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文学研究

  • 元结《大唐中兴颂》创作意图考论

    邹志勇;

    《大唐中兴颂》是元结晚年的一篇雄文,历来受到人们的推崇。然对其创作意图的评价,自宋以来颇有分歧,或以其高简古雅,得雅颂之遗,或以其暗寓讥讽,承春秋笔法。本文通过梳理宋人的相关议论,并结合元结仕历及其政治、诗学思想加以考索,认为元结撰写此颂的真实意图在于对肃宗盛德大业的由衷赞颂。

    2012年06期 v.1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3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先秦档案之《诗经》与西周民俗文化研究综述

    邓庆红;

    《诗经》是先秦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第一部文学艺术档案汇编,其中表现和表达的各种事和情感为我们进一步研究《诗经》挖掘其文化价值和艺术内涵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本文重点对《诗经》与西周民俗文化研究的史料进行综述,并指出从民俗角度研究《诗经》的必要性。

    2012年06期 v.17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5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志怪小说《墓主记》摭谈

    唐海宏;

    《墓主记》作为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志怪作品,它继承了上古神话厚生爱民的思想内核以及叙事模式,超越了同时期的许多小说作品,也开启了后世志怪小说中"死而复生"情节模式的先河,在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开创意义。

    2012年06期 v.17 7-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描摹甘肃傩俗事象 探索陇土古傩史迹——胡颖 蒲向明等新著《甘肃傩文化研究》评介

    焦福维;

    甘肃是中华傩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甘肃傩文化蕴藏丰富且保存较好,但目前对甘肃傩文化的研究还很显薄弱。《甘肃傩文化研究》的出版发行,填补了其研究著作方面的空白,它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全面介绍和研究甘肃傩文化的力作。全书对甘肃傩文化的历史渊源、生态现状、地方特色及保护传承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探索调查、整理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繁荣甘肃文化、发展文化产业、增进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作为垂功于后的补阙之作,其在著述精神、研究方法和体例编排等多个方面颇多启迪。

    2012年06期 v.17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释义学视界下的《文赋》写作范式探微

    刘财德;

    《文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艺学理论著作,它对丰富我国文艺学的理论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文赋》还是一部著名的写作学著作。陆机在《文赋》中建构了一个充满能动性的写作范式:玄览颐情——叹时思物——咏诵文藻——援笔宣文。从现代释义学的视角来看,陆机构建的这个写作范式比较符合释义学的相关理论。同时,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看,这个写作范式对丰富我们现代语文写作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陆机构建的这个写作范式既不同于现代语文课堂"工匠式"的教学模式,也不同于舶来理论"大话式"的空洞说教,而是一个情景交融、温趣和谐、心灵开放、言语有声的学习情景。今天我们重温这个写作范式,觉得它还具有超前引领现代语文课堂写作教学的意义。

    2012年06期 v.17 1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古希腊神话的人文取向及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刘惠云;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思想与生活的反映,是原始信仰的产物。人文取向的彰显是其最突出的特点。虽然距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但作为世界艺术宝库的瑰宝,至今仍具魅力,其影响渗透到西方文化的各个角落。它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及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产生过重要影响,为后世作家提供了宝贵素材,丰富了绘画、雕塑的题材,还给西方语言增加了大量的短语和词汇。

    2012年06期 v.17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5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由爱恨交织到决裂的心路历程——《嘉莉妹妹》中的嘉莉

    杨桂琴;

    文章从社会历史的角度和自身性格发展的角度去审视《嘉莉妹妹》中嘉莉这一女性形象。从社会历史的角度中,探讨其女性的命运以及角色问题;从自身性格发展的角度,分析其自身存在的形式与生活状态,并且通过这一形象揭示出其文学价值和现实意义:嘉莉的形象实现了作家所赋予她的美国精神的代表内涵。文章力求解读作品中反映的嘉莉的心路历程。

    2012年06期 v.17 20-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近代西北方志方言文献中的“语助词”

    莫超;

    清末及民国期间,记载语助词的西北方志方言文献共有13种30条;从其对语气词的归类和讨论中可知,语气词包含的范围较广,至少可以对应于现今三种语法类别,即语气词、叹词、词缀。

    2012年06期 v.17 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释“落构”

    黑维强;唐永健;

    "落构"一词在唐五代时期文献中多见,前人未曾详细考释,词义常被人误解。本文试对"落构"的意义进行考证,认为它有坍塌、倾倒义。

    2012年06期 v.17 26-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K]
    [下载次数:1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契约文书“二比”类词语释义

    黑文婷;

    建立契约关系是在两方或多方之间进行,由于时代和地域的关系,在表达契约关系的双方意思时,用词会有所不同,表现出了时代和方言差异性。就契约文书中"二比"类词语进行考释,认为这类词是指形成契约关系的双方。

    2012年06期 v.17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会话含义的认知心理解读

    刘晓环;

    抑制机制、理想认知模型和相邻/相似性作为语言理解中的重要加工机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尝试揭示这三者在会话含义推导中的作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会话含义推理的整合模式,以期能对会话含义的解读做出新的诠释。

    2012年06期 v.17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基于语料库的中国英语学习者短语动词的使用调查——以短语动词的及物性为自变量

    王凤琴;张黎娜;

    本研究基于中国英语学习者语料库,采用语料对比分析的方法,回答两个问题:1)PVs在两个子库中是如何分布的?2)及物性对短语动词使用的正确性是否有影响?如果有,这种影响是否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而有所弱化?研究结果表明:1)高水平英语学习者使用的及物PVs多于低水平英语学习者;2)在子库St2和St4中,及物性对PVs使用的正确性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性水平;且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这种影响有所弱化。

    2012年06期 v.1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英语语音训练在英语歌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高剑莉;

    歌曲是音乐和语言完美结合的表现形式。英语歌曲演唱的学习必然需要英语语音的训练。英语语音中的疑难音素训练,重读音节和非重读音节以及音变等发音技巧的训练,对演唱的流畅性、节奏感和情感表达十分重要。

    2012年06期 v.17 38-39+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从“谢赫六法”诠释“文人画”艺术特色

    段森宇;

    文人画以写意抒情性并以色彩之淡、水墨黑白之逸格虚灵性区别于青绿山水、重彩人物花鸟画的色彩样式而独具特色,并取代了青绿画在唐宋时期的重心地位成为中国封建后期绘画的主流。在中国哲学思想的影响下同样遵循"谢赫六法"的基本绘画理论体系,但同时积极地的充实、拓展"六法"内涵,使中国画成为东方绘画中最炫耀的亮点。

    2012年06期 v.17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索敦煌壁画对现代造型艺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

    高宇琪;

    敦煌,一颗闪耀在大漠戈壁中的文化明珠,被称为"东方卢浮宫",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时期的兴建,现存的735个洞窟中汇集了大量珍贵精彩的佛教艺术作品,以精美的雕塑和壁画而闻名于世。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藏经洞"的发现又衍生了"敦煌学"研究。本文重点讨论敦煌壁画艺术对现代造型艺术研究发展的重要意义。

    2012年06期 v.17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西汉水流域民间建筑文化管窥——与民间玩具蚂蚱笼之关联

    刘吉平;

    西汉水流域有厚重的文化积淀,既有周秦文化的基因,又有中原文化、羌氐文化的影响,还有巴蜀文化的成分,是秦文化的发祥地和秦人的根基所在。这里的民间工艺在表现形式上具有强烈的仿生意识和浓厚的地域性特色,其中蚂蚱笼的设计更多地体现了西汉水流域院落建筑的商业意识,是这个区域内民间建筑文化的缩影。

    2012年06期 v.17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传统与现代的结合——论藏族建筑室内设计的传承与创新

    陈祎;

    藏式传统建筑种类繁多,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要继承和发扬藏族建筑文化,研究藏族建筑文化的精髓,发掘其与当前时代和社会相适应的建筑类型,创造出适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藏族建筑。在研究和创造过程中,要注重对藏民族建筑风格的梳理、运用。

    2012年06期 v.17 49-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K]
    [下载次数:2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区别

    王力维;

    电影表演与戏剧表演同属表演艺术,在创造人物形象上是一致的,在创作表演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规律性。这决定了戏剧演员与电影演员可相互流通人才。然而,电影表演和戏剧表演又从属于不同的艺术门类,它们受到电影和戏剧各自不同的艺术特性和美学原则的制约。无论电影还是戏剧它们各自的艺术形式都为演员的表演提出了限定,只有演员遵循各自的艺术规律,掌握表演技巧,才能完成人物的塑造。

    2012年06期 v.17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陇中文化研究

  • 文化人类学视域下的陇中文化研究思考

    効天庆;杨齐;

    以洮河流域和渭河上游流域为范围的陇中文化,在文化发展变迁中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模式,呈现出独特的典型文化现象。用文化人类学理论研究陇中文化现象,阐释陇中文化独特内涵,解读陇中文化的发展变迁规律,可以为我们今天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传承创新,提供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

    2012年06期 v.17 5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明清两代定西市各区县书院建置与进士人数考释

    汪海峰;

    定西市明清两代考中进士的人数位居全省前列,这与当地书院建设的数量和规模有很大关系。如以进士作为衡量人才的一般标准,进士的数量可以普遍地说明一个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水平和人才情况。作为官办教育的补充,明清两代现定西市辖区的书院建设有相当的规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地文化教育兴盛的状况,书院屡毁屡建,规模和数量有增无减,生生不息的文脉,一直使这一地域的文化教育特别昌盛。

    2012年06期 v.17 57-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通渭丧葬习俗中的纸扎工艺

    张亚玲;

    丧葬习俗是一个民族心灵的表现,在几千年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丧葬习俗,这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礼仪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场轰轰烈烈的白事,被人们看作一生的一个完美归宿,而通过这些丧葬礼仪活动,也产生了一大批民俗行业,纸扎便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民间美术样式,是丧俗艺术中一种主要而又相当普遍的表现形式,它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已超越其审美价值。甘肃通渭丧葬纸扎品种多样,颇具特色。就通渭丧葬纸扎的种类、工艺特色等进行田野调查、通过采访纸扎艺人、查阅文献资料等方式对通渭丧俗纸扎进行探究,感受陇中文化的丰富多彩和通渭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

    2012年06期 v.17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42K]
    [下载次数:2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通渭小曲戏的艺术特质

    张进宝;司娅英;

    通渭小曲戏是流传于甘肃省通渭县境内,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民间传统戏剧,又叫"小曲子",2011年,成功申报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此从类别考究、音乐特征、音乐的变异性、文化功能、文词特点和存在价值等几个方面对通渭小曲戏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2012年06期 v.17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研究与探索

    赵静;

    随着大学对创业教育的日益重视,大学创业文化正在成为校园文化新的热点和有机组成部分。阐述了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开展大学创业文化建设的途径,对提高我国创业人才素质、推动全民创业、实现经济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2012年06期 v.17 68-70+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高校教师心理健康维护与和谐校园构建

    王晓丽;王华;

    高校教师心理健康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教师面临的心理压力主要有社会压力、生活压力、工作压力、自身的不适应压力、健康压力,应从社会、学校和教师自身着手去调节。师生关系的不和谐会影响和谐校园构建,会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主要从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教师调节、建立多样化交流平台等方面改善师生关系。

    2012年06期 v.17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新建地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认识和探讨

    王俪颖;

    地方高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是高校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之一,它不仅关系到教师个人职业生涯的专业化成长的需要,更是形成以人为本管理和高校科学发展的需要。地方高校要结合实际,要在制订规划、科学评估、薪酬制度、教师培训、激励机制等方面创新工作,推进发展。

    2012年06期 v.1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民族师范院校实习带队教师评选模式构建——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李锦煜;徐君伟;

    通过对我校实习带队教师的评选过程进行研究,从实习带队教师的评选方及各评选方所占评分比例、各评选方的评选依据及各评选依据所占的评分比例等方面构建了实习带队教师的量化评选模式,以期优化、量化、公正化优秀实习带队教师的评选过程,更好地发挥实习带队教师的作用,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012年06期 v.17 77-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3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的启示

    石林平;

    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新兴的理论,它揭示了语言的发展、演变和传播的规律,为外语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本文介绍了模因论概念和国内外的研究状况,提出了基于模因论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设计理念。

    2012年06期 v.17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课堂提问对大学英语“教-学”耦合系统范式的实践验证——以兰州城市学院为例

    张美玲;苏云华;

    课堂提问对大学英语"教-学"耦合系统范式的实践验证结果表明:教师课堂提问中的展示性问题明显多于参考性问题;四种课堂提问策略中,自我解释和重复使用率高,但激励和诱导成功率最高;在IRF,IRFR,I1R1(InRn)F和IR1F1(RnFn)四种课堂互动模式中,IRF模式是主导模式;正面反馈在教师反馈的三种模式中居支配地位;学生课堂提问的作用日益凸显。优化大学英语课堂提问的互动策略、机制与模式,是大学英语理论界和实践界肩负的时代使命。

    2012年06期 v.17 86-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法学教育藏汉双语实践教学改革路径探讨

    董国斌;

    一些藏区高校在法学教育中先后开展藏汉双语教学,其目标在于培养熟练运用藏汉双语从事法律工作的复合型、应用性的法律人才。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扎实有效、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现阶段法学教育中藏汉双语实践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藏汉双语法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实践教学中,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扎实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是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藏汉双语法律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路径选择。

    2012年06期 v.17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CSCL模式在大学教学中的探索——以《政治经济学》课程为例

    景丽;闫英琪;

    依据协作学习的相关理论,对建构网络环境下基于合作的协作学习模式进行了探讨,并依据KING-OSOFT网络教学为平台就CSCL模式在《政治经济学》课程教学中进行了实例探索。

    2012年06期 v.1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CET-SET测试效度研究

    景恒伟;马丽玲;

    本研究就CET-SET(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测试效度作了相应的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CET-SET测试任务类型的结构效度还不完善,不能完成测试目的与测试结果的拟合(Hughes,1989),证明了CET-SET结构效度偏低的事实。针对研究结果,研究者提出了提升测试效度相关的建议和措施。

    2012年06期 v.1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对当前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参与合作式”教学方法探究——以陇西县为例

    张云香;鱼海雄;

    作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种种原因,当前的作文教学依然是老调重弹,困惑很多,与当前语文教学改革并不同步,存在较多问题。通过对陇西县初中作文教学现状的调查,透视当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改进作文教学,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提出了对策。

    2012年06期 v.1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将甘肃民间美术元素引入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

    张林燕;刘爽;张海燕;

    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改革势在必行,其中之一应该将当地民间美术纳入我们的教学体系,使学生通过在大学四年的系统学习,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民间美术题材、图形、色彩以及内涵逐步消化和融入到现代设计之中。将甘肃民间美术引入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教学,对于汲取民间美术之精华,办出高校艺术专业特色,培养新一代民族文化艺术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及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2年06期 v.17 103-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甘肃农村学校英语口语教学调查报告

    史建国;陈琼;郑蓓媛;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甘肃农村学校逐步开设了英语课程,越来越多从大中专英语专业院校毕业的英语老师进入农村学校。然而,农村学校的英语教学还是显示出了明显的城乡差别。甘肃省农村学校的英语口语教学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提高师资力量,改进教学理念是推进甘肃农村学校英语口语教学的瓶颈。

    2012年06期 v.17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1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小学科学课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以兰州市城区小学为例

    达代璐;

    针对兰州市城区小学科学课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科技与人的关系,多媒体教学的使用边界,科学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多媒体教学评价四方面入手,提出一系列改进措施。

    2012年06期 v.17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基础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作用

    吴学宇;

    立足于基础音乐教育,阐述了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基础音乐课教学活动中的实施策略,论证了利用电脑音乐制作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及课外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和取得的实效性。

    2012年06期 v.17 110-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民俗学视野下的“李家坟”与洮州城关系考——兼论明代戍边大将李达家族经略甘肃洮州的贡献

    宁文忠;

    甘肃临潭古称洮州,明代戍边大将李达及其后人经营洮州四十余年,临潭民间有一俗语说:"先有李家坟,后有洮州城"。近几年来随着对地方文化的挖掘整理和研究,关于李家坟和洮州城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就李达经略洮州时期民间传说的关于"李家坟与洮州城的关系"作一考证,目的是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洮州历史和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2012年06期 v.17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打造地域特色的清真饮食民俗品牌

    石莉萍;祁恒珺;史建国;

    兰州饮食民俗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风格独特,淳厚悠长,自成特色。以清汤牛肉面为主,打造具有兰州地域特色的清真饮食民俗品牌,大力发展商业连锁经营,促进兰州城市消费和饮食文化取得进步,推动城市商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2年06期 v.17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宋代甘青藏区的刑事法律政策研究

    高君智;

    由于甘青藏区所处宋夏沿边的特殊战略位置,以及错综复杂的西北边疆民族关系,宋朝在甘青藏区相继实施了以"和断"为核心、以重罪轻罚为变通的"因俗而治"的刑事法律政策,并强调民族边区人道主义的刑罚处罚方式。结合对此问题的探讨,考察宋代边疆民族法制的独特地域特色,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2012年06期 v.17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市安宁区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质量调查

    王宁;任进军;

    选取兰州市安宁区银滩街道和孔家崖街道两个安置点,以社会学调查方法为指导,对城中村改造后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城中村改造彻底完成后居民的稳定收入(来源)减少,生活成本较改造前上升,在不同居民之间有可能会逐步形成阶层分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2012年06期 v.17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国人格心理学本土化的原因和对策

    汪鸿;

    中西人格心理学中存在着很多差异,如人格的基本内涵、人格的基本特质和人格的动力特质等等,其中差异的深层原因是两种异质文化的作用。在阐述了中国人格心理学现状、中西人格心理学中存在的差异、深层原因后,提出了中国人格心理学本土化的对策以及未来人格心理学的发展趋势,认为要进一步推进人格研究的中国化,就必须突破西化心理学的框架,到生话实践中去解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有关人格心理学的问题,采用多取向多方法开展创造性的研究。

    2012年06期 v.17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试论藏区现代化发展与藏传佛教文化的关系——以甘肃藏区为例

    杨泽明;

    藏区要走向兴旺发达,就要在区域经济和文化知识结构的改善中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藏传佛教文化是我国藏区的主要文化形态之一,宗教的长期性决定了这一文化的多元影响。现代化对藏区乃至藏传佛教文化的冲击,藏区选择现代化发展是历史的必然。同时客观认识藏区环境与现代化发展的矛盾特征及藏传佛教文化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正确解决稳定与发展,传统与现代的双重关系,是藏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

    2012年06期 v.17 128-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问题研究

    范海荣;范宏伟;刘晚玲;印力克;

    农村公共体育服务是制约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瓶颈。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法,对西北农村公共体育服务发展过程中所出现服务意识浅薄,管理理念滞后;服务活动扭曲,管理内涵不清;服务经费拮据,管理资金短缺;服务场地简陋,管理设施无序;服务人力不足,管理资源匮乏;服务机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等进行剖析,旨在为西部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2012年06期 v.17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以文化产业发展促区域经济的机遇与挑战

    高雅;

    在"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已成为各地区高度重视发展的新兴产业,甘肃省拥有丰富的文化历史资源,文化产业虽初具规模,但对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却显"乏力"。在简要梳理了甘肃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劣势,以及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甘肃文化产业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2年06期 v.17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兰州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状况的分析与评价

    刘淑红;闫英琪;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与载体,本文选取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水平、投资总量、运营管理三个关键要素,采用实证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兰州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兰州城市基础设施发展水平严重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发展、投资不足、历史欠账严重、投资主体单一、社会资金占整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比重偏低、运营效率低下。

    2012年06期 v.17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