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文史研究

  • 浅析汉语言文字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闫顺玲;侯琰婕;

    汉语言文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也是最为古老的语言文字之一。汉语与汉字的特点紧密相联,有不同于拼音文字的个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汉语言文字文化。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中国文学是中国文化中最有活力、最辉煌灿烂的一部分,它种类繁多,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中国文学之所以能够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精神风采,与独具魅力和表现力的汉语言文字密切相关。

    2010年04期 v.15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7K]
    [下载次数:6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从科学技术、物理学、耗散结构看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文学的转变

    贾珮瑶;

    文学是上层建筑,受着经济基础的决定和制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经济基础的最终决定因素;物理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石。因此,文学的发生发展受着科学技术和物理学的深刻制约,同时,文学作为一个耗散结构,在物理学和技术科学决定的基础上,又呈现出其特有的发展规律。

    2010年04期 v.15 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秦晋“花儿”探微

    李雄飞;

    陕西北部的三边一带和关中地区的凤县、宝鸡县西部山区以及山西部分地区也有"花儿",这些民歌都是"花儿"文化圈向外扩散、渗透、传播到新的地区以后,经过与当地民歌长期互相融合才逐步成长起来的民歌形态,特殊的历史社会原因造就了这种民歌扩散现象。

    2010年04期 v.15 9-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1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尤侗曲学观探微

    韩莉;曹艳华;

    尤侗不仅是清初著名的戏曲作家,也是对"曲"有独特认识的戏曲理论家。虽无系统的曲论著作留世,但在多篇散文中透露出自己的曲学心得,论及戏曲的地位、功能及价值,较为全面地表达了自己对戏曲创作所持有的观点。

    2010年04期 v.15 14-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1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咏萱草之喻 消两家之思——简评东汉“夫妻诗人”秦嘉、徐淑的文学成就

    连振波;

    秦嘉、徐淑是东汉顺帝、桓帝时的夫妻诗人。现存秦嘉的五言诗《赠妇诗》是中国古代文人五言诗成熟的标志,也是现存最早的可考五言爱情赠答诗。秦嘉、徐淑的诗开创了文人五言诗使典用事的先河。他们的诗具有对生命的忧虑意识,开创了新的抒情方式,开拓了新的写作题材,具有"歌诗婉约,妙语新声"的特点。其文语言朴实,情真意厚,缠绵凄怆。秦嘉、徐淑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无论是他们的诗歌创作,还是悲怆动人的爱情故事,对后世都有较深远的影响。

    2010年04期 v.15 17-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K]
    [下载次数:3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李白二入长安时期的诗歌创作

    魏琳;

    李白的二入长安,是他人生中的重要历程,虽然政治上没有大的发展,但却触及到了唐代的上层社会,认识到了上层社会的真实面目,对他的性格及人生观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探究李白二入长安时的诗歌创作对研究李白在长安的生活及思想状况大有裨益。

    2010年04期 v.15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5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隐秀”之所指

    谷秀芳;

    《文心雕龙.隐秀》篇的本意是讨论文学作品中的两种美学表现及其出现的原因,继而讨论这两种美学表现的不同特征和相互关系,顺带讨论这两种表现的审美效果以及达到这两种表现的途径。隐秀涉及到文学风格、作品鉴赏等方面;隐秀又与其他范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隐秀的内涵与中国古代哲学也有着内在相通之处。

    2010年04期 v.15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K]
    [下载次数:14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追寻”与反讽——《告别圆舞曲》的主题模式

    林玲;尹泰鸿;

    《告别圆舞曲》是昆德拉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将露辛娜等人物置于"追寻"的模式中,探索生存本能——拜物教、死亡本能——美与爱之间的紧张关系所导向的逻辑命题,包括性与商品拜物教的二元对立、货币对宗教的解符码化以及原欲与文明的冲突等。由于主体与他人利益错位而不能形成交换机制,或面临"永劫轮回"的困境,加上客体的功利性和庸俗性本质,追寻活动只能沦为荒诞的闹剧。小说是"追寻"母题在现代背景下的反讽式重写。

    2010年04期 v.15 30-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下载次数:3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叙述者的“含混”——对卡夫卡小说《判决》的叙事学研究

    刘坛;

    卡夫卡在《判决》中通过叙述者叙述方式的不断变化,模糊了叙述者的第三人称的客观叙事,使叙述者的视角和态度发生了含混,并借助内聚焦和零聚焦两种叙述方式的叠加重和消解了叙述者的客观性,使文本表现出了悖谬的意义。

    2010年04期 v.15 34-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哈姆莱特与摩西:悲壮的立法者——关于哈姆莱特的神话猜想之一

    何素平;

    摩西是《圣经.旧约》里记述的以色列先知。摩西"出埃及"与哈姆莱特复仇有诸多可比性:都是被时代选择的立法者,都有逃避与延宕的性格缺陷,都面临立法与破诫的两难抉择,都遭遇了功亏一篑的悲壮命运,都成为新时代的奠基者与开创者。

    2010年04期 v.15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3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析藏族民间谚语的艺术特征

    春燕;

    藏族民间谚语反映了藏民的生活方式、历史背景、宗教信仰以及民族文化,是民间口头创作和文化遗产中的珍贵宝藏。在搜集大量藏族谚语的基础上,浅析藏族谚语的句式结构、韵律修辞、语言风格等艺术特征。

    2010年04期 v.15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4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傩文化的发端和流变

    李海平;

    傩是一种古老的驱鬼逐疫的巫术仪式,是原始巫文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先秦至明清,傩文化经历了由单纯的宗教性质逐步过渡到宗教性质与娱乐精神相结合的历史,其表演形式也经历了傩祭——傩舞——傩戏的衍变过程。

    2010年04期 v.15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3K]
    [下载次数:7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9 ] |[阅读次数:0 ]
  • 清代新疆维吾尔地区札萨克制刍议

    沙勇;

    主要对清朝新疆哈密、吐鲁番维吾尔族地区实行的札萨克制进行分析,探讨它所实行的具体内容,札萨克制下额贝都拉家族和额敏和卓家族在统一新疆前后的历史功绩,以及清后期至民国时期这种制度的废除,从而使我们对这种制度作出更客观的评价。

    2010年04期 v.15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语言学

  • 读《论语·学而篇》札记

    宋钢;

    《学而篇》因为在《论语》中的特殊地位,历来倍受关注,然而学术界对其中不少章节字句的理解,却不能尽如人意。兹选取较为难解或分歧较多之处,试作重新诠释,以期为论语学研究提供必要参考。

    2010年04期 v.15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K]
    [下载次数:8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说“輮”

    陈立正;

    "輮"字出现在中学语文课本所选《荀子.劝学》篇:"木直中绳,以为轮,其曲中轨,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一句,历来中学课本注释均没有将它解释得准确而简明,甚至出现错讹。从古代造车工艺和车辆结构的角度,分析"輮"字,从而求得确切注解,即"輮"乃古代造车工艺中对直木加湿、加热、加力使之"曲"且"中规"。这个工艺在北方也叫"熨"(音yù)。然后明确"輮"不仅是加工竹木的工艺,同时也是车轮中"其曲中规"而被称为"轮辋"的部分。

    2010年04期 v.15 5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0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陇东方言常用词本字考释

    谭治琪;

    就陇东方言中的一些人常用词里的本字,按照其在当地方言中古今语音演变规律,并参照文献用例,进行考释,以此探寻本地方言特点。

    2010年04期 v.15 5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南藏语方言内语音差异的浑沌性解释——以舟曲话和夏河话语音为例

    杨琳;

    藏语有三大方言区,在其语音、语法、词汇表现上有诸多不同之处,显示出各自特点。试就安多方言区内甘南藏区内舟曲和夏河方言内部语音之间的差异做一比较和分析,讨论内部语音差异的表现及浑沌性。

    2010年04期 v.15 58-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下载次数:3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析名词谓语句的特点

    白莉;

    名词谓语句在现代汉语中是一种常见的句型,尽管所占比例不大,但它却能很好地体现汉语词类与句法成分之间并非简单的一一对应的特点,它是现代汉语句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它主谓句相比,名词谓语句在句法和语义等方面有着许多特点。

    2010年04期 v.15 62-63+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石善儒;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们党在思想文化建设上的重大理论创新和重大战略任务。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时代的要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2010年04期 v.15 64-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探析

    陆文泽;王静;

    针对当前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在岗前培训、青年导师制、继续教育、教学反思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高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途径进行探讨。

    2010年04期 v.15 68-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地方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刍议

    王晓瑞;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取代物质资本,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那么,地方民族高校在少数民族地区处于何等地位,发展目标应如何定位,怎样发挥其职能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不仅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亟需探讨的课题,更是地方民族高校改革发展面临的问题。仅就地方民族高校的区位、定位和职能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浅谈个人之见。

    2010年04期 v.15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在加强法制教育中构建和谐民族校园

    后宏伟;

    从对大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角度看,一个人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被社会化的过程,也是逐步学会遵从社会规范、满足社会期待的过程。在简要分析社会化、民族院校大学生违纪违法甚至犯罪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如何有效开展法制教育,促使大学生遵纪守法、成人成才、构建和谐校园、增进民族团结之间的关系。

    2010年04期 v.15 75-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青城古镇民居中的雕刻艺术

    王丹玲;

    通过对兰州青城民居建筑装饰中的砖雕和木雕的类型、形态、工艺、表现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研究,辅以实例论证,阐述了兰州青城古民居装饰雕刻的艺术特征与价值,对于西北地域艺术资源体系的构建、青城古镇的保护和开发均具积极的意义。

    2010年04期 v.15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1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声乐表演中心理创造力的培养

    周新美;

    在声乐表演过程中,歌唱者要注意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想象,并全面调动强烈的形象思维。只有这样,才能使歌唱者的心理创造活动更加完善,使欣赏者产生思想共鸣和审美享受,提高声乐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2010年04期 v.15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隐性德育的作用机理及表现形态

    许立新;陈芳;

    隐性德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其对被教育对象的方式方法和教育效果上看,它和显性德育具有显著的不同。隐性德育以其独特的作用机理和丰富的形态特征,与显性德育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得益彰,有效地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010年04期 v.15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1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学校公民意识教育要处理好的若干关系

    曾熙;

    学校公民意识教育意义深远,然而,目前我国学校公民意识教育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要提高学校公民意识教育的实效性,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公民意识教育与传统德育、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等方面的关系。

    2010年04期 v.15 88-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教学困境及策略思考

    李富强;

    大学语文是一门具有丰富人文精神和人文特质的课程,应科学定位功能,合理设置课程。针对目前高职高专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困境,通过教师角色定位、师生关系和教学团队、个性化教学、考核评价方式等方面探讨解决对策,以提高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

    2010年04期 v.15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混合学习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罗燕子;

    结合我国目前大学英语教学的实际,把混合学习理论和英语教学理论结合起来,讨论传统课堂听力训练+网上听力练习+课外听力实践的一种有效的融合形式,探索混合学习模式应用于英语听力教学中的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

    2010年04期 v.15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新反思

    胡慧;罗桂保;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作为实施新课程主体的英语教师面临着新的挑战。新课程需要新型教师,而在新型教师的培养中,除了对高师院校英语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外,学历达标的教师的继续教育也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从新型教师所具备的素质入手,对中小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进行了新的反思。

    2010年04期 v.15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5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少数民族大学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究

    马学伶;

    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由于现有的教师水平、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以及少数民族学生本身所存在各种问题,加之少数民族特殊的语言文化背景影响,致使英语听说教学仍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在系统分析少数民族学生大学英语听说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就如何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听说能力,提出了一些相应的建议和具体的实践方法。

    2010年04期 v.15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财务管理教学中的案例教学

    潘维霞;

    财务管理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和实践性的课程,加强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通过对我国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提出改进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法的建议和方法。

    2010年04期 v.15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隐喻语篇功能与英语商业新闻听力

    俞炎燊;

    隐喻的顺序性、相似性和映射的系统性等认知性特征,显示了其在语篇组织中的应用价值,以及语篇理解方面的思维工具价值。具体到商业新闻听力教学过程中,隐喻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语篇的衔接与连贯,借助以隐喻为中心的语义场或语义链来理解主旨,用隐喻这一认知方式来快速提取信息,准确理解语篇,因此隐喻的语篇功能在商业新闻听力教学中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2010年04期 v.15 106-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下载次数: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心理学

  • 论普通心理学的内容与体系

    高承海;李霞;

    通过查阅文献和对国内现行具有代表性的普通心理学教材对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三维立体模型当中来构建普通心理学的体系,对于教师或者学生在理解普通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体系有重要的意义,也更能体现心理现象本身的复杂性以及各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性。

    2010年04期 v.15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0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心理咨询职业化进程中的问题及建议

    王晓丽;

    心理咨询是现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职业领域,其职业行为的规范性及其发展水平关系到人们的身心健康和切身利益。我国心理咨询业起步较晚,在职业化发展过程中突出表现在总体水平较低、行业缺少规范,咨询人员良莠不齐、甚至滥竽充数,使人们对心理咨询产生了诸多误解。通过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期望能够引起有关部门及从业人员的关注,以推动心理咨询业朝着职业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010年04期 v.15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法律

  • 商业贿赂的刑事对策研究

    屈耀伦;

    当前,商业贿赂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严重危害社会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我国对治理商业贿赂犯罪高度重视,但对有关商业贿赂刑事政策理论研究的严重不足,影响了我国刑事政策在商业贿赂领域的具体落实。主要从刑事法角度界定商业贿赂犯罪的内涵外延,进而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成因进行分析,并归纳其危害性,力求从刑事政策理论层面上对我国治理商业贿赂犯罪有所启示和帮助。

    2010年04期 v.15 117-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5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对民事上诉权的法律控制

    刘琳;

    上诉权是民事诉讼当事人一项重要的诉讼权利,基于上诉审制度本身的局限性、我国民事上诉条件的宽泛化等缺陷使得对民事上诉权予以法律控制成为必要。

    2010年04期 v.15 121-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图书情报

  • 中小型数字图书馆建设策略研究

    覃燕群;闫英琪;景丽;

    立足于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的理论研究以及数字化建设的实践活动,阐述了建立数字化图书馆的意义、数字化图书馆的发展、数字图书馆的优势及建设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中小型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的策略。

    2010年04期 v.15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K]
    [下载次数: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图书馆员职业倦怠现象的成因及干预策略

    高燕;

    高校图书馆员存在的职业倦怠现象会影响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使图书馆的功能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从职业倦怠概念的界定出发,初步探究了造成这一现象的成因。为消除高校图书馆员的职业倦怠情绪、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本文相应地提出了有效的解决途径。

    2010年04期 v.15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从是什么到将是什么——以詹姆士对自由意志问题的解答为出发点看实用主义对形而上学的超越

    罗云平;许佩宁;

    詹姆士认为,自由意志论者与决定论者在对待自由意志的问题上都是不足取的。从"责任"的角度来看,二者最终都将不予承担责任。詹姆士认为,必须在其实用主义的意义下来讨论自由意志问题。在詹姆士看来,只有当意志自由能使我们"更好些",能给予"解救",自由意志问题才是有意义的。詹姆士的根本意图在于将哲学从形而上学的是什么的言说中转移到实用主义的将是什么之中,这一转移,具有范式转移的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15 131-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广东现象”及对甘肃文化产业发展的启示

    马丽云;

    近年来在我国各省市对于文化产业的认识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广东文化产业发展迅速,文化产业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逐步开始产生全局性重大影响。借鉴广东发展经验,分析我省存在的问题,对于以甘肃省为代表的西北落后地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2010年04期 v.15 133-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1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甘肃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态度调查比较分析

    王欢;张海钟;

    新世纪以来,我国社会中出现了大量新的政治经济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通过对甘肃省市县区域城乡居民政治经济热点问题态度问卷调查和结果的定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源自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城市类型、地理环境、区域文化等。建议党和政府有关部门加大反腐败力度,积极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解决农村疾病预防和治疗问题,依法严厉查处食品卫生问题,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恶化和垃圾治理,提高基金和保险运作的规范化水平。

    2010年04期 v.15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GIS的陇南旅游资源调查与应用研究

    庞卫花;王润科;

    随着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GIS作为一种技术在旅游资源调查研究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GIS将成为表达旅游信息、促进旅游信息化建设的有力工具。论述了GIS在旅游中的重要性,并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对陇南旅游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最后总结并展望GIS在促进旅游业发展中的应用前景。

    2010年04期 v.15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下载次数:3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闫宏伟素描作品

    <正>闫宏伟:甘肃静宁人,1996年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美术系,现为甘肃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藏书票艺委会会员,中国高等学校美术家协会理事,兰州城市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国画创作和平面设计

    2010年04期 v.15 2+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7K]
    [下载次数: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