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文史研究

  • 从一个村庄解读中国乞巧民俗——关于西汉村完整乞巧活动的考察研究(上)

    蒲向明;

    西汉水上游的西汉村是一个文化积淀丰厚的自然村落,保留有大量传统民俗文化的信息,七天八夜的乞巧民俗活动,就很有代表性。通过对西汉村完整乞巧活动的考察研究,可以使人们更深入认识陇南有代表性的古老民俗和精神资源,对推进华夏文明创新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文化建设有重大现实意义。乞巧的搭桥和接请(迎巧),祈神和迎水,拜巧、娱巧和汇演,是西汉村现存活态乞巧的重要节点,文化涵蕴宏富。

    2016年02期 v.21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6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孟称舜杂剧创作的“宗元”取向

    金艳霞;

    晚明剧作家孟称舜的杂剧创作既体现出较为典型的南杂剧特征,又遵从北杂剧的传统体制,在审美取向上表现出对元杂剧的追慕与回归。孟称舜的杂剧以其独具一格的精神面貌,支撑起晚明杂剧的艺术大厦,成为明代杂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中国古典戏剧史上亦占有重要的一席。

    2016年02期 v.21 9-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晚明个性解放思潮与王了望的文学、书法审美风格的转变

    焦福维;王峰;

    王了望为明末清初陇上文坛、书坛的一位大家,然史载阙如。纵观其文学、书法创作,受明代中后期文艺思潮的影响较大,表现在文学创作上由追求心性自由到对传统风雅精神的回归,而其书法创作则正好相反,表现出早年注重法度意趣到晚年的个性张扬、奇崛烂漫的审美观的转变。这既是由文学、书法艺术内在本质特征所决定的,同时也体现了其在明末清初的学风巨变中积极反思。

    2016年02期 v.21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马金莲小说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

    陈蕾;

    马金莲是宁夏回族青年作家。文章试从女性苦难的书写、女性视角的叙述和女性意识的觉醒三个方面阐释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在马金莲小说中的体现。

    2016年02期 v.21 17-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小说中的“天才流”现象

    刘艳峰;

    网络小说中的"天才流"是相对于"废材流"而言的,是网络小说中重要的一个流派,小说主要描写的是一个个网络天才人物的成长及发展历程,他们或以血脉的力量,或以自己的天赋在历经磨难后踏上了人生的巅峰。这些小说都有明显的主角光环,但是也有情节固定化等弊病。

    2016年02期 v.2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普希金的女性意识

    李韶华;

    文章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来审视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的女性意识形态,通过对小说里爱情的分析、对小说里女性形象的分析以及对作家本人婚恋观的分析,认为普希金虽然真诚的同情和爱怜女性,但他体现出的仍然是传统的男性意识。

    2016年02期 v.21 24-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49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论中国学生朗读英语的语调分析——以一名英语专业研究生为例

    高正纯;

    以英国传统的英语语调系统以及O’Connor和Arnold的"英语十大调型"为理论依据,以实验语音学为研究手段,以英国广播公司(BBC)的听力素材为语料,对一名某大学的英语专业研究生模仿朗读的BBC语料进行语调分析。通过praat语音软件对比中国学生朗读的语调图和BBC播音员的语调图来分析中国学生朗读英语的语调特点。结果发现,中国学生尽管模仿了英语本族语者的语调,但仍然存在着调群和调核划分不准以及常常忽略语调与信息传达的关系等问题。

    2016年02期 v.21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9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静宁方言四字俗语浅析

    周玲玲;

    静宁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静宁方言中的四字俗语不仅数量庞大,而且使用范围广,频率高,代表了方言区的独特文化,值得我们研究。文章主要从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结构方式和语言魅力这两个方面入手,对静宁方言四字俗语的语言特色进行了初步探究。

    2016年02期 v.21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1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基于Coxhead学术词汇表浅析英语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学术词汇的应用

    袁憬;

    学术词汇的学习是英语学习和使用者进行学术研究非常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基于此,采用Coxhead在2000年建立的含有570个词族的学术词汇表,通过随机抽样选取50篇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英文摘要并依此建立小型语料库进行数据统计的方法,从词汇覆盖度和使用频率两个角度对其学术词汇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探究本科生对学术词汇的掌握和应用情况。研究发现,本科阶段学生对学术词汇的使用不熟练,论文摘要行文中学术词汇的覆盖度和高频学术词汇使用频率都比较低。由此可见,本科阶段学术词汇的教学还应进一步加强,同时学术词汇表所含词汇也应得到更大范围更多学科的丰富和扩充。

    2016年02期 v.21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本科院校英语口译教材建设探析

    李艳;杨梅;

    教材建设是外语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通过对甘肃省地方本科院校英语专业现使用的口译教材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其在类型、结构、内容、难度、形式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笔者在对以上问题的探讨之余结合与学生的访谈内容对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材的建设提出了浅显之见,即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材应具备技能性、科学性、知识性、本土性和立体性等特点,以期充实和完善未来口译教材,从而推动地方本科院校口译教学的发展。

    2016年02期 v.21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儿童文学研究

  • 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畅销书面貌与本土化思索

    崔昕平;

    追踪儿童受众的幻想小说阅读趋向,可俯瞰该类儿童文学作品的发展面貌。自新时期儿童科幻小说掀动幻想热,至90年代走向文体自觉,再至21世纪初海外魔幻畅销书大面积引进,儿童幻想小说已然成为阅读主流。然而,儿童畅销书榜幻想小说样貌日益单一,对儿童幻想小说中国路径的思考远未跟进。文章力图回溯本土幻想小说曾得儿童认可的根基,与其不再具有时代魅力的根源,警示异域幻想的顺理成章与文学游戏精神的过度开发,助力中国儿童幻想小说的本土发展。

    2016年02期 v.21 46-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2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陈丹燕少女小说创作艺术谈

    王冰;

    陈丹燕是少女小说创作的代表性作家,主要从展现少女成长内心世界的细腻传神、源于生命的忧郁情调、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三个方面探讨了陈丹燕少女小说创作的艺术魅力。

    2016年02期 v.21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儿童文学的市场潜在价值与开发空间

    张彪;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儿童文学具有可观的市场价值和巨大的开发空间。儿童文学的市场可分为阅读市场和行销市场。打造好儿童文学的"软件",开发好儿童文学的"硬件",可以带来可观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由此推动儿童文学事业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发展。因而在21世纪,我国的儿童文学事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2016年02期 v.21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模仿经典童话创作的比较教学

    吴振尘;

    在儿童文学课程中的童话创作教学中,通过模仿经典,学习童话的写作,是合适的教学方法,我国当代作家的作品证明了此方法的可行。《女孩与栀子花》与《爱心树》、《萝卜回来了》与《巨人的花园》、《岩石上的小蝌蚪》与《去年的树》,在主题、角色、情节等方面,比较起来,两者之间有继承与创新的关系。这种成功的经验,值得童话习作者借鉴。

    2016年02期 v.21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甘肃农村教师的生存困境及破解路径——基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政策视角

    刘文华;原霁虹;

    在实地调查并梳理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描述了甘肃农村教师面临的经济、生活与文化困境,并指出自然、经济、社会与文化环境是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的主要致因。虽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是一副消除农村教师生存困境"病症"的良方,但并非万能,要彻底改善农村教师生存困境,需要多措并举、形成合力,全面突破。

    2016年02期 v.21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4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人本主义内涵教育管理机制的构建

    纪融;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迈向大众化和普及化阶段。在新的环境下,传统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如何实现高等教育的内涵发展,取决于高等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构建以人本主义内涵的高校教育管理机制是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理论创新和模式创新的有效途径,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高校教育管理的良性发展。

    2016年02期 v.21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大众传媒社会兰州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调查

    张淑萍;

    通过问卷和访谈以及网上查阅调查等方式,作者对兰州各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从人格角色、自主性、归属感、责任意义、人生价值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探讨在兰州这样的经济,社会及文化条件下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中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旨在引起兰州乃至全国的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也为成人社会疏导大学生自我身份认同危机提供借鉴。

    2016年02期 v.21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分析——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预防与干预机制研究之二

    杨斌芳;侯彦斌;李梅;

    学生是大学的主人,学习是大学生的核心任务。解决学习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举措。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西北某三所高校334名学生,考察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意愿,但并未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却弥漫出浓重的厌学气息,且这种倾向男生更严重;(2)大学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以及学校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3)大学生学习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大学女生比男生好学,理科生比文科生好学。

    2016年02期 v.21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1 ]
  • 家庭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

    王媛;

    青少年是处于心理从易变走向成熟、从自然人走向社会人的一类特殊群体,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变革,一些复杂社会问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文章分析了新时代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各种表现、家庭环境对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在系统分析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了如下强化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举措:与时俱进、建立现代家教理念和方法;营造良好的家庭心理教育氛围;充分发挥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合力。

    2016年02期 v.21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经典阅读

    洪文梅;李梅;

    以经典阅读引领大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读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流途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指导学生以经典阅读促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阅读的原则是:将指导学生和自身阅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2016年02期 v.21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课堂游戏与课程理念创新——以新入职小学英语教师的教学研究为案例

    鲁国芳;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推行游戏教学法贯彻了义务教育英语课程的理念。小学新入职英语教师开展课堂游戏时,必须重视课程理念的创新,在英语课堂游戏活动的组织、游戏课堂教学用语的使用、教学课件使用和教师的游戏角色到位、游戏活动的创新性等方面积极探索,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案例法进行研究,可以找出小学新入职英语教师课堂游戏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2016年02期 v.21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3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多元文化中的文艺道德建设与和谐文化构建

    朱君毅;

    在多元文化语境中,文艺创作和接受中的道德理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传统理念和精英思想逐渐隐退,各种新奇的理念开始流行。艺术作品的感官化、平庸化、低俗化成为常态,表现为对基本伦理道德的挑战和对人文精神的背离。在此背景下,应该正视文艺道德的建设,即在创作和接受中实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2016年02期 v.21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身份认同与接触频率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影响研究

    王兴宇;杨金花;刘梦媛;刘娅;

    目的:本研究通过调查不同身份认同个体对男同性恋群体态度的差异,探索接触频率对个体接纳男同性恋群体的意义。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使用同性恋态度量表(男同性恋部分),对124名大学生被试进行男同性恋态度的调查(30名腐女、30名非腐女、32名直男、32名男同性恋),并调查了他们的与男同性恋群体的接触频率及其身份认同。结果:1.不同身份认同的被试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存在显著差异,腐女和男同性恋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态度显著比非腐女和直男被试积极。2.不同身份认同的被试在男同性恋接触频率上存在显著差异,接触频率由低到高分别是直男、非腐女、腐女和男同性恋。3.接触频率在身份认同对男同性恋群体的态度影响中起部分中介的作用。

    2016年02期 v.21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下载次数:5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