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政治

  • 再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

    何公德;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三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理论基石。"四个坚持论"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无论从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原则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实需要,以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建构的需要,它都具有基础地位和决定性作用,它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理论大厦的第四个重要理论基石。

    2012年01期 v.17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清凤雏音——浅议周恩来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

    张海亮;

    介绍了周恩来赴法勤工俭学、逐渐信仰马克思主义的的经过,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的创立,重点介绍了周恩来在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与贡献。

    2012年01期 v.17 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新时期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意境论述评

    杨兴芳;梁胜明;

    对新时期三十多年来文学理论教材建设探讨、研究文学意境论问题的概况,意境说的提出和发展作了较具体的述评。涉论教材45部。

    2012年01期 v.17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下载次数:2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敦煌题材散文评述——“20世纪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系列论文

    张懿红;

    广义的当代敦煌题材散文包括几种类型:一是有关敦煌学几代学人的传记、回忆录、报告文学和记人散文。二是有关敦煌史实、敦煌文化的介绍性、解说性散文。三是狭义的散文,又可分三类:文化散文和文化评论;游记;生态散文。敦煌文化的深厚内涵与游客的鄙俗心态形成巨大反差,其结果是敦煌形象被有关莫高窟的一般性知识和导游的解说词定型化为刻板印象,既有某种宗教艺术的神圣感,又被鄙俗化、平面化为感官猎奇的景观。狭义的敦煌题材散文大致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把握敦煌形象:一是依靠刻板印象把敦煌神圣化,或依靠想象将它美化、诗化;二是描绘鸣沙山、月牙泉、三危山等由莫高窟带动的周边景点,从中发现旅游乐趣(主要来自旅游介绍形成的刻板印象);三是关注敦煌生态危机,以切身感受和材料披露表达生态保护意识。其中,从生命体验出发,在敦煌的历史文化、现实生活中体味人生,以人的真实存在呈现敦煌真实形象的作品极其罕见。敦煌游记已经变成快餐消费式的文化商品,暴露出重复写作的弊端。

    2012年01期 v.17 16-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由脂评解读林黛玉小性儿、多心的实质

    宋运娜;

    林黛玉形象是中国文学史上最具艺术魅力的形象之一,也是《红楼梦》众多女性形象中作者最着力刻画的人物形象之一,这个形象贯穿着作者的理想。但是,在今天青年人的心目中,对林黛玉形象有许多误读,他们把全书数次多人提及的她的小性儿、多心、爱恼人,这些传统解读的基础和依据,作为对林黛玉形象的评价,造成了对林黛玉形象的误读。而脂砚斋、畸笏叟等人的评语是我们理解《红楼梦》人物形象非常重要的参照。因此,笔者试图借助脂评了解曹雪芹笔下的林黛玉形象的实质,对林黛玉的个性进行重新解读,正解千古情痴林黛玉。

    2012年01期 v.17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下载次数:14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灵魂在孤独中的自由飞翔——浅析《世说新语·子猷访戴》之艺术美

    李杰;

    南朝宋刘义庆编撰的志人小说《世说新语》,因其语言艺术特色鲜明和魏晋士人风度尽显为历来学者称道,在《子猷访戴》此则故事中,可窥见《世说新语》在语言运用上的简洁传神,故事叙述的流转律动以及名士风度的率真旷达等艺术魅力。

    2012年01期 v.17 29-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孔子诗学观中“兴、观、群、怨”的内涵及价值

    安奇贤;

    "兴、观、群、怨"是孔子重要的诗学观,它们的内在含义和社会价值很值得探究。"兴"要求人开拓思维,放宽眼界,从又通又全的角度来理解眼前的事和景;"观"要求见微知著,关注社会现实人生;"群"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能与群体沟通思想,和睦相处;"怨"要求有效释放内心的不平之气,追求自觉向上的人生。总之,这四者关系紧密,在个人文化品位的提升、社会群体关系的协调、整个人类人性的完满方面具有很大的价值。

    2012年01期 v.17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冯梦龙情教思想的矛盾性在女性形象中的显现

    关薇;

    冯梦龙在"三言"中塑造了诸多的女性形象,从不同角度传达出了作者的"情教"思想。一方面,作者希望以呼唤个性自由为出发点来肯定女性的爱情追求;另一方面,却又不自觉地显现出对理性规范的妥协。这是时代赋予文人的矛盾的创作观。

    2012年01期 v.17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4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当代视野下的“现代性”解读——浅析卢前文学思想中的现代因素

    李晓梅;

    卢前是一位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产生重要影响的学者。接受新式教育的他能够在研究中自觉运用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方法,更加注重研究的科学化、体系化,因而取得了许多实绩。研究卢前的思想流变对我们全面考察中国文化的"现代性"进程、更加全面地认识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有一定帮助。

    2012年01期 v.17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两个骑象而来的王子——甘肃藏区阿信、桑子诗歌简论

    王四四;

    阿信和桑子,是甘肃藏区杰出的现代汉语写作诗人的代表。甘肃藏区辽阔的草原培育了诗人,悠久、神奇、博大、深远的多民族历史文化,成为了诗人创作的不竭源泉和无限动力。他们一方面对自己生活的大自然的恩赐表现出一种痴迷,站在精神高地之上去拷问繁杂的人生;另一方面,知识分子的道义又迫使他们沉到民间,为世俗潮流中道义的重建而遍体鳞伤。

    2012年01期 v.17 4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1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想象与边界——解析博尔赫斯耄耋之作《莎士比亚的记忆》

    张晓琴;

    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在他的作品中擅长呈现一种非现实意义上的真实,他构建了众多的故事迷宫。在这些故事迷宫中,各种精神遭遇随时都会发生。这些精神遭遇又象是一个个隐喻,描述着常人难以企及的某种可能性,《莎士比亚的记忆》就是这些精神遭遇中的一个。

    2012年01期 v.17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

    侯小珍;

    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既有与男性相同的成份,又有她们独特的部分。主要讨论美国现代白人男性小说家笔下女性的美国梦,认为它可分为贤妻良母梦、维护传统梦、理想爱情梦与征服男性梦、寻求经济支柱与发财致富梦和自尊、自爱、自强梦。

    2012年01期 v.17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的审美内涵

    杨军;

    陇南白马人民间故事作为显现白马人民族文化特质的主要艺术载体,充分反映了白马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情趣,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以智慧为美、以勤俭为美、以孝为美、以善为美。

    2012年01期 v.17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傩面具中的宗教意识与民俗内涵

    李海平;

    面具作为傩戏艺术的表征,它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原始崇拜意识、宗教意识和民俗意识。傩面具作为神灵的载体,体现了傩文化与巫、道、佛等多种宗教文化的相互渗透,在其千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与各地的民风民俗紧密融合,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广大的群众基础,凝聚着民间艺人的智慧和心血,是我国各民族的文化瑰宝。

    2012年01期 v.17 54-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被毁坏与压抑的男性世界——长篇小说《女国土局长》中几个失语男性的形象分析

    范丹;

    "1号作家"陈玉福最新长篇小说《女国土局长》,大胆地将女性作为政治舞台的主角,为其构建了一个"男儿国",在这个"男儿国"里生存着的男性们,被金钱、权力、欲望裹挟着,被侮辱,被毁坏,失去了话语权,进而沦为了女国土局李远平肉欲的玩偶。

    2012年01期 v.17 59-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商州方言“单V+到”的连音变化

    张成材;

    为了读者检索方便,文章转引了《商县方言动词完成体的内部屈折》一文中商州方言"单V+到"的连音变化,并对声韵和变调的记者做了一些调整。

    2012年01期 v.17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恭《陇右方言发微》探析

    申重实;莫超;

    就李恭先生《陇右方言发微》一书的特色进行深入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发微》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训释方言词汇时非常注意对方言本字的探究;(二)训释方言词汇时注重对词汇语源的探究;(三)有些训释中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2012年01期 v.17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3K]
    [下载次数:1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述略

    张惠强;

    天水方言人称代词表达方式、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单数形式与汉语普通话基本相同,复数形式情况较为复杂,或自古语的沉积,或自身语音屈折,或自合音形式;且复数特殊语用现象丰富、突出,特别是复数单用,使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是语用中的转义。

    2012年01期 v.17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K]
    [下载次数:4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探析

    范丽荣;

    亲属称谓语反映着婚姻、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从他亲属称谓语则是亲属称谓语中比较独特的构成部分,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呈现出浓郁的地域色彩。主要探析庆阳方言从他亲属称谓语的类型、特点和语用功能。

    2012年01期 v.17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3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英语音位变体实质的探析

    乔国强;

    英语语言学语音分支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三个名词音素、音位及音位变体给语言学习者带来很多困惑,其中现代英语语言学对英语音位和音位变体的相互关系,尤其是音位变体的实质等问题很少有明确的界定,这对通彻理解语言学语音系统造成极大障碍。文章将通过分类讨论的方法来明晰这一问题。

    2012年01期 v.17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7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地市属高专院校发展问题的现实考量

    何启明;李富强;

    体制性制约、资源性瓶颈、内涵发展缓慢,是地市属高专院校存在的突出问题。运用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思想,以样本校为例,采用实证方法,提出了发展的基本思路及对策建议。实行"省地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是破解发展难题的关键;整合资源,优化配置,建立高专与中职教育协调发展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是战略性选择;依托地方产业开发,重视特色专业建设,大力开展应用性研究,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学校的生命力所在;加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积蓄软实力和竞争力,是学校发展不可或缺的内涵力。

    2012年01期 v.17 80-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科学发展理念的充分体现:多元平衡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

    李璧强;

    多元平衡型研究生教育质量观是在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实现整合的三位一体甚至多位一体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观。这种研究生教育质量观强调对学术发展、社会发展、个体发展等对研究生教育的需求做出多样化的回应,且其对各种需求"满足程度"的衡量标准应充分体现"科学发展"理念。

    2012年01期 v.17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述评

    王爱兰;金戈;马文菊;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成为近年来我国学者关注的一个热点。从就业能力结构、就业能力对就业质量的影响以及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干预研究三个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进行了述评。同时,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

    2012年01期 v.17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4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增强民族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性

    黄正刚;

    民族院校作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阵地,担负着引导和教育大学生成为民族地区"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的有用之才的重大使命。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要结合民族高校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殊性。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必须紧紧围绕核心价值体系的四个基本内容,拓宽教育手段,创新教育模式。坚持教育贴近民族高校的培养目标,贴近民族地区的发展实际,贴近学生的实际。

    2012年01期 v.17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对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的几点思考

    叶好琴;

    当前许多学前教育专业开展育婴师培训,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专业素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促进早期教育研究氛围的形成。文章从学生自主报考、利用双休日开展培训、注重培训细节、努力营造参与式的学习氛围四个方面,去探讨学前教育专业育婴师培训和考证的实践,并就明晰组织育婴师培训的目的、专业化的培训团队建设、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等问题作了进一步思考。

    2012年01期 v.17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5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法学研究

  • 我国精神赡养法律制度的完善

    蔡宏伟;

    我国社会已经进入老龄化阶段,由于我国社会家庭结构、社会伦理道德发生变化,我国的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逐渐突出,并呈现出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点和趋势。试图对我国精神赡养的概念加以确定,并提出了立法建议。

    2012年01期 v.17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3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行政法治原则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适用

    尹凤英;

    改革和完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保障。论述了作为行政主体的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应遵循行政法治原则,并进一步论述了作为行政法治原则重要组成部分的法律保留原则、比例原则、正当程序原则、诚信原则的内涵及其法律意义。

    2012年01期 v.17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完善我国商标确权制度司法程序的思考

    王珅;

    对商标评审委员会商标确权行为的法律性质进行了分析,认为根据所使用公权力类型的不同可分为行政复议和行政裁决,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由于目前我国《商标法》和有关法律法规对这两类案件的诉讼程序的规定还不够完备,导致在实践中出现很多问题,因此提出对于属于行政裁决的商标评审案件诉讼程序可以借鉴日本"当事人诉讼"制度的相关做法,在立法上作出一个特殊规定,规定这类行政裁决案件的一方当事人可以另一方当事人为被告提起诉讼,法院应当在提起诉讼时通知商标评审委员会,而诉讼的类别仍然是行政诉讼。另外,应当赋予法院对这类案件所涉行政行为的司法变更权,以保证公权力的完整、有效,以及避免权力冲突引发的问题。

    2012年01期 v.17 103-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的司法认定

    屈耀伦;

    目前我国的刑事立法并没有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作出明确的规定,但是在刑事司法实践中却对不纯正的不作为犯进行定罪处刑,这种矛盾造成了立法与司法的脱节。而解决这个矛盾的关键就在于对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进行精准的界定,对其作为义务的范围规定的过宽,有可能导致刑法的泛化和刑罚的膨胀,有损刑法的谦抑性原则;反之,对作为义务的界定过窄,则使刑法的处罚范围过小,有损刑法的法益保护机能。因此,科学、准确的明晰不纯正不作为犯的作为义务,对我国的刑事理论和刑事司法都大有裨益。

    2012年01期 v.17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2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外语教学与研究

  • 外语教育中文化失衡现象诠释及重构

    苟丽梅;

    在阐释外语教育中文化失衡现象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强调了母语文化在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及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所起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文化失衡的策略。

    2012年01期 v.17 112-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5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英语听力水平的非智力因素分析

    赵丽萍;赵峰艳;

    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然而,教学双方往往在实践中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实际上,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不但有助于智力因素的发展,还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听力是对英语综合语言能力的一种测试,是英语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学生听力水平的提高不可避免会受到相关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从狭义的非智力因素角度入手,分析学习动机、兴趣、情感等因素对英语听力理解能力的影响,同时就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以提高英语听力教学效果提出一些建议。

    2012年01期 v.17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理论基础探究

    许雪平;

    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实践工作中广泛使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它对提高英语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作用。拟对合作学习的理论基础做进一步探索,以期更好地指导英语实践教学。

    2012年01期 v.17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6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外语学习中错误分析与错误纠正

    艾丽;张淑萍;

    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对于是否应该立即纠正这些错误以及如何纠正错误就成为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多年来语言教学中所关注的、并且存有争议的问题。本篇论文在分析和探讨了行为主义、心灵主义以及中介语理论框架下对待错误的三种不同态度之后,提出不能笼统的认为语言学习者犯的所有错误都应该得到纠正也不能随意的放任这些错误,应该对错误持理性态度,有选择的对其进行纠正。在纠正错误时,应考虑到教学的目的、错误的性质、学习者的中介语发展水平、情感因素以及学习者的性格特征等五个方面的重要因素,由此进行适度的错误分析,帮助学习者有效地纠正错误,提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2012年01期 v.17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音意识研究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倪娜;

    从语音意识的概念入手,明晰了语音意识的内涵。通过回顾国内外相关研究,表明语音意识和英语阅读能力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文章阐释了语音意识作用于阅读的原因。研究表明,重视语音意识,采取科学的方法对语音意识进行训练是提高大学英语阅读能力的新的有效途径。本文提出了具体的提高语音意识的教学方法。

    2012年01期 v.17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心理语言学理论对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白洁;

    个人的心理因素和情感因素对英语学习的效果有着深远的影响,对这些因素,我们应采取深入的分析和探讨、采取相应对策使其英语学习达到最佳效果。在对大学生个人心理因素对英语学习影响的分析和阅读中部分情感因素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阅读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及其影响,探讨大学英语在阅读教学中如何优化学生的情感心理状态,以促进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

    2012年01期 v.17 127-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1K]
    [下载次数:2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孟子发展观的当代借鉴意义

    连文斌;

    今天我们的经济与社会发展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已经为发展经济付出了太多的代价。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能够解决目前面临的难题,这也是世界各国都在研究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返观历史,我们可以从古代的发展思想中汲取养料,为当前的发展提供更多可资借鉴的经验。孟子的发展观就是其中重要的思想资源之一,通过学习他的发展观,来为我们目前的社会与经济建设寻求可以利用的思想资源。他的发展观还可以为我们今天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2012年01期 v.17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诗歌对希曼诺夫斯基音乐创作的影响

    郭华;

    从希曼诺夫斯基音乐作品中的"诗歌"与音乐作品中的"诗意"两方面入手,分析这些因素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

    2012年01期 v.17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图书馆藏三种地方科举文献介绍

    陈尚敏;

    科举文献是直接记载科举制度及其运作历史的文献,其种类繁多,又有着极高的史料价值。今甘肃省图书馆藏三种地方科举文献为甘肃士人刊刻的各类硃卷、甘肃乡试同年齿录与甘肃乡试题名录。

    2012年01期 v.17 137-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陇南西和乞巧民俗旅游的深度开发

    高应军;

    "乞巧"是中国历史悠久,流传范围广泛的民间传统节日活动之一。在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而又大致统一的乞巧民俗活动。西和乞巧特色鲜明,内容丰富,成为众多"七夕"乞巧活动中独具一格的民俗活动。通过对其活动过程、内容、文化价值和特征、保护与开发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保护与旅游深度开发的策略。

    2012年01期 v.17 139-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