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文学研究

  •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

    梁胜明;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文艺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仰、理想和信念,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必须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文艺观,排除各种错误文艺思潮干扰;必须提高全面辩证、综合、创新的科学思维能力,反对二元对立的单向线性思维方式。文章重点在于概括和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十大理论观点,批评和抵制了违背马克思主义文艺观的十种错误倾向。

    2014年01期 v.19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故道”陇南段的文献和文学考察并“木皮道”的有无

    蒲向明;

    "故道"得名始于秦汉故道县,与陇南密切相关。故道必经的略阳析里《郙阁颂》与关联祁山蜀道的《西狭颂》同为姊妹篇,都反映了在陇南关于汉代蜀道建设的关键人物李翕。在蜀道北段诸线中,故道是里程最长的一条。青泥岭,是故道在陇南一段最险峻艰难处,有大量文学与文献遗存,成为陇蜀道文化的重要部分。今人虽有"木皮道"的提法,但综合陇蜀道的文学与文献考察可知:木皮古道作为祁山道一段,其战略地位虽极重要,但只是地域乡民之别称,并不是独立的陇蜀通道。

    2014年01期 v.19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2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僧人总传中编撰者的主题预设及其成因

    缐仲珊;

    僧传是中国古代传记中一个特殊的种类,由于传主身份的特殊,传记的撰写者往往在其身上寄托多种期望,在这类传记中,僧人总传表现得尤其明显。试图通过对僧人总传在编撰时撰写者对其主题预设的考察,得出此类传记从写作伊始,就具有的特征。文章通过对撰写者的身份、撰写的出发点、僧传中体现出的主题预设等三个方面的考察,认为僧人总传的编撰者在写作时,既有叙写僧史,为历代高僧作传的意图,同时还有宣传佛教教义等诸多方面的考虑。这些情形使得僧人总传的撰写体现出复杂而又矛盾的倾向。

    2014年01期 v.19 12-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春秋战国武士的品质对近代中国国民性改造的启蒙

    张筱兑;马丽芳;

    春秋战国时期,士的性质逐渐由武士或文武不分向文士转变,至战国中晚期形成了一个固定的阶层并成为"四民"之首,"士志于道"是他们独立人格的象征。近代中国内忧外患,梁启超以国家主义的视角重新解读了这些游侠的武士品质,日本的武士道与斯巴达民族精神中重复仇、惜名誉等相异性的人格特质,也就成了梁启超改造中国国民性的重要启蒙思想来源。

    2014年01期 v.19 18-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鲁迅关于民族精神信仰缺失的焦虑——以小说《祝福》为例

    张志梅;

    论文拟将从小说《祝福》反封建桎梏反礼教吃人的主题出发,深刻剖析新旧交替时代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困境——古老民族精神信仰体系的崩塌,并将通过小说中祥林嫂、鲁四老爷和文中的"我"等典型人物的分析,挖掘鲁迅先生对中华民族精神信仰缺失的焦虑和反思。

    2014年01期 v.19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4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少小离乡终未归,白发思家情更切——试论徐訏的乡情诗

    张洪滨;

    徐訏是著名的小说家,同时在诗歌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树,著有《灯笼集》、《借火集》等九部诗集,试从诗歌创作的背景、作家的生平经历、诗歌内容、意象、语言等方面,评析他的乡情诗,从而深切体会徐訏先生怀念故乡、怀念亲人的思乡情怀。

    2014年01期 v.19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斯奈德诗歌对生态中心主义的解构

    安婕;

    兴起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生态批评是对资本主义现代性造成的种种后果的一个反思和匡正。加里·斯奈德(Gary Snyder),作为这场环境浪潮中最值得关注的生态主义作家之一,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一个中心人物,被誉为深层生态学家的桂冠诗人。通过生态批评视角来研究斯奈德诗歌,重点从主客二分思维模式的维度研究了斯奈德诗歌对生态中心主义的去中心解构。斯奈德诗歌通过消解人类主体性来解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从而解构了生态中心主义的潜存危机;而斯奈德诗歌对人类主体性的去中心解构则最终使得生态中心主义的隐形霸权得以消解。斯奈德诗歌的解构性生态批评视角展现了美国后现代诗歌的解构魅力。

    2014年01期 v.19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稚拙天成 内含大美——谈儿童文学的生态意义

    王渤;

    长期以来人们对儿童文学不够重视,事实上儿童文学包含了最原始、最生动、最自然的情感力量,稚拙天成、内含大美,有着对于人与自然的生命反思、诗性回归,极具生态意义。试图从自觉意识、思想指向、审美呈现、理论依据等角度加以论述,为儿童文学的价值研究提供新的参照。

    2014年01期 v.19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2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童谣中反映的生命繁衍观念

    雷雨;

    童谣主要是以儿童为传承者,通过游戏谣、知识谣、滑稽谣、生活谣等形式来反应儿童的成长生活,对幼儿的成长和世界观的形成具有启发作用的一种民间歌谣形式,独特的"胎教"功用,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启蒙者。试分析童谣中体现的生命繁衍意识,借以唤醒人们对童谣审美价值的深入认识,并对童谣的教育和传承提出一些个人建议。

    2014年01期 v.19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会宁方言语音特点

    刘伶;

    会宁县属白银市,通行话语与市区、靖远等处差异较大,通过田野调查,总结了会宁话的声韵调系统,并对声母、韵母、声调分别做详尽的分析,同时列举并标明当地文白异读、谚语等实际语音读法。

    2014年01期 v.19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2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二声调红古话的连读变调

    莫超;朱富林;

    红古口音只有2个单字调,阴平、阳平、去声合为一个调,上声为一个调。本文详细考察了红古话二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得出如下判断:红古话原有三个声调,即平声、上声、去声;在此基础上,平声与去声合并;上声则保留了一个独立的调类,从而形成两个了两个单字调。

    2014年01期 v.19 4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

    张燕子;

    兰州话"把"字句研究的成果中,较少从语义角度分析"把"字句中动词和名词的关系。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另觅途径,从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这一角度出发,对谓语和宾语在句子中的施受关系进行详细的研究。本着真实性原则,深入分析了兰州话"把"字句的语义角色,从另一角度展现了兰州话的特色。

    2014年01期 v.19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英语写作中交际策略的运用研究

    潘文霞;

    交际策略包括口语交际和书面交际两方面。一直以来,关于口语交际策略的研究较多,却忽视了书面交际策略。结合教学实践中学生的写作资料,分析了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运用哪些交际策略及其原因,并从交际策略角度提出促进写作教学的一些建议。

    2014年01期 v.19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完善面向“三农”的政策性教育成本补偿机制

    李璧强;

    农民工群体,尤其是第二代农民工家庭正在经历着因家庭教育投资所带来的沉重经济负担,但由于各种原因使得农民工群体成为教育投资个体收益率最低的弱势群体。由政府主导的政策性教育成本补偿机制,是缓解这一突出社会问题的迫切需要。

    2014年01期 v.19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1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优雅是通识教育的最佳切入点——大学人文精神之优雅理念篇

    任丽花;

    通识教育以培养人的主体性和实现全面和谐自由发展为目的,优雅是通识教育的最佳切入点,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值得我们加以探讨和实践。做一个优雅的人是人一生中的崇高境界。优雅的气质体现在人的外表装束和言谈举止,亦贯穿于其学识修养、为人处事、道德行为等各个方面。

    2014年01期 v.19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以新疆尉犁县为例

    赵跟喜;王文卓;

    幼儿教育是基础的基础,近年来新疆尉犁县幼儿教育事业在得到较大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高瞻远瞩,合理规划,健全幼儿教育管理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发展多元形式的幼儿教育,从而抓住机遇,大力发展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学前教育水平。

    2014年01期 v.19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思考——以兰州部分早教机构师资调查报告为例

    张莉;夏艳萍;

    近年来,在世界范围内,幼儿早期教育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欧美15年来脑科学的研究发现,早教是必须的。目前,国内的早期教育主要以早教机构教育为主,因此早教机构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程度直接影响着早期教育的质量提升,重视早期教育必须关注早期教育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以兰州市早教机构教师调查报告为个案对于目前早教教师面临的发展困难与成因进行分析,并就如何促进早期教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给出几点意见与建议。

    2014年01期 v.19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8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多元智能对幼儿美术教育中创造性培养的启示

    刘锦涛;王晶;

    美术教育作为幼儿园艺术教育领域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从多元智能的角度探讨幼儿美术教育与创造性发展的关系,并在基础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对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教师行为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可行的建议与要求。多元智能理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对美术教学方法和教育模式的思考,更是依据时代的要求,鼓励幼儿自由创造、培养其主体性、发展其创造性的新理念。

    2014年01期 v.19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思考与探索

    王纬;

    通过对教师教育课程标准的功能、改革的原因、改革的方向分析的基础上,从课程设置、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育学院职能及与基础教育课改的对接等方面提出了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措施,以探讨地方院校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

    2014年01期 v.19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民族师范院校教育实习模式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援教顶岗”为例

    袁建勋;李锦煜;王莅;徐君伟;

    "顶岗支教"实习是教育部面向全国各级师范院校师范类学生提出的一种新的实习模式。这种实习模式在地方民族师范类院校中是如何开展的?其效果又如何呢?本文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对这种实习模式的效果、存在的问题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分析,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途径。

    2014年01期 v.19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分析

    雷蔚茵;

    大学英语教学中出现的"中国文化失语"现象促使我们意识到长期以来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着文化教学的单一性与片面性。对这一现象及其产生的根源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2014年01期 v.19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加强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 传递校园文化的正能量

    刘吉平;

    加强高校艺术类课程建设,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艺术观与价值观;摒弃低俗艺术,建立良好的校园文化秩序,创作具有深刻、积极意义的作品,传递校园文化建设的正能量;挖掘民间文化的深层内涵,有效地延续和传承传统文化。坚持弘扬先进文化,自觉抵制腐朽文化,使我们的社会永远健康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

    2014年01期 v.19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高剑莉;

    英语教学中,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的因素较多。通过课堂实践,"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有效模式之一,对提高英语口语的教学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014年01期 v.19 8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9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师《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性质及教法改革的实践

    孙爱莲;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具有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和综合性,必须改革课程结构,改进教学方法以体现其课程性质。

    2014年01期 v.19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的俄英对比方法

    陆凤梅;

    俄英对比教学是一种全新的外语教学模式,是部分高校针对二外选修课俄语教学中学生的现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文章通过对俄英两种语言对比教学的可行性与实践性分析,揭示出俄英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的异同,以增强俄语选修课教学的针对性,最终达到由教师启发性对比转变为学生积极地就所学项目进行对比。

    2014年01期 v.19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藏族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崔月玲;

    培养民族学生的英语自主学习能力是解决当前民族院校英语教学不景气的关键。针对本院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现状与学习特点,分析了自主学习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英语学习造成的影响,提出了培养藏族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旨在促进藏族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2014年01期 v.19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论书法教育在当前我国基础教育及大学非书法专业中的使命管理视阈——兼与欧阳中石先生商榷

    熊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社会近百年来书写工具已由过往千百年使用毛笔转变为使用以钢笔为代表的各类硬笔(如铅笔等),进入1990年代后各种性能更佳、使用携带较钢笔更便利的硬笔又替代了钢笔的主导地位。目前人类已进入21世纪,全球化信息化成为时代的特征,伴随信息化的到来,人们的书写工具再一次发生巨大变化,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电脑键盘输入愈来愈显示出其优越性,电脑键盘输入代替用笔手写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然而近年来提笔忘字的严峻现实却出现在了国人面前,该如何面对这由于信息化而引发的"国人书写汉字能力普遍退化"的危机,并有效化解这一危机,本文进行了深入探讨。

    2014年01期 v.19 96-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中国宫廷剧的犬儒主义倾向

    杜东芳;蒋月锋;

    以犬儒主义作为理论支撑,深刻地揭示了宫廷影视剧中犬儒主义思想造成的社会失范、道德腐蚀和理想批判精神的缺失等社会问题,并反思其解决问题的途径。

    2014年01期 v.19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2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康县古建筑装饰石雕艺术与文化特征

    张永权;

    康县古建筑装饰石雕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不同程度地映射出了本地域当时的民俗、民风、民情、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诸领域的基本状况,并以丰富的表现题材描述历史信息,以巧妙的构思风格表达作者情感,以娴熟的镌刻技法展现艺术特色,以写实的艺术形象再现自然物象,以多样的艺术形式传递审美情趣,以隐喻的思想观念体现传统文化。

    2014年01期 v.19 105-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内涵及特色

    张海生;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印象派画家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大变革开始了。

    2014年01期 v.19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K]
    [下载次数:20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传统艺术对现代平面设计的影响

    闫宏伟;

    从平面设计中的招贴广告和标志设计两个方向,来探讨我国平面设计中如何融入中国传统艺术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在中国现代设计中充满了受西方影响的视觉语言,"国际化"视觉符号的泛滥与"本土化"视觉语言失语现象非常突出,当设计失去了民族个性时,不仅达到"世界水平"的目标无法实现,实际上也正在迈向衰败的道路,真正的"中国设计"应该是一种既根植于我们民族的本土又对整个当代设计有意义的东西。

    2014年01期 v.19 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民族之花,世界绽放——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的创作启示

    吉文莉;张进宝;

    无伴奏合唱《夜夜的晚夕里梦见》是已故著名作曲家黎英海先生2003年应甘肃广播电视合唱团委约而创作的民歌改编作品。该作品由甘肃省各高校合唱团,尤其是西北民族大学合唱团在国内外演出并荣获多项大奖。优美的民歌旋律、高超的改编技巧、得法的演唱形式让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而创作过程中变"俗"为"雅"的成功尝试启示我们,以西洋作曲手法改编或在原民歌基础上二度创作是对民间音乐一种比较好的、使之能够"可持续发展"的保护方式。

    2014年01期 v.19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哲学研究

  • 康德哲学实践范畴本质研究

    陈维荣;张红岩;

    康德是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创始人,其哲学以《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而在哲学史上著称。在三大批判和其他一些著作中,康德都涉及到了实践范畴,甚至作过多次反复的说明,但并没有直接对实践下过定义或作过类似于定义式的说明。在学习和研究康德哲学实践思想及其相关语境的基础上,斗胆认为康德哲学中实践范畴是指实践理性为自由意志立法并支配自由意志服从道德法则的道德活动;并对康德和亚里士多德实践范畴进行了比较,试图厘清它们之间的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以进一步认识、理解其实践范畴的本质。

    2014年01期 v.19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辩证法内涵

    甄晓英;米江霞;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价值观坚持了人民的历史主体、发展主体和价值主体地位;中国化对我国基本国情作出了科学的判断;在价值取向上,坚持了辩证法,正确处理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若干重大问题;实事求是,把中国的发展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4年01期 v.19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文化研究

  • 刍议定西传统婚俗中的文化内涵

    马芳琴;

    定西的人生仪礼多遵循传统中原古制,《元史》载:"婚丧礼仪,尚循古制。"但由于地域和时间的关系,各民族间虽互有融合,但也有独特的仪礼风俗。本文选取定西民众熟悉的传统婚俗作为探讨对象,对定西传统婚俗进行粗浅的分析,从而归纳出传统婚俗背后所映射出的民俗文化。

    2014年01期 v.19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陇南白马人对传统文化传承之探究

    张金生;邱雷生;莫超;

    陇南文县铁楼藏族乡白马流域的十多个寨子将具有奇特性、唯一性、垄断性和不可替代性的白马文化,传承得最完整、最丰富、最古朴,是甘肃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陇南文县白马人由于特殊地理环境、护佑、较好物质基础支撑,人们生存客观需要和多种制度的有力保障等原因将古朴的传统文化传承至今。

    2014年01期 v.19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论教育法可诉性路径之完善

    王新霞;傅锐;

    我国教育领域出现的教育纠纷日渐增多,教育法可诉性问题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从教育法可诉性基本概述着手,对教育纠纷的认识误区与困境进行梳理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完善教育法可诉性之路径探讨,最后在全局视野下创造性提出完善教育法可诉性之目标进程。

    2014年01期 v.19 130-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政治认同构建的时代意义

    何公德;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政治认同构建,其政治民主化的价值取向,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共产党领导的合法性来源是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政治原则,立国之本的政治功能,充分表明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贡献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了坚实的政治认同基础,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有着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2014年01期 v.19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区域特色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增加农民收入研究

    马永兴;

    近年来甘肃以科学发展为理念,坚持不懈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努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安全农业,并取得明显成效。我省坚持从战略性主导产业、区域性优势产业、地方性特色产品三个层次上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效地促进了我省农业结构向质量和效益型方向的转变,农、牧、渔业结构调整优化步伐明显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使甘肃农业向科学化迈进,向着高产优质、高效、特色、安全方向发展。但是,积极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一条主线,也是增强农业发展后劲,持续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选择。

    2014年01期 v.19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