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文史研究

  • 宋金元时期的陇中文学综述

    汪海峰;

    陇中在宋金元时期就是民族战争拉锯的战场,也是各民族大融合的重要地域。虽然战争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但文学的发展却因此受到了影响。纵观宋金元五百余年,陇中很少有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文人大家,除了张炎词作外,也只有邓千江、刘錡的传世孤篇。虽然传统意义上的诗文缺如,但这一时期却有许多重要的碑刻、碑文保存了下来,这些记人叙事的碑文,也构成了陇中文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与巩昌汪氏相关的碑文、诗文,更有其特殊的历史文化意义。陇中洮河流域出产的洮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全国著名的文学大家为之激情流溢,写下了不胜枚举的诗文。

    2016年10期 v.21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语》疑义章句解读——“自行束脩以上”章新解

    常彦;

    《论语》"述而"篇"自行束脩以上"章自古存有疑义,主要有干肉说、束发说和约束修身说三种学说。纵观各家解读,康有为《论语注》诠释比较接近孔子原意,但仍有商榷之处。此章意思应为:孔子说:"自觉自愿地严格要求自己并且积极向上,这样的人我从没有不教诲的。"

    2016年10期 v.21 8-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2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熟悉到陌生——什克洛夫斯基与布莱希特的“陌生化”理论比较

    王淏清;

    "陌生化"理论一直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俄国形式主义者什克洛夫斯基和德国戏剧美学家布莱希特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陌生化"理论,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是它们都具有一种将熟悉、众所周知的对象反映为奇特的、陌生的机制,不同之处是前者探讨艺术本质论,后者区分了戏剧与现实的关系。

    2016年10期 v.21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明初汉族移民甘肃述论

    董知珍;陈玲;

    明初大移民是中国历史上一次由政府组织的规模最大的移民,其中有一部分因各种原因移民到甘肃,明初移民甘肃的来源除由政府组织的移民外,主要来源还有军队驻扎与家属随从、民屯等,民屯包括政府招抚无地农民、罪犯和政治迫害者等。明初大约有50万人从不同的地方、通过各种方式迁移到甘肃各地,他们或戍守或屯耕,促进了甘肃的开发,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甘肃的民族构成格局,对甘肃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016年10期 v.21 1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南京政府时期陇南中共地下党的活动

    苏玲;

    陇南中共地下党自1938年底创建第一个党小组至1949年底陇南全境解放,先后在徽县、武都、成县、两当、康县、礼县、西和、舟曲、岷县等9县建立党组织,发展党员4800余人,组建拥有800多名游击队员的武装力量。党组织在艰苦的环境下不断发展壮大,发动和依靠群众,正确执行上级指示,广泛打击反动势力,支援解放大军南下,为陇南解放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16年10期 v.21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新旧“神”族词摭拾比较

    牛瑛瑛;

    受网络和媒体语言的影响,眼下出现了大量新兴"神"1词,如"神剧、神器、神吐槽、神建议"等等。这类词在产生方式、语义内涵、构词功能以及色彩意义等方面与旧有的"神"词有所不同,有了比较明显的引申和发展。

    2016年10期 v.21 26-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6K]
    [下载次数: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美时间价值取向差异性在两国大学简介中的体现形式

    纪永娟;刘丹;

    主位结构体现了小句信息的分布情况,表明小句交际功能,通常采用具有时间性的普通名词或动词承载小句信息。根据美国人类学家Kluckhohn&Strodtbeck提出的文化价值取向中的时间价值取向理论,研究了中美两国著名大学简介中使用的具有时间性的普通名词或动词在语篇中的使用情况,通过比较使用情况后发现中美大学简介在时间价值取向方面存在着差异性,这种差异性由小句所包含的信息结构的差异性体现出来。

    2016年10期 v.21 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下载次数:1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摩登家庭》中亲子冲突性话语的顺应性研究

    刘茵;

    冲突性话语是一种普遍而又复杂的语言现象,且频繁地发生在人们的日常交际中。以《摩登家庭》中亲子冲突性话语为语料,基于语言顺应论,从社交世界、心理世界两个维度分析了冲突性话语的动态顺应性特征,探究了冲突产生的原因。

    2016年10期 v.2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下载次数:9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信息型文本中隐喻的翻译——以《德勒兹研究》中两篇论文的翻译实践为例

    刘惠云;

    以《德勒兹研究》一书中两篇论文的翻译实践为例证,尝试探讨信息型文本(论文)中的隐喻及隐喻的翻译方法,并提出在"归化"基础上的两种译法。

    2016年10期 v.21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教师教育变革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政策价值

    樊霞会;

    从国内外教师教育变革的轨迹看,影响教师教育变革因素主要集中在对师资数量与质量的需求、教育法制的完善和对教师职业的认识或者说教师在专业化的努力等三个方面。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政策制定要致力于进一步完善教师市场,加强教师专业制度建设。

    2016年10期 v.21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的体系构建探析

    雪梅;雷慧斌;石丽萍;郑蓓媛;

    一定范围内的标准按其内在的联系形成的科学的有机整体称为标准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评估标准的体系构建首先要依据客体的认知规律构建科学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受教育者的外部环境条件将理论模型具体化为直观的体系框架,使抽象的逻辑结构逐级降解为具有实际操作性的量化指标。

    2016年10期 v.2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2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学前融合教育发展态势及其评价

    李霞;

    学前融合教育的产生与普及是在民主与人权逐渐发展,教育机会均等与教育公平观念深入人心的现实下进行实践的,我国起步晚,但也已建立起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学前融合教育体系。社会对于学前融合教育的认识在逐步改观,相应的教师培养体制也在改革适应,家长与学校之间的默契度不断提升,学前融合教育正在成为我国教育的常态。在此基础上,社会认识的矫正为我国学前融合教育的发展打下了基础,为教师培养体制的突破壮大了专业人才队伍,家长与学校之间默契度的提升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氛围。

    2016年10期 v.21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当代专业书法工作者的使命管理视阈——以兰州城市学院“国培计划2015”书法培训项目为例

    熊炘;

    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5〕71号),其中特别强调指出:"要以戏曲、书法、篆刻、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形成本地本校的特色和传统。"2015年10月3日中共中央又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今后我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事业进一步繁荣发展指明方向。为此笔者认为,专业书法工作者的使命感已不容忽视。

    2016年10期 v.21 57-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小学生良好汉字书写习惯的培养——以和政县梁家寺学区为例

    丁吉红;齐亚那;

    目前,由于农村学校重视程度不够,教师对学生的汉字书写习惯缺乏正确的指导和严格的要求,导致小学低年级学生在汉字书写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以和政县梁家寺学区为例,针对目前小学低年级学生汉字书写的现状展开调查和研究,运用问卷调查和文献研究等方法,分析和总结小学生汉字书写习惯的影响因素,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2016年10期 v.21 62-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7K]
    [下载次数:6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西和“乞巧节”女性心理探析

    赵淑莲;

    "中国乞巧文化之乡"西和,历史文化悠久,乡土气息浓郁,地方特色鲜明。正是在这种文化氛围中,独特的西和"乞巧节"风俗被完整的保留了下来。女子在这七天八夜里,从坐巧迎神到娱神送巧等,表现了女子在乞巧时的虔诚、依恋心理。

    2016年10期 v.21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其他

  • 民族地区农牧民对新农合的满意度

    李卫平;

    文章数据源自2015年对甘肃省民族地区677户农牧民的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牧区补偿机制与农牧民个体特征对农牧民新农合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牧民对新农合满意度比较高。其中,补偿机制八个要素中的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农牧民看病方便程度、报销复杂程度对新农合满意度有显著影响;个体特征中农牧民家庭收入越高、年龄越大对新农合的满意度越高。满意度取决于受益水平,提高农牧民的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定点医疗机构诊疗服务质量,因地制宜地解决农牧民特别是牧民看病不方便问题,简化报销程序,改善服务态度。同时要加大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力度,提高农牧民收入。再次要更多关注老年人。

    2016年10期 v.21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中国古代司法文化特征——以“行政兼理司法模式”为例

    任家宽;王翠红;孟庆方;

    古代中国的司法一直处于或依附或受制于行政的从属性地位,形成"行政兼理司法"的模式。这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司法形态,也是当下司法改革和探索的历史条件。我国尽管经历了从"行政兼理司法"到"司法独立"的探索过程,但是当下的司法改革仍然无法摆脱"行政兼理司法"权力关系格局的影响。这也是当下研究古代中国"行政兼理司法"模式的价值。

    2016年10期 v.21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下载次数:5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民主集中制思想的历史考察和当代价值

    张啸鹏;王红丽;贺泉江;

    民主集中制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长期实践发展的组织制度,更是党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前提性保障。对当前提高党的领导和自身建设以及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具有重大的意义,也是实现党和国家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

    2016年10期 v.2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阴平古今谚语选编》序

    王尚寿;

    <正>一齐培礼先生在外身履军职多年,却始终牵挂着养育自己的故乡,热心阴平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这种精神十分可贵,令人钦佩!多年来,齐先生不惧艰辛,进行实地调查,经多方搜求,将所得有关资料整理、选编成书。如《艺苑阴平》《阴平古今楹联选注》《阴平古今歌谣选》等,就是其中的几种。现在,他编的《阴平古今谚语选编》

    2016年10期 v.2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