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茂林;
《毛诗》于平帝元始五年立于学官,终王莽之世。《鲁诗》立于学官在武帝为博士置弟子员之后。《齐诗》立于学官不迟于昭帝元凤元年。《韩诗》可能是在昭帝始元五年立于学官。学者或以为三家《诗》立于文景之世,或以为立于武帝置五经博士时,或以为三家分派在石渠阁会议之后,以及以为《毛诗》是元始四年立于学官的,都是错误的。文景之时尚无专经博士;武帝置五经博士明确了其顾问团为儒家性质,当时经派意识尚不明晰;石渠阁会议之前三家已经分派,史书叙宣帝增置前博士不数《诗》博士,是因《诗》博士在宣帝增立时无所增立。
2011年03期 v.16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下载次数:2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乔健;
老子"道"的存在具有"绝对性"的思想可直接引发万物一律齐平的观念,也引发了庄子更加完备的齐物观。而陶渊明疏离实际政治前提下的自我实现则是以"齐物观"为重要的思想资源和精神支撑的。
2011年03期 v.16 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下载次数:2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一清;
回族古代文学作为多民族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工作起始于建国以后,经过五十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研究成果不断问世。文章对建国以来的回族古代文学研究状况进行了简要梳理,并对其得失和未来的研究趋向进行了评说与前瞻。
2011年03期 v.16 10-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2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孙董霞;
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有一个庞大的诗歌群落缘于"等待"这一情境。这些在精神实质或情境构势上具有"等候"这一核心内涵的文学作品可以被纳入一个全新的母题模式——候人母题中进行重新研究。在候人母题中,不论是人的情感追求还是人生价值的追求常常通过期待主体等待或期待某一个人或某一类人的情境模式表现出来,抒发着处于这种情境构势中的复杂情感和矛盾心态。候人母题在动态的发展变化中逐渐形成了情感层面的等待、人生价值层面的期待和社会理想期待三种大的类型。而且每一种类型都具有丰富的文化蕴含。
2011年03期 v.16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玲;高文杰;
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韩非是一个博学的思想家,他的学说融汇了先秦多家思想,其中就包括墨子的思想。文章从墨子"尚同"和"非乐"思想对韩非的影响探讨了二者之间通常被研究者忽略的承启关系,从中可以看出韩非对墨子的接受。
2011年03期 v.16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9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齐;曹艳华;
郑玄诗学在汉代政教诗学理论的总结基础上,结合时代发展,进行了多方面的变革创新,成为汉魏诗学嬗变中的重要一环,在宏观和微观多个层面上对建安诗学产生了较大影响,奠定了建安诗学繁荣的基础。
2011年03期 v.16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石芳;
孟子提出的理想人格的标准范型——"大丈夫"理想人格理论,具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浩然之气"、"舍生取义"等丰富内涵,具有自信自尊、刚正不阿、舍生取义、杀生成仁,至大至刚、充塞天地等精神特征。"大丈夫"理想人格的养成则要遵循存心寡欲、持志养气、意志磨砺、反求诸己的"居仁由义"之道。
2011年03期 v.16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卢永林;
哷征呼图克图阿旺伊喜楚禅嘉木参在藏摄政多年,在西藏政教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治元年(1862年)五月,驻藏大臣满庆等以哷征呼图克图未将哲蚌寺布施事件及时剖断为由对他进行参奏,随后押解北京进行审理,最终病故于北京。在仔细分析现有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他在摄政期间的主要事迹作一梳理,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1年03期 v.16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8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米文佐;魏荣;
新世纪以来,杂文日益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杂文在文体形式上的多、新、奇是以往任何时候都无法比拟的。杂文已彻底打破了一切文体的樊篱,形成了无所不包,无体不融的开放与创新的态势。但各种各样的理论专著和教科书中对杂文的归属和概念的确定见仁见智,非常混乱,甚至自相矛盾,难以自圆其说。分析归纳以往代表性杂文归属及概念界定,结合目前杂文的发展现状,定义杂文是一种以批判、刺世、针砭时弊为天职,汲取一切文学的和非文学的各种表现方式和文体形式来行使其职能的文体。
2011年03期 v.16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建怀;
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作品《红字》中女主人海斯特在残酷的统治中为维护心爱的人而独自承担世间的辛酸与痛苦,每时每刻都在争取一个"人"做人的权利。她用心延续着被道德禁锢的爱情,用自己的余生去进行灵魂的"赎罪"。
2011年03期 v.16 38-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5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雷佳娣;
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主要描写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农业季节工人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最终梦想的幻灭。通过对小说人物群像的分析,论述作品中反映的当时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孤独感和对爱的渴望这一主题。
2011年03期 v.16 40-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1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永霞;
运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解读奥斯汀三部代表作《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中女主人公的形象,试图找到奥斯汀塑造人物的动机。奥斯汀的心中存在着恋父情结,在这种恋父情结的驱使下,奥斯汀将三部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塑造成母亲的替代者。《理智与情感》中的爱丽诺和玛丽安分别是现实意义和象征意义上母亲的替代者;《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则在感情意义上完成了对母亲的替代;而爱玛则集这三位为一体,是现实意义、象征意义和感情意义上母亲的替代者,从而实现了对母亲全面彻底地替代,完美地满足了奥斯汀的恋父情结。
2011年03期 v.16 43-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0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贾作林;
在史料中,鲜于中山国废王"胜、尚"并称,相邦之一"蓝诸君"又称"望诸君",族名仇由氏又称"由、仇繇、夙繇、仇犹"等。利用古音知识并证之以现实方言,则庶几能得原委。
2011年03期 v.16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2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雒鹏;
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甘肃省靖远县方言内部的口音差异及县城口音的语音系统,跟中古音和普通话作简略比较揭示了音韵特点,最后总结了两字组变调的规律。
2011年03期 v.16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38K] [下载次数:6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8 ] |[阅读次数:0 ] - 吕文瑞;王嵘;
《龙龛手镜》的部首主要承袭《说文解字》而来,少数部首为其首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探讨了《龙龛手镜》242个部首的来源,并通过讨论与部首相关的问题,来揭示《龙龛》部首设置的特色:一是部首字在正文中是否作字头,二是部中之字如何安排。
2011年03期 v.16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07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范丽荣;
中古的知庄章组字声母的读音在不同方言区和普通话有所不同,在镇原方言中有舌尖前塞擦音和舌尖后塞擦音两种读法。声母读为舌尖后塞擦音的韵母的发展和普通话基本一致,而读为舌尖前塞擦音的韵母的演变根据等呼和韵摄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规律。
2011年03期 v.16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1K] [下载次数:1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张建民;
会宁话属中原官话陇中片,单读平声不分阴阳,连读部分地区分阴阳。本文描写了甘肃会宁方言的语音特点,详尽地分析了古平声和古入声在甘肃会宁方言中的演变,初步探讨了其演变的性质。
2011年03期 v.16 60-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10K] [下载次数:2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曼·叶尔江;
以西部裕固语dro这个系动词的现正时为例,与土耳其语的现在时谓语性词缀d1r的异同进行比较。
2011年03期 v.16 66-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8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海生;
文征明花鸟画的成就其实并不逊于其山水画,特别是写意花鸟画,运用简练概括的笔墨,删减了繁琐的枝节,使对象的形质和神采都得到了恰当的表现,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从而开创了写意花鸟画的先河。这种风格的确立,是与文氏个人的性格、成长经历、师承关系、技法突破以及创作理念等方面息息相关的。
2011年03期 v.1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惠;
以五代山水画家荆浩的山水画论和其代表作品《匡庐图》为切入点,探讨荆浩对于中国山水画在理论和技法两方面的伟大贡献。
2011年03期 v.16 7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3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梁小明;
石涛作为清初山水画名家,画风独具。他摆脱清初山水画家注重前人经典、因循守旧的思想,"搜尽奇峰打草稿";重视创作主体在画中的自我表现,"借笔墨写天地万物而陶咏乎我",在山水画中书写人生的悲欢历程。他的山水画,有对旧山河的留恋;有对"家非家","国非国",过去一切成烟云的清醒认识和冷静表达;还有对超脱尘世、追求生命真谛和宇宙奥秘的不懈努力。读石涛的作品,让人心灵慰籍,胸怀旷达,超然物外。
2011年03期 v.16 74-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8K] [下载次数:2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李海平;张小虎;
傩面具虽然是一种特定文化氛围的产物,但就其本身的造型而言,不失为艺术世界的珍品。傩面具风格多样、造型丰富,它通过典型化、夸张、变形、虚构等手法和一些象征性的装饰符号塑造了千姿百态的人物造型,并以具有中国特色的颜色象征体系勾画出艳丽瑰奇的色彩,具有鲜明的审美特征。
2011年03期 v.16 78-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5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余永红;
陇南白马藏族民俗文化基本保留了其原生态特征,其中服饰文化最为典型,是白马藏族民俗文化的主要视觉载体。男子服饰体现出朴素单纯的特征,妇女服饰相对丰富多样,而且装饰图案精美,文化意蕴深厚,传达出白马人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处,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憧憬和热爱,也体现出白马人独特的审美情趣。
2011年03期 v.16 8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郜占川;李玉基;董志峰;张建锋;
甘肃法学高等教育在规模和质量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存在整体水平不高、专业设置泛化、特色不明显、与司法实践脱节等诸多弊端。及时控制规模并进行战略调整,加强与司法实务部门的合作,使法学教育与统一司法考试有效衔接,充分发挥国家层面项目的示范效应是当前改革与完善甘肃法学教育的有效"着力点"。
2011年03期 v.16 87-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张慧;
地方高专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带有共性的问题,也存在着各种矛盾关系。辩证地处理好这些关系,对高专院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实践,对高专院校发展过程中的若干矛盾关系进行了辩证的分析,对新建院校的定位、功能、层次建设与创新等问题提出了见解。
2011年03期 v.16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王渤;
高职高专外国文学精品课程建设对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促进教师成长有着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目标方向、全面发展、角色转化、意识观念、自我构建、骨干培养、监督体制七个方面加以论述。
2011年03期 v.16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魏彦芳;李勃;郭奕辰;施文甫;王弋博;
探讨科学的师德内涵,分析新时期高校师德存在的问题,提出重构新时期师德规范,包括健全师德考评制度、强化师德监督机制、加强师德建设的法制化、建立师德行为的回报机制。
2011年03期 v.16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1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张美玲;
全球化和信息化将大学英语教学范式的改进推向时代前沿。契合"范式"和"系统耦合"理念,界说"教-学"耦合系统,演绎大学英语"教-学"耦合系统范式逻辑。依托"教-学"耦合系统之壳,借助"学与教"方式模型的表达形式,耦合自主学习、现代信息技术和大学英语教学,构建了基于自主学习的大学英语"教-学"耦合系统范式的基本框架。
2011年03期 v.16 102-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龙彩虹;赵英;高睿;
采用课堂观察这一研究方法,通过对一节语文公开课进行课堂观察,对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进行了梳理,并作出相关分析,指出教师的无效教学行为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低下或无效的直接原因。
2011年03期 v.16 108-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3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李晓梅;罗桂保;贾慧;
分级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它强调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将不同英语水平的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因材施教,从而全面提高各个层次学生的英语学习水平。本文以兰州城市学院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改革为研究对象,对分级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为学校进一步全面实施分级教学提出了建议。
2011年03期 v.16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李锦煜;徐君伟;王莅;袁建勋;
通过对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育实习成绩的考核评价过程进行研究,从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指标的全程化、考核内容的全面化、考核要求的严格化和考核成绩评定的数量化五个方面对实习成绩考核评价模式进行了探索,以期优化、量化、公正化实习成绩的考核,提高实习成绩考核的可信度,进而提高教育实习质量。
2011年03期 v.1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1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韩文菊;曲雯;
语法翻译法历史悠久,毁誉参半,但其在英美文学教学中的积极作用是不可否定的。介绍了语法翻译法与英美文学教学的历史渊源,并根据笔者的教学经验,举例说明了语法翻译法在诗歌、小说及其他文学样式教学中的运用及效果。它不仅可以激发英语水平好的学生继续提高自己,还可以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理解并欣赏英美文学。
2011年03期 v.1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齐红梅;
参与式教学模式是针对传统封闭式教学模式而提出的一种"以人为本"的现代教学模式。探讨在党校教学中如何创设参与式的教学环境,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学员为中心,开发学员潜力,让学员参与其中,以参与式教学方式促进党校教学的改革与发展。
2011年03期 v.16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王怀武;赵国庆;张菲菲;
在对行动研究的概念和操作步骤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中进行了促进大学生积极地课堂学习的行动研究。
2011年03期 v.16 124-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璐玚;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欣赏又是艺术教育的具体体现。如何培育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提高其欣赏水平,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对艺术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对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三种培育方式"、对学生欣赏水平的"三种提高方法"做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
2011年03期 v.16 126-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闫莉;
随着全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提高,城市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战略时期。许多城市都将城市形象设计(CIS)作为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形象设计,有利于塑造城市有个性特色的文化内涵,对内形成凝聚力,对外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的传播与交流,提高城市的知名度,从而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城市建设是转型后的兰州城市学院重要的发展方向,而美术学院在毕业设计教学中引入城市形象设计,是力求探索出一条有特色的教学道路的初步尝试。
2011年03期 v.16 129-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吴岩;
道德体系应该是一个由低到高的标准体系,也是一个阶梯式向上升级的台阶体系。我们把这个体系分成五层:最底层,是法律层;向上一层,是礼仪和基本行为规范层;再向上一层,是道德基本内容层,它调节着各种社会关系;再向上一层,是道德自律内容层,它规范着人自身的内在关系和个人的生活态度;最高的一层,是道德向真善美实现的高级层面。在这一阶梯体系中,阶梯间相互关系的原则是:①先低后高。对人的道德水准的教育、培训和要求,从低阶做起,向高层进步。②守低求高。底层是强制遵守的,中层是必须遵守的,高层是努力追求的。③以高就低。当两个层面的道德行为发生冲突时,我们认为高层面的行为规范应让步于低层面的行为规范。
2011年03期 v.16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下载次数: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杨垚;
认同是指在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的交往中所发现的差异、特征及其归属感。它既是一个社会群体借以证明自身合法性的依据,又是一个群体借以团结其成员的核心力量。族群认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想象"。文县白马人是我国"藏彝走廊"中一支民俗独特的族群,他们有许多美丽动人的民间传说。这些民间传说构成了白马人最重要的"集体记忆",一代一代深深地镌刻在族民们的脑海中。白马人在对祖先历史的追忆中,延续并强化着"想象的共同体"意识和"边界"意识。
2011年03期 v.16 135-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下载次数:3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高志凯;罗云平;
"死亡"是西方古典哲人热衷探讨的重要哲学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理解造就对此世生活的不同态度。从苏格拉底、伊壁鸠鲁到塞涅卡,生死问题都是绕不过去的思想问题。古希腊晚期哲学家伊壁鸠鲁以原子论为思想的原点探讨人的生死问题,针对当时宗教灵魂不灭的观点,提出了死亡的必然性,从而摆脱了宗教对个人内在生活的束缚,并由此提出了他的关于生死问题的最重要的"快乐主义"思想。
2011年03期 v.16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