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政治·经济

  • 试论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思想

    铁文英;刘峰;

    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局部执政时期开始对中国现代化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形成了"四位一体"的现代化思想,其中经济现代化是延安时期"四位一体"现代化思想的核心任务;政治现代化是延安时期"四位一体"现代化思想的前提保障;文化现代化是延安时期"四位一体"现代化思想的精神动力;人的现代化是延安时期"四位一体"现代化思想的源起归宿。在这一现代化思想的指导下,我们取得了非凡的成就,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主要有:现代化的核心任务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现代化的特色是允许资本主义长期适当发展等等。总结这一时期的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期如何进行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义重大。

    2011年06期 v.16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2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散杂居少数民族聚集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思考

    马梅英;

    在对甘肃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分析并认真研究了散杂居少数民族聚集地区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中现存的问题,并提出了一系列合理化建议。

    2011年06期 v.16 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

    罗云平;张红岩;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繁荣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当前,我国居民总体收入水平低下,内需不足已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发生的瓶颈之一。因此,如何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扩大内需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2011年06期 v.16 9-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研究

    赵有翼;刘子江;康玲芬;岳斌;

    当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实现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已逐渐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但由于两型社会提出时间较短,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均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本研究通过简化的内生增长模型对两型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质进行抽象与分析,并以两型社会生产消费系统、环境支持系统二元体系为基础,引入真实储蓄率、生态足迹和时空变量作为函数,以区域可持续发展机制为核心,以实现人类最大福祉为目标,建立了两型社会可持续发展概念模型。

    2011年06期 v.16 12-13+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青城旅游资源基础条件分析

    马丽云;

    青城文化底蕴深厚,自然风光优美独特,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是甘肃省亟待开发的具有国内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胜地。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省市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的有利条件,青城旅游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时机,有广阔的发展空间。通过对青城旅游资源优势条件和不利因素的分析,有针对性地发挥资源优势,解决现存困难,力争短期内把青城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历史文化名镇培育成新型产业名镇。

    2011年06期 v.16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评述——“20世纪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系列论文

    张懿红;

    当代敦煌题材小说涉及敦煌历史、敦煌遗书和艺术宝藏、敦煌民间传说等敦煌文化元素,大都融合情色、探险、悬疑、武侠、玄幻等通俗小说手法。在历史传奇小说中,习见的情节模式是爱情与战争的冲突,凸显梦幻传奇的敦煌形象。在现实题材小说中,敦煌呈现神圣化(寻梦之地、精神家园)与世俗化(生存环境和致富商机)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敦煌题材小说人物涉及归义军节度使、外族公主、王道士、外国探险者、驼队、落第书生、诗人、画工、舞娘、当代艺术家和普通劳动者等。宏大叙事、个人化叙事和通俗叙事分别表现不同的主题。敦煌题材小说的文化内涵与人物本身的文化蕴含、敦煌学知识的应用、叙事方式、美学风格有关。近年来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出现两大趋势:一是学理化、专业化;一是通俗化。敦煌题材小说创作存在模仿、跟风、重复性写作等不良倾向,暴露出创作主体的浮躁和独创性的缺乏。

    2011年06期 v.16 18-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建国初期《文艺报》对萧也牧小说批判的影响及其意义

    王梦湖;史国良;

    当代作家萧也牧的小说《我们夫妇之间》在1950年1月发表后,引起了全国读者的普遍欢迎,但是很快又遭到了文艺界部分人士的严厉批评。这部小说之所以在诞生之初经历了两种完全不同的境遇,其中的原因除了与建国初期特殊的政治环境有关外,主要与《文艺报》及其编辑者对这部小说的态度有关。可以说,是《文艺报》编辑人员组织并发起了针对这部小说的激烈批判。《文艺报》通过对这部小说的批判,深刻地影响了新中国文艺创作道路的选择及新文艺批评方式的建构,并且影响了整整一代知识分子表达思想的话语模式。

    2011年06期 v.16 26-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K]
    [下载次数:3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唐型文化与宋型文化

    王宏武;

    社会变革是形成不同政治经济和文化学术的重要因素。对唐宋两代的社会变革,学界的认识纷纷,或主"唐中叶变革",或主"唐宋变革"。唐宋社会变革形成了唐型文化和宋型文化,导致了唐宋文化之差异,也造成了两种不同文化形态下各具特色的文学创作。

    2011年06期 v.16 3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2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丘逢甲诗歌研究综述

    焦福维;

    丘逢甲一生跨海峡两岸,且有出游南洋的经历,作为近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对其诗歌研究具有起步晚、范围广、欠深入、争议多等特点,从对其人其诗研究的历程着眼,主要梳理了大陆及台湾有关研究线索,并通过对其诗歌研究特点及现状的讨论,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2011年06期 v.16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中国传统审美心理看李煜词的特色

    吕桂萍;

    中国审美心理自其发端就以超脱于感官之外的形而上的美感为美的极致。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滋养的李煜,充分利用了词这一特殊文学体裁,表现了以逸为美、以艳为美、以悲为美的传统审美心理。他的词作不仅在不同的时期表现了互不重复的特点,也在文学史上占据了不可替代的地位,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2011年06期 v.16 37-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1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析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

    魏红霞;

    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创作蔚然成风,底层文学中的女性形象鲜活生动。以文本细读的方式,逐一解析了新时期以来底层文学中的三类女性形象,展示了坚守在恬淡静谧的乡土世界中女性的淳朴善良,探究了进城女工在城市中的辛酸遭遇和精神困惑,揭示了昔日辉煌的纺织女工沦为"霓虹灯下的哨兵"所承受的社会阵痛,意在引起社会对于广大底层女性的更多关注和帮助,思索底层女性走出困境的有效路径。

    2011年06期 v.16 40-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童话幻想对现实的折射反映

    杨晓梅;

    幻想是童话的灵魂和生命,然而童话的幻想并不是胡思乱想,而是植根于现实的。童话不直接描绘现实生活本身,而是借助幻想去塑造并不存在于现实之中却又具有现实意义的形象,间接地反映生活,即童话是通过幻想折射式地反映现实的。

    2011年06期 v.16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少就是多——解析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省略现象

    刘丹亮;

    海明威在自己毕生的文学创作中为后辈作家树起了一座全新的路标,欲想了解这个路标,读者可以从他的"冰山理论"中找到答案。旨在解析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省略现象,从五个方面去领略大师的这一匠心独运,和读者一同走进他所设下的"空白"地带。

    2011年06期 v.16 47-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研究

  • 汉语亲属称谓中“同名异实”与“异名同实”现象的语言学浅析

    罗雪萍;

    纷繁复杂的汉语亲属称谓,从"名"、"实"关系来看,有同一个称谓表好几种亲属关系的"同名异实"和同一种亲属关系有好几个称谓形式的"异名同实"两种现象。从语言自身因素来看,这种语言现象的形成受到词义、语用、方言等因素的影响。

    2011年06期 v.16 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3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汉语数词“四”“、七”的历史流变及其文化底蕴探微

    陈烁;陶思羽;

    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和标志,数字伴随着人类从混沌走向睿智,从蒙昧走向昌明。这些数字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内蕴。在汉语中,数词的表示方法,谐音与象形的妙用,深深地渗透在人们的生活之中,并导致人们对某些数词的特殊偏爱或反感、认知或运用,从而使其在哲理思想、归纳方式、审美观念、宗教迷信及语言文字等方面打下了深刻地民族文化的烙印。数词"四"和"七"在汉语发展中的起起落落就印证了这个问题。

    2011年06期 v.16 5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下载次数:7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甘谷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王可峰;

    甘谷方言属于中原官话区的西北方言,其语音系统包括27个声母,38个韵母和4个声调。本文对甘谷方言的声韵调进行了静态描写,并结合汉语中古音和普通话音系,从历时和共时的角度进行比较,阐明其主要语音特点。

    2011年06期 v.16 59-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下载次数:4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古汉语研究的几点浅见

    谷秀芳;

    研究古汉语,是我们与古人对话的一种方式,是为了更好地阅读古代文献,了解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应遵循文理、事理、情理皆通的原则,特别应重视古代的文化中心,重视古文化中心地域里研究者的声音,研究能少点地域局限,眼界开阔,态度包容,作风严谨。

    2011年06期 v.16 62-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语篇理解的推理研究

    秦万祥;李廷娟;

    语篇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推理的产生,对推理的研究一直是语篇阅读理解研究的关键部分。一语语篇理解的推理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二语语篇理解的推理逐渐引起研究者们的关注。影响推理过程的因素主要有读者因素和语篇因素。研究者们提出了最小假设模型、建构主义理论、现时状态选择策略和因果推理产生模型等理论模型来描述推理过程、预测推理内容、解释推理结果。

    2011年06期 v.16 64-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0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广告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及翻译

    马芳琴;

    广告英语作为一种特殊用途英语,它与普通英语有着较大差别,在语言运用上有其鲜明的特色。从广告英语的词汇特点、句法特点和修辞特点三方面分析了广告英语的基本语言特点,这就要求在翻译时应坚持正确的翻译标准,充分考虑广告英语的语言特色,采取恰当的翻译策略,以展示广告英语所特有的语言魅力。

    2011年06期 v.16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9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介词out的空间隐喻拓展研究

    王惠霞;

    以认知语言学为依托,用原型范畴化理论和意向图式分析方法对英语介词"out"的空间隐喻拓展进行认知研究。介词"out"以"空间"概念为原型,以隐喻为手段,利用家族相似性不断向外拓展和延伸意义范围,最终实现从空间概念到非空间概念的映射,即从空间域拓展到状态域、范围域、原因域、否定域以及其他域。

    2011年06期 v.16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K]
    [下载次数:2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基于法规的高校发展偏向问题思考

    常彦;

    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出现的"综合化"发展问题,其弊端显而易见,但实践依然如故。究其原因,既有高校个体的因素,如利益诱惑、自主权的适度运用等;也有我国教育制度及教育法规的因素,如单一的高校评价机制、教育法规缺少实践基础等。因此,完善高校法规,制定按学科、专业评价高校的机制并配以与之相关联的拨款、收费制度,是确保高校发展方向的有力措施。

    2011年06期 v.16 76-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在现代高校中的博弈

    梁新惠;

    高校是一个多系列、多层次的有机系统。要实现高校各项工作有序运作,关键是要搞好管理。在诸多的高校管理对象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只有管好人,才能管好事。在造就现代人才的高校,实施"柔性管理"就是对高校各种资源尤其是"人才资源"优化利用的一种有效策略!通过大量文献对"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进行一定的比较研究,说明了高校管理实施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的必要性、重要性,并提出如何在高校实施柔性管理的一些方法和举措。

    2011年06期 v.16 8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2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学人文精神教育的缺失与重建

    宋彩琴;

    人文精神危机和人文精神重建是世纪之交中国学界引人注目的话题,近年来,加强大学人文精神教育己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中的核心问题。然而,当前大学存在着高等教育体制的不完善、教育教学中忽视人文教育、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应该树立大学合理的教育理念与目标;重整人文精神教育体系;创设人文课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等措施。

    2011年06期 v.16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探讨与对策

    白奉源;

    理想信念教育既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对新入党的大学生政治理想教育的核心。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认真研究大学生党员理想信念教育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措施,使青年党员树立远大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为党培养和选拔一大批马克思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巨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2011年06期 v.16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教育交往的哲学思考

    刘炎欣;

    教育交往是发生在教育中的师生、生生以及参与其中的所有人的精神世界的相互作用。它不仅包含着知识、思想和意义的传达,更包含着对对方心理状态的体验与移情。教育交往必须建立在交往者主体性、生成性、交互性、理解性的基础之上,才能给教育以真正的活力。

    2011年06期 v.1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古籍校读法在“训诂学”教学中的实践与运用——以《左传》校读为例

    李华;

    校读是校勘学方法在古代汉语学习中的推广应用。训诂学是以词义解释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一门学问。将校读法导入训诂学课程的教学实践,使得训诂学的理论研究能够进一步结合古籍的读书实践,在增强课程的实用性、趣味性的同时,能够拓展学生的读书视野,有效提高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以作为我国叙事文学源头的《左传》为例,通过《左传》与《国语》、《韩非子》、《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史记》、《新序》、《说苑》的校读材料,从字词训释、称谓表达、语言风格、文章布局等方面印证、强化了这一观点。

    2011年06期 v.16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K]
    [下载次数:3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语言迁移现象对英汉翻译教学的启示

    苗莉莉;

    就语言迁移现象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产生的影响,结合自己在平时大学英语教学中对此类问题的一些认识和体会,从语音、词汇、句法和语篇四个方面探析了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发展正迁移,避免负迁移,总结和归纳了促进大学英汉翻译教学的一些方法。

    2011年06期 v.16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12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甘肃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研究综述

    高海燕;王怀武;郭朝明;

    信息技术课程教材不仅应保证内容选择的有效性,更应体现时代性、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而目前我国信息技术教材种类很多,出现了"一纲多本"的局面,但质量方面却良莠不齐。基于信息素养提升的甘肃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开发的课题研究,由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牵头,兰州城市学院传媒学院成立课题开发组,组织专业人员和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展开教材开发工作,经过近两年的调研、筹备和编写、修改、审核、校对工作,于2007年由光明日报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了一套优秀的信息技术教材。对该课题的研究成果从主要内容、创新点和推广的应用效果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

    2011年06期 v.16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旨在加强教学的实践性

    王子龙;杨樱;朱永胜;柳萍;

    不论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长期任务来看,还是从实践教学的现状看,实践教学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困惑。这些问题的解决既有待于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积累,也需要不断加深对实践教学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在此,需要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高点"、"立足点"、"创新点"。

    2011年06期 v.16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新课改背景下民俗文化进高校《世界古代史》课堂——以兰州市为例

    石莉萍;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顺应全球化发展潮流,紧抓发展机遇,促进民俗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在高校《世界古代史》课程中积极开展民俗文化教育,特别加强世界民俗文化知识教育,不仅能够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而且能够拓展大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热爱祖国的道德情感,增强大学生对社会生活文化的认知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2011年06期 v.1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佛兰德斯互动分析法的初中大班额英语课堂教学案例研究

    彭文鼎;陈伟;

    采用非参与式观察,以弗兰德斯互动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以课堂志与开放性访谈法为辅助研究法对大班额英语课堂教学中生动的师生言语活动进行了记录分析,揭示了当前基础教育阶段大班额英语教学课堂语言互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与困境,并尝试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2011年06期 v.1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下载次数:7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言说模式”的转变

    朱玲;马玲;

    目前"思政课"教学的主要矛盾是"思政课"教学与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多维化、接受手段的多样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多元化之间的矛盾。我们认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教师,教师的关键问题在于讲课的"言说"方式,包括教学技巧、理论水平、现实关注、信仰四个方面。

    2011年06期 v.1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1K]
    [下载次数: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模拟审判的评估研究

    闫辐;

    模拟审判属于法律教育的实践教学方式,评估是对该实践教学的过程监测与质量控制手段。基于模拟审判主客体间的交互性、复杂性,评估的维度多元化:以评估的目的论,宜用发展性评价或形成性评价,以考察学生潜能开发度、目标设置合理度;以评估的主客体论,主体有教师与学生,客体即模拟审判本身;关于学生的评估维度关涉知识与技能、程序与实体、理念与思维;关于教师的评估维度关涉诉讼构造释明、案件争点剖析、角色立场解读、实务技能评论;评估的方式有观察与访谈、测量与阅档、座谈与个案研究。评估的本质是作出价值判断。

    2011年06期 v.1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艺术类网游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研究

    戴少鹏;

    网游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游戏美术设计人才紧缺,游戏美术设计专业教育还没有成熟的体系。本文介绍了当前网游设计专业的培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校通过和网游公司团队引入课堂进行教学和实际游戏项目并行和穿插的全新教学模式,破解传统教育中长久以来存在的教学和就业脱节的老大难问题,做到学以致用,提出了艺术类高职网游设计专业新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设置,新的课程体系对培养合格的游戏美术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011年06期 v.1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哲学·宗教

  • 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及其影响

    杨有庆;范建刚;

    在马克思主义、先锋派艺术实践与战后法国的城市化进程等因素合力作用下,列斐伏尔转向了空间研究,围绕空间的本质、空间的生产和空间的再生产等对空间生产理论展开论述。受其影响,卡斯特、索亚、哈维和佐京等从城市社会学、地理学与文化研究等学科实现了空间生产理论的再生产。

    2011年06期 v.16 124-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2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6 ] |[阅读次数:0 ]
  • 论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伦理心态的构建作用

    邓全福;

    伦理心态是以道德的认知方式、道德的情感方式、道德的行为方式构成的道德心理反应机制,认知形成信念,情感形成爱憎,行为形成人格,伦理心态既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构建道德行为,也从道德反应和道德态度两个方面完成对自己的构建。伦理心态在道德行为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四个构建角色,即:构建自我的共同体的道德态度、道德思维,构建自我的道德本性、伦理本性,构建自我的非"绝对自我例外"的道德态度,构建自我的道德创造能力。伦理心态对道德行为的构建作用来自三大资源的支撑:认知、情感和意志资源。

    2011年06期 v.16 128-1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泰山信仰功能的演变与佛教中国化进程

    崔峰;

    泰山治鬼观念在两汉时期民间已普遍流行。佛教初传中国,为了传播的需要迎合民众的传统思想将地狱说成泰山。魏晋时期,在佛道两教的共同利用下泰山府君成为民间流行的掌管冥间之神。随着佛教的深入发展,人们普遍接受因果报应和轮回转世说,梁齐以后,阎罗王信仰开始占据优势。唐代,地藏菩萨特殊的地狱救度功能使它在民间迅速流行逐步成为地狱之主,阎罗王和泰山王变为冥神之一。至五代宋初,形成了以地藏菩萨为主神与阎罗王和泰山王等十殿阎王结合的地狱诸神体系,实现了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也标志着佛教冥报思想中国化的最终成熟。

    2011年06期 v.16 132-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6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简论对授权立法的有效监督

    雒季;朱永胜;

    界定了授权立法的准确概念,分析了授权权限在无限的扩展现实中,却存在监督空缺及滞后等问题,针对授权立法监督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可行的应对措施。

    2011年06期 v.16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探讨视唱练耳音准偏差的消除方法

    樊辉;

    视唱练耳的音准问题是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从已有的统计实验结果出发,计算出标准音音准偏差的频率数据,以该数据为参考,分析几种不同背景学生应当注意的问题,并通过较为详细的论证,尝试提出一种有效的、差异化的消除视唱练耳中音准偏差的方法。

    2011年06期 v.16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1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