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梁胜明;杨兴芳;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文学理论》准确凝练地概括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在中国的发展,系统完整地构建了文学理论学科的知识体系,精当得体地编好了适用对路的大学《文学理论》教材,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新成果。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商榷意见和修改建议。
2011年01期 v.16 17-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2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范建刚;
20世纪后期西方人文社会科学的思维范式掀起了一场"话语"转向,传统形而上学的普遍主义和本质主义思维方式受到了强烈的挑战。"话语"转向也对我国文艺学的教学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落实到教学层面,具体表现在文学理论提问方式、文学理论话语方式及文学理论课程的定位等方面的转变。
2011年01期 v.16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王四四;
"狂人"("疯子")是"五四"时期鲁迅创化与激活的最重要的文学原型之一,是多种原型要素的综合。《红楼梦》为其提供了重要的原型要素,它们的重要特征是"疯癫"。
2011年01期 v.16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1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郑炜华;
《聊斋志异·细侯》之"细侯",忍心杀害亲生孩子,直接目的:一是报复富商,二是重归满生。其形象的深刻内涵在于:即便是一个宗法时代的普通女子,也要在世俗道德的笼罩下尽量争取个人的生存空间。
2011年01期 v.16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4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丁茂华;
王勃的《杜少府之任蜀川》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开篇便开拓出一个壮阔恢宏、气势磅礴的境界,这与一般着眼于燕羽、柳枝、泪痕和酒盏之类的细碎物象截然不同。它背衬壮景抒发豪情——思想方面的独创性,它以壮景衬托豪情——写作手法方面的独创性。探求王勃送别诗中的独创元素,对于挖掘该诗的意蕴有着重要意义。
2011年01期 v.16 29-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5K] [下载次数:4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杜永仁;
四言诗的起源问题,历来说法较多,目前大多数学者认为起源于民间歌谣,但对其产生的过程论述缺乏系统性。文中根据前人研究的成果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主要从词汇、音乐、传播及形式上来论述四言诗兴起于二言歌谣。
2011年01期 v.16 3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K] [下载次数:1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安希贤;
从中国诗学的意境视角来分析罗伯特.弗罗斯特的名作《雪夜林边小驻》,可以解读其意境和主题的结合特点及其审美效果,揭示该首诗歌的哲学意蕴。
2011年01期 v.16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6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丹亮;
《圣经》是清教思想的根源和基础,霍桑把《圣经》中的人物移植到自己的文学作品之中来表达个人的宗教观。他充分利用作家想象的自由,把生活中的男男女女置于神秘的宗教背景之中,赋予他们象征的含义,解释人类心灵的秘密,从而获得一种美学上的超越。
2011年01期 v.16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8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李永胜;
新时期以后,"审美"作为文学的基本属性、本质特征在中国学界被达成共识,但这个共识仍然需要和值得我们反思。事实上,无论是从作家、作者的创作角度来看,还是从读者的阅读角度来看,还是从文学作品本身构成来看,文学与"审美"都无直接必然的联系。"审美"并不是文学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
2011年01期 v.16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1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栗华益;
通城塘湖夏家方言通摄阳声韵在周边方言的影响下[,N]尾正以年龄为条件、以词汇扩散为方式向[n]尾转变并入深臻摄阳声韵。在转变过程中出现了"东冬有别"的共时演变现象。
2011年01期 v.16 42-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申重实;莫超;
就《陇右方言》的语言学价值进行了探析,分析了《陇右方言》在体例上的特点,并认为《陇右方言》在训释方面有以下特色:(一)重视对方言本字的考订;(二)注意对方言词语语源的考察;(三)有些训释还揭示了方言词语的民俗文化内涵;(四)广泛征引各类文献资料对方言词语释义推源。
2011年01期 v.16 44-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王嵘;
首先回顾了《玉篇》异体字研究概况,说明了整理宋本《玉篇》异体字的标准和方法。其次得出宋本《玉篇.示部》异体字共38组,并整理出这些异体字在《说文》等五部字书中的互见情况。最后对《玉篇.示部》异体字进行了"结构—功能"分析。
2011年01期 v.16 48-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5K] [下载次数:4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赵海娟;何浩;
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文化的一朵奇葩,吸引了众多中西学者竟相译介。比喻是汉语现象中最活跃、最富生命力的表达技巧,也是中国古诗词中不可忽视的修辞方法。古诗词中比喻的翻译往往直接影响到整首诗的翻译质量。从文学符号学的角度探讨几类常见的比喻的英译策略。
2011年01期 v.16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2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张耘;
商标是产品质量的象征和形象的代表,体现着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商标翻译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和使用是以实现商标终极功能为目标的动态顺应的过程。从顺应论角度探析商标翻译的语用顺应性取向,旨在提高品牌名称翻译的质量,实现译名的规范化,增强译名的可读性。
2011年01期 v.16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3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焦凤翔;
通过解读《西游记》中有关悟空求学的一段独特经历,从五个角度启示当下大学生特别是高职高专生如何扎实做好学业技能准备,体察社会、认清现状、调整精神状态、调适心理应变、预设应对策略,以期顺利求职从业,实现人生价值。
2011年01期 v.16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刘淑梅;
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着手,结合高职教育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从构建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高职教育体系、整合区域职教资源、产学研一体化等方面论述如何让高职教育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从而实现高职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的接轨。
2011年01期 v.16 6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牛桂红;
在甘肃省陇南市农村地区,学前班一直以来都是农村学前教育的主要形式。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当前农村学前班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性建议。
2011年01期 v.16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党金宁;
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是实现教学质量监控、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就新建民族本科院校如何及时发现和解决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充分发挥评价效益等问题做了探讨。
2011年01期 v.16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路宏;王爱兰;郑学燕;
采用"中学生学习压力源量表"(SSA)对甘肃省兰州市、金昌市930名初中生的学业压力状况进行调查。调查结果发现,高目标与高期望仍然是造成初中生压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学校管理者应积极关注初中生的学业压力状况,结合基础教育现状和"新课改"评价与改革理念,针对不同年级和性别的学生所面临的不同压力源,开设和调整相应心理辅导课程,进行相应的心理干预和辅导。
2011年01期 v.16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下载次数:2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高志凯;王定君;
本科生导师制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一项制度创新,是对现行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尝试性改革。它吸取了中国传统书院师承教育的成功经验与现代民主主义教育的精华,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和民主平等原则,在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激发学生个性潜能、密切师生知情意行互动关系等方面,有着重要而独特的意义。探讨本科生导师制的渊源、内涵和实施意义,力求从理论层面上对本科生导师制予以阐释和廓清。
2011年01期 v.16 75-77+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1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2 ] |[阅读次数:0 ]
- 张军民;王骁勇;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汉语词汇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我们可以从一个个具体的语词中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化因素,也可以从一组组语词中揭示出某些文化现象。俄罗斯学生对汉语亲属词所包含的文化内容、汉语词汇中的禁忌文化现象以及汉语数量词的文化内涵的理解、词汇超常搭配的文化新意的理解都存在着较大困难。结合本人的对俄汉语教学实践,着重分析汉语词汇教学中存在的几个值得关注的文化解读问题。
2011年01期 v.16 87-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赵粉琴;
讨论式教学法在国内外都相当盛行,在教学法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利用讨论式教学法组织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有意识的思维探究活动。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解答"的积极状态。这样的教学方法无疑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这一教学思想。就讨论式教学法的作用、基本条件、程序和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等方面作了系统的论述。
2011年01期 v.16 90-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王旭东;
探讨了英语中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语境对于消除多义词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歧义起关键性的作用,在英语学习中应重视培养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把它看成与语法能力和交际能力同等重要的一种能力。理解一词多义对英语词汇学习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2011年01期 v.16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下载次数:106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马芳琴;
商务英语词汇的特点决定了商务英语有别于普通英语。涉及到商务英语翻译时,标准自然也有所不同。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发现,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商务英语中有一些使用十分频繁的词汇很容易被误译。通过分析商务英语翻译事例,从三方面对一些常见词汇翻译的问题进行初步的归类,探讨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对学生提高商务英语能力有所帮助。
2011年01期 v.16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7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姚小淑;
语篇中的回指是影响英语阅读的一个重要现象,从话题、距离、激活程度三个方面对影响语篇理解的回指关系中的各个因素进行探讨。研究发现,在一个先行词和一个回指形式间的强烈联想可以引起预测,有效帮助语篇的理解。
2011年01期 v.16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曲雯;王政伟;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敏感和洞察力,能帮助学生了解该语言,更恰当地运用语言知识。教师可以介绍教材中的文化背景知识,在听力口语教学过程中积累文化背景知识,还可以通过词汇教学教文化,在翻译中运用文化背景知识。
2011年01期 v.16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刘吉平;
高台(高抬)是流传于陇南地区的一种古老的民间广场艺术,以礼县为最,县内主要流行于盐官、红河、长道等地,尤以盐官最为盛行。盐官"高台"与别处有较大差异,造型讲究"奇、玄、诡、险",制作工艺则要求安全、美观、舒适。与周边县市不同的是,盐官高台社火紧随着时代而变迁,作为一门地方特色浓郁的民间艺术,今后还有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2011年01期 v.16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张亚玲;
通过对陇中通渭县实地调查、走访剪纸艺人、查阅文献资料,以访谈法获得第一手资料,阐释通渭县剪纸的种类、特征等基本情况。通渭剪纸艺术历史悠久,表现了通渭人民的审美爱好,蕴含着通渭人民的社会、习俗、文化心理,成为具有特色的民艺之一。春叶、遮面是通渭特有的剪纸形式,从春叶、遮面的制作工艺、内容、色彩等几个方面挖掘其原生态价值。
2011年01期 v.16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K] [下载次数:1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康红英;
"啊呕令"是流行在甘肃岷县、宕昌一带的一种花儿曲调。本文从唱词格律、衬词、音阶与调式、旋律形态、节拍节奏以及演唱形式等方面对"啊呕令"的唱词及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2011年01期 v.16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1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齐洪洲;
日本的招贴设计在东方设计史中独具魅力。以日本招贴设计的代表人物永井一正、田中一光、佐滕晃一、龟仓雄策等人的作品为切入点,通过解码日本的招贴设计,对日本招贴设计的发展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并分析,为国内的平面设计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2011年01期 v.16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2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孙晓勇;
古钢琴从14世纪诞生以来,在巴洛克时期成为键盘乐器的主导。古钢琴在触感、音色、音响等各方面的发展,为键盘音乐的繁荣与音乐风格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巴赫、斯卡拉蒂等音乐大师为此乐器创作了大量作品,古钢琴的演进和发展直接影响着作曲家的创作和演奏家的演奏,也为现代钢琴的诞生和演奏技术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一时期古钢琴的发展状况的分析和探究,为我们今天对巴洛克的键盘作品的学习、演奏提供一定的参考。
2011年01期 v.16 118-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3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温丽云;
从音乐表现情感的特殊性、可塑性和深刻性等方面分析音乐的情感内涵,同步阐述音乐的情感体验功能。
2011年01期 v.16 121-12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2K] [下载次数: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何公德;
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形成了"独领风骚"的中国模式,中国模式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显得大气磅礴,卓尔不群。中国模式的传统文化底蕴分别为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独立自主的文化主体品格",和而不同""、开放兼容"、"海纳百川"的开阔胸襟与气度,以人为本、执政兴国的政治文化智慧,整体性辩证思维,和谐中庸的文化理念。
2011年01期 v.16 12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3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刘勐;
甘肃求古书院刘光祖在近三十年的教学育才生涯中,撰书了大量的楹联,但大多流散于民间。今将目前挖掘的几联展示于众,并从平仄、对仗、修辞、书法等方面予以评品,期奏抛砖引玉之效。
2011年01期 v.16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3K] [下载次数: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张旭东;
文化是凝聚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强大意识形态和精神支柱。民族地区文化是否和谐对国家民族关系的和谐与发展至关重要。在民族地区建设和谐文化,要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和谐的民族价值观,挖掘和提升民族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充分利用和激活宗教的和谐因素,加强民族地区的立法工作等,从而为民族地区和谐文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011年01期 v.16 130-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王太春;冯楠;王鹏;
从系统的、历史的和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观点阐述城市文化在城市建设和设计中的重要性和功能性。以现代城市设计的三大主题(尊重自然、尊重文化、尊重人)为线索,以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分析文化对城市发展的内涵与外延,把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联系在一起,系统分析和阐述文化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兰州第四版城市规划征求意见之际,结合兰州城市发展现状与环境的特点,着重强调文化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城市景观设计中文化的重视与运用。
2011年01期 v.16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