对我们当代青年人产生的影响。

    2017年07期 v.22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K]
    [下载次数:21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十日谈》作品中爱情观的根本特征浅析

    刘琴;

    《十日谈》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艺术著作,被称为是"人曲",它强调解放人性,人追求自由与幸福的权利要大过神的权利。《十日谈》虚构了一个人间快乐的伊甸园,人们可以自由地追求爱情,并且不用受到刻板礼教的约束。

    2017年07期 v.22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文县方言中入声字的分派

    莫昱鼎;

    古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是有规律的,这些规律也是划分方言区的一个重要标准。文县方言(碧口话除外)属于中原官话,特点是古清声母入声字和次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声母入声字今读阳平;碧口话属于西南官话,特点是古入声字今全读阳平。从古入声字在文县汉语方言中的分派比例可以看到文县方言的过渡特征。调查的方言有:城关话、玉垒话、范坝话、碧口话以及中庙话。

    2017年07期 v.22 2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间接言语行为产生机制

    曾建国;

    自从塞尔提出间接言语行为以来,间接言语行为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几乎没有人研究为什么会产生间接言语行为。通过从五个方面研究间接言语行为产生的机制:语境化、意向性、规约化、隐喻化及礼貌化。

    2017年07期 v.22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K]
    [下载次数:2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汉动物词汇隐含含义的对比研究

    朱媛媛;刘建国;刘建霞;

    动物是人类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英汉两种语言中,不同种类的动物被赋予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内涵,因此构成了富有特色的动物词汇隐含含义。由于各民族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地理环境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异同,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中出现了相同、不同与空缺的现象。因此研究英汉动物词汇的隐含含义将有助于丰富人们对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了解,促进两种语言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流。

    2017年07期 v.22 34-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10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创造基于成人特点的教师培训新模式

    满顺昌;

    "国培计划"西部项目实施以来,基于成人学习的特点,借鉴兄弟省市教师培训的经验,结合我院教师培训的实际情况,积极探索"国培计划"对推动中小学教师理念变革、推进培训模式创新、提高培训质量的途径和方式,以期更好地做好教师培训工作。

    2017年07期 v.22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地方高校历史教学的特色教学改革——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

    赵桐华;冯小琴;

    地方高校的历史学专业建设,应该努力研究和开发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课程体系。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探讨其在历史教学方面实行特色教学的必要性以及特色教学的改革内容,为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水平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2017年07期 v.22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院校第二语言文学课程学习背景调查及教学对策探究

    王雪;徐高嵩;

    以汉语为第二语言学习背景的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调查项目包括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积累及在文学赏析方面的能力程度。在研究相关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出"登山观景""典型联想""优选示范"等教学方法,对于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双语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有着较为切实的实践意义和可操作性。

    2017年07期 v.22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大学生经典著作阅读现状探析——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

    王黎萍;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的优秀文化遗产。大学生阅读经典著作有助于拓宽视野,启迪智慧和思维。然而,目前高校大学生经典著作阅读现状令人堪忧。现就兰州城市学院大学生经典阅读的情况进行调查,对面临的问题予以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017年07期 v.22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钢琴教学中游戏化问题研究——以陇南师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例

    武江丽;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初学钢琴时,对于音级、音阶、乐句弹奏过程中的清晰度、力度、速度的协调性把握不准确,构成学习障碍。通过游戏化教学模式设计,引导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思考、掌握钢琴弹奏基础能力,把熟练弹奏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弹奏享受,实现弹奏学习的智能化,实现艺术视野的拓展和艺术素养的有效提高,为将来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017年07期 v.22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早期经验思想在儿童人格发展中的影响

    蒋彦妮;

    早期经验一般指儿童入小学前的经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中的早期经验思想主要表现在心理结构理论、心理发展阶段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的观点中。心理结构理论从潜意识的角度,以强迫性重复的形式表现了早期经验的作用;心理发展阶段理论揭示了不同心理和行为发展的敏感期内早期经验对于成年生活的具体影响;人格结构理论则表明健康人格培养的方向在于:不仅要重视儿童社会化成长的内容,而且要让儿童关心自己的体验和兴趣。早期经验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儿童的人格,应该对早期教育形成正确的认识。

    2017年07期 v.22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24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新课标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对小学教师素养的要求

    潘江艳;

    在新课标背景下,识字、写字教学对小学语文教师的汉字文化素养有特殊的要求,文章拟从以下四个方面试做论述:一、热爱汉字,热衷汉字文化;二、汉字发音准确,普通话标准;三、习得一手好字,能规范书写;四、从实践入手,讲究汉字教学策略。关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识字写字环节,以期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汉字教学有所指导。

    2017年07期 v.22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下载次数:4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农村留守幼儿家庭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以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农村幼儿园为例

    吴超;郭思节;

    留守幼儿的家庭教育问题一直是农村留守幼儿所面对的社会性问题。从留守幼儿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现状两个方面出发,对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部分农村幼儿园留守幼儿的监护人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农村留守幼儿存在的各种家庭教育问题及其原因,并从留守幼儿的留守监护人、母亲、幼儿园、政府以及建立志愿者团体五个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017年07期 v.22 65-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5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现状的调查研究——以甘肃省积石山县为例

    丁吉红;马忠雄;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教育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培养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是近年来解决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教师队伍问题的重要举措。主要采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积石山县乡村小学教师和校长为调查和访谈对象,通过对积石山县乡村小学教师现状的调查,从中发现积石山县乡村小学教师大多都是担任全科型教师的职责,但在能力上远远不能承担这一职责。针对这一问题,分析其原因,旨在提出符合民族地区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的策略,从而全面提高乡村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

    2017年07期 v.22 69-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池哥昼”艺术特征背后的文化意蕴

    江伟;

    甘肃文县"池哥昼"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音乐与舞蹈特征独特鲜明,是以祭祀、音乐、舞蹈、文学语言、美术、等艺术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具有独特艺术特征,在融入众多文化元素基础上,彰显了文县白马人少有的文化根基和民俗色彩。通过对文县铁楼乡入贡山白马人"池哥昼"乐舞的调查及探究,分析文县白马人文化意蕴及特色,对弘扬文县白马人池哥昼乐舞和人文文化具有积极意义。

    2017年07期 v.22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4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第三届莲花山花儿会考察纪实

    孔庆浩;

    莲花山花儿会是甘肃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我国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中国花儿"传承和保护的一项重要的艺术活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至初六如期举行。花儿会由莲花山、王家沟门、紫松山、足古川、枉子沟门、萨巴寺、戚家庵、斜角滩等花儿会场。具有四个基本点:一是惊人的即兴创作速度;二是严格的演唱韵律;三是浓郁的乡土语言以及深邃的兴比含意。

    2017年07期 v.22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论宋代山水画的特点及意境美

    姚文辉;尚艳芳;

    中国山水画至宋代进入鼎盛时期,宋代山水画造型、笔墨、构图及意境表达方面具有显著时代特征,其虚实相生、诗画交融的情景之美;格物致理、穷开万物的理学之美;观物察己、山水自然的重构之美;景意一体、气韵生动的淡雅之美;"简化物象"、"以大观小"的空间之美共同构成的宋代山水画意境美,至今影响着中国山水画的创作。

    2017年07期 v.22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6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环县皮影与当地剪纸的内在联系

    狄德全;陈万里;

    剪纸和皮影都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思想结晶。这两门传统艺术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形式,在当地的艺术土壤中相互影响,尤其是线条造型方面存在着很多的相似之处。通过环线皮影和当地剪纸的渊源、线条方面的异同、造型等方面来论述环县皮影与当地剪纸之间的内在联系。

    2017年07期 v.22 83-84+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性道德与社会文明关系”论

    陈维荣;哈玉红;姚爱琴;

    性道德与社会文明之间不仅有区别,也应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考察性道德与社会文明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过程,尤其是挖掘、分析进步的性道德对社会文明进程的作用,不仅是性道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而且也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当代大学生选择并树立正确的性道德观。

    2017年07期 v.22 85-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西北民族地区妇联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

    李文静;

    妇联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妇女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西北民族地区的妇联组织受到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条件的限制,发展虽然落后于我国的其他地区,但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创新工作等方面在本地区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前民族地区妇联组织发展受到限制,妇联组织各项机制还需要完善、参与社会管理被动、财政投入不足、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民族宗教文化的影响等。要发挥民族地区妇联组织的宣传教育、引导服务的工作职能,也要做好参与社会管理和创新的工作,彰显新时期妇女工作的特色,更好地推动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17年07期 v.22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