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管理研究

  • “反射弧管理原理”的发现与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刘举科;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现国家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提供科学依据和体制保障,应用发现法,发现和命名了"反射弧管理原理"这一管理创新理论体系。反射弧管理原理的哲学基础是天人合一与和谐思想,自然科学基础是生命科学与人体科学;社会科学基础是人类社会学与组织管理学。反射弧管理原理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想方法是"法于人体",领导体制是"一个中枢",组织结构是"两级反射",管理过程是"五个流程"。并提出了"信息"应作为管理的重要职能之一和"组织自调节"理论。这一原理使管理学又增添了新理论、新内容、新方法。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2008年06期 v.13 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5K]
    [下载次数:1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县级政权建设 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历史沿革看县制的演变及其现实意义

    张海亮;刘举科;王倩;

    县作为中心城市和周边乡村的有机结合体,不仅是国家行政组织的活细胞,也是垒砌中国这座千年不倒的大厦的基石。探讨县和县制的渊源以及县制在中国整个历史沿革中的演变和社会功能,旨在从古代县制的设置沿革和职能体现中汲取对当今地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在"法与人体"、"两级反射"理论指导下进行体制改革,优化结构、转变职能,规范运行机制,加强县级政府建设。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推进中国特色新农村建设与城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

    2008年06期 v.13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下载次数: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政治历史

  • 法家:反智还是崇智?

    杨玲;

    上个世纪70年代,余英时先生在《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一文中提出法家是反智论者,"反智论"在法家的系统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发展"。三十年后,周炽成先生于本世纪初撰文《略论法家的智性传统——兼与余英时先生商榷》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认为法家不仅不反智,而且"扬智、崇智,开启了智性传统"。而实际上,法家确如余英时先生所言,反智而非崇智。周先生之所以得出法家崇智之结论,根本原因在于没有正确、全面地解读法家原始文献。

    2008年06期 v.13 18-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比丘尼:另类世界中的女性群体——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比丘尼生活

    刘小平;冯小琴;

    比丘尼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殊的群体。比丘尼虽因多种因素出家为尼,但是基本上都与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空间密切相关。比丘尼的生活可以出家为界限划分为两个阶段,她们在世俗生活和宗教生活中都标榜了外在社会赋予她们的道德规范和要求,她们的社会形象是积极的。比丘尼的个人生活及其在社会空间中的角色同社会历史的变迁也密切相关。

    2008年06期 v.13 22-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下载次数:5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人权国际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的关系

    许永强;

    国家主权原则是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人权国际保护与尊重国家主权的关系在国际法上一直是一个争论颇大的问题。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人权的国际属性日益凸现,西方一些学者认为,人权问题已经超出国界成为国际问题,人权保护没有国界,人权高于国家主权。因此,我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探索正确对待人权与主权的方法。

    2008年06期 v.13 26-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6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历史上的英日同盟——英国“先欧后亚”外交战略的转变

    喜富裕;

    英国长期以来坚持奉行"光荣孤立"政策,推行"均势外交",以欧洲为外交重点,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其他帝国主义列强积极缔结同盟应对复杂多变国际局势之时,却游离于三国同盟和法俄同盟之外,坚持以国家利益为宗旨,实施远交近攻战略,与亚洲崛起的日本谈判签订了《英日同盟协定》。这种"先亚后欧"的外交战略抉择,是英国长期以来奉行"光荣孤立政策"外交的重大调整转变,也是英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国家实力的具体体现和均衡理论的延续和发展。

    2008年06期 v.13 29-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5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福康安在西藏

    卢永林;

    清代非常著名的人物福康安一生在战场上叱诧风云,在他的战绩中没有失败的记录。就这样一位乾隆皇帝非常器重的人物,很多人只知道他在战场上是一位杰出的武将,却很少有人知道他还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他这方面的才能在他平定廓尔喀后参与制定《钦定藏事章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为清朝中央政府更好地管理西藏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本文就其在政治方面的才能联系他在西藏事务中的表现作一表述,帮助我们全面了解这位清朝历史上的风云人物。

    2008年06期 v.13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8K]
    [下载次数:2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生的祈求——青海热贡浪加勒柔的动因考察

    贾一心;

    每当时令代序到农历六月,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的诸多乡村就进入到一个祥和、欢快、和谐、幸福的季节。在实地调查和文献印证的基础上,通过访谈、分析,认为浪加勒柔是在娱神表层下,对鲜活生命的不懈追求和美好幸福希冀的直观书写。

    2008年06期 v.13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1K]
    [下载次数:5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从“香草”的美学意蕴看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结

    效天庆;

    屈原融合了香草在南北文化中不同的美学意蕴,并将其人格化,奠定了后世文人的人格审美观,形成了一个源远流长的香草审美传统和文学创作传统。

    2008年06期 v.13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聊斋志异》中狐意象的文化意蕴

    唐莉;

    中国古代小说中的狐意象,源于远古时期先民的图腾崇拜意识。两汉时期,它呈现出瑞兽和妖兽的双重身分。从六朝到唐代,狐在被神化和妖化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向人的方向发展,逐渐获得人的外形和气质。到了明清时期,文学作品中狐的形象和内涵更加丰富多彩,其反映社会生活的广度和深度也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聊斋志异》中具有人形美、人性美、人情美的狐意象,既是作者寄托情感、慰藉心灵、超越现实、实现生命价值的载体,更是那个时代社会、文化状况的反映。

    2008年06期 v.13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65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评谭家健先生《中国古代散文史稿》

    宁俊红;杨齐;

    在一批系统研究中国古代散文史的专著中,谭家健先生的《中国古代散文史稿》又是一部力作,全书在对中国古代散文史发展规律及散文史研究方法的探索上,体现出向古代散文实际的回归。

    2008年06期 v.13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7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常小莉;

    所有的教育者都希望受教育者成长为一个有能力的人,所有的家长都盼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有用有能力的人,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能力呢?应该说是自立。

    2008年06期 v.13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1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欲望的悲剧、爱情的哀伤——评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罗桂保;陈美龄;

    《洛丽塔》是俄裔美国作家纳博科夫的代表作,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批评界普遍认为的后现代经典之作。小说描写了一个中年男子和一个十二岁少女之间的畸型恋情故事,由于他们的相遇、相知、结合出于各自不同的目的,注定了他们只是擦肩而过的两个人。但是又机缘巧合地在欲望这一点上找到了共同语言,两人各怀鬼胎,最终双双坠入欲望的谷底。这是欲望的悲剧、爱情的哀伤。

    2008年06期 v.13 5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9K]
    [下载次数:8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生死咫尺间 因缘无处问——托马斯·哈代叙事诗《针线盒》的音韵和叙事解读

    喜慧超;

    从文体学角度分析托马斯.哈代的叙事诗《针线盒》,从音韵和叙述手段两个层次揭示诗歌主题和哈代的创作思想,认为诗行结尾韵脚元音和辅音的不均衡分布揭示出哈代的悲观主义宿命论思想。此外,诗人通过选词、大量的直接引语、衔接和话轮转换这四个叙述技巧,将戏剧性植入日常琐事。

    2008年06期 v.13 5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K]
    [下载次数:1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语言研究

  • 三声调方言临洮话的语音系统

    张文轩;邓文靖;

    本文归纳了三声调方言临洮话的语音系统,详细介绍了它的语音、音韵特点。

    2008年06期 v.13 59-60+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K]
    [下载次数:2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试述“日”的前缀性质及其它

    李映忠;

    普通话中,"日"在"日"类词语中的含义非常整齐:除"日本"一义外,它主要表达"太阳"义及与之直接相关的"一昼夜"、"白天"、"每天"等义。与此截然不同的是,在各地方言中,由"入"音转、渐渐和"日"读音趋同后改用"日"来记录的动词"日"以及由此泛化和虚化后产生的新用法异常活跃。由于方言调查词表的影响,《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各分卷的多数编纂者未能给予此类用法足够的重视①。在许宝华主编的《汉语方言大词典》中,收列的此类词条多达133个。遗憾的是,编者未能对这些词例进行穷尽式的分析,以至于未能在"日"字条后将前缀用法列出,而且出现了一些相关失误。本文拟对许书中的问题全面讨论。

    2008年06期 v.13 61-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调侃”及“自、鼻”等诸字考释

    吴正中;

    "调侃"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个富含哲理的褒义词。"自、鼻"系同一个字,"自"是"鼻"的初文;"皇"是王之始者;秦始皇因"辠"与"皇"形似而改"辠"为罪字,系"改字之始"。

    2008年06期 v.13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元曲选》宾白选择问句考察

    常萍;

    《元曲选》宾白的选择问句以使用关联词为主要形式,由"是、可是、也是、还是、也、却是"等关联词构成不同的选择问格式。我们通过对《元曲选》宾白的穷尽性调查分析,认为其选择问句具有如下特点:关联词比现代汉语丰富,其中"是、可是"出现频率较高;选择问句的格式比现代汉语复杂。

    2008年06期 v.13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教育原点与大学人文教育诉求的对接——大学人文教育探究之教育篇

    雷岩岭;马金峰;

    目前,如何实施、落实"中国大学人文教育"新理念已经成了国内许多大学面临的共同课题。我们发现,蔡元培先生提出的"实体世界"的教育理念与当今大学生的人格教育和学校教育者及管理者的宽容教育之间其实可以构成新的三位一体的开阔性人文性的原点教育构架。

    2008年06期 v.13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大学生素质教育多媒体WEB专题数据库”的建设

    方晓春;王兆惠;李珍;

    探讨"大学生素质教育多媒体WEB数据库"的建库原则、收录内容及技术要点。

    2008年06期 v.13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认知结构理论的扩展化:自我调节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

    曾碧;

    认知结构理论的扩展化时期,众多认知心理学家不断扩充认知结构理论,对认知结构的过程和机制进行了具体而细微的研究,为真正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广泛而具体的指导。自我调节学习近20年来得到了广泛关注,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热点,自我调节学习是有效地进行学习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能够促进学习在新情景中的迁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过程中存在三个影响因素即个人、环境和行为。自我调节学习的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结构理论在扩展化时期发展的重要代表之一,是指在学习活动中建构自我调节学习的理论。这些理论包括四方面的内容:即自我能力理论、努力程度理论、学习任务理论和学习策略理论。

    2008年06期 v.13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K]
    [下载次数:5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大学生弱势群体救助正当性的思考

    李军;

    不论是从伦理视角、教育视角,还是从政治视角,对大学生弱势群体的救助都有着深刻的正当性。它是人道主义的彰显、受教育权的要求、教育公平的寻求、社会稳定的需要。

    2008年06期 v.13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意义

    柴楠;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对话、交流、合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对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平等、理解、信任和民主关系下的师生、生生间在思想、情感和精神上发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师生与文本间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对话教学的实践过程,反映出对话教学具有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和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等特征。

    2008年06期 v.13 84-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6K]
    [下载次数:6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9 ] |[阅读次数:0 ]
  • 语文教学中的“空白”艺术

    龙彩虹;

    从理论和实践(操作)层面探讨"空白"艺术问题,追述"空白"这一古老的美学概念的审美特性。中国古代的"空白"是一个模糊而无限的概念,文论家认为"空白"的审美效应是由"道"的性质决定的;从操作层面看,"空白"是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法,语文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把它嫁接到语文教学中,阐述"空白"在语文教材(文学文本)和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审美和实践意义。

    2008年06期 v.13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下载次数:10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因素及应对策略研究

    何浩;

    对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因素及存在的的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就其产生焦虑的原因及如何避免、减轻和消除少数民族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的方法进行探索、研究非常必要。

    2008年06期 v.13 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23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陇南市农村幼儿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策略

    牛桂红;

    陇南市由于自然条件与经济条件的欠缺与落后,造成了教育的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幼儿教育。分析陇南市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阐述大力发展陇南市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重要意义,并提出相应的思路与对策。

    2008年06期 v.13 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K]
    [下载次数:2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英语听力教学与元认知策略培训

    姚小淑;

    听力策略培训能提高英语学习者的听力能力,元认知策略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策略。本文将探讨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如何培训学生的元认知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2008年06期 v.13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1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大学英语教学

    赵小麒;姚小淑;

    大学生自主性英语学习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大学英语教学的效果,通过对自主性学习理论的综述,论证了自主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对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性,从而对大学外语课程的教学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2008年06期 v.13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儿童绘画学习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张亚玲;

    儿童绘画是儿童表达情绪、情感和理解事物的一种方式,它反映着儿童对周围世界的认识程度,儿童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所表现出来的绘画特点与他们的心理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对儿童绘画教学指导的实践经验和儿童美术教育理论的指导,分析儿童绘画与儿童的心理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可以促进儿童绘画水平提高的科学方法。

    2008年06期 v.13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12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略论高师声乐课的有效教学模式

    何卫;韦亦珺;

    将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声乐课分为基础和提高两个阶段,并分别采用集体课和个别课形式进行,既提高了教学效果,又有效地应对了高师扩招带来的师资紧缺问题,这是对高师声乐课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尝试。

    2008年06期 v.13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构建和谐社会与幼儿园的使命

    南钢;郭文霞;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我国教育体系根基的幼儿教育,更是直接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成败。联系目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从促进和谐意识培养、营造和谐人际氛围、推动和谐校园建设三个方面对幼儿园的使命与责任进行了论述。

    2008年06期 v.13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9K]
    [下载次数:6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肖邦《升C小调圆舞曲》的音乐特征探析

    郑雅心;

    从创作背景、曲式结构与创作特点三个方面,对波兰"钢琴诗人"肖邦创作的二十一首圆舞曲中的《升C小调圆舞曲》(Op.64-2)进行了初步的分析研究,从中可以体会肖邦创作中的浪漫主义时代风格。

    2008年06期 v.13 113-11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3K]
    [下载次数:13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民间美术色彩对比与现代平面设计的融合

    魏颖艳;

    民间美术色彩有其显著的特征,通过对民间美术色彩对比的简要分析和类比,可以发现民间美术色彩对比和平面设计存在必然的内在关系,并且二者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显示出设计回归本土传统美术与现代艺术元素的融合。

    2008年06期 v.13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3K]
    [下载次数:2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音乐的演奏意念

    黄尚宝;孔繁昕;

    人类的一切有目的的行动都是以意念为前提所产生的。在一切表演活动中,意念是以意、意象、意境为前提的,是以演奏者的主观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为前提的,音乐演奏需要演奏者对客观世界的审美体验进行提炼和再创造,表演出新的带有演奏者自己的"烙印"的音乐艺术。

    2008年06期 v.13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下载次数: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甘南藏族图案特色与运用

    李云峰;

    图案艺术作为一个民族文化、意识的反映,它流露出来的是一个民族的真情实感。藏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在创造自己民族文化的同时,学习并吸收了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吸收消化的过程中,又注入了自己本民族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使之成为具有本民族心理、地理、生理特点的文化瑰宝。

    2008年06期 v.13 12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粟特文化对北齐佛教艺术的影响

    崔峰;

    在陆续发现的一批北齐墓葬中,我们可以看粟特文化曾经对中原地区产生过重要影响。这种影响也发生在同时代的佛教艺术中。在遗存的北齐石窟以及青州、临朐等地出土的北齐佛教造像中都曾受到粟特文化的影响。北齐造像新样式就是结合了当时绘画风格变化而来的,这种画风变化与西域粟特画风的传入是密切相关的。当时的北齐皇室内部就有"尚胡"的风气。

    2008年06期 v.13 124-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下载次数:7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禅宗思想与现代西方心理治疗流派关系解析

    安容瑾;

    从禅宗的由来、主要思想为出发点,分析禅宗与现代西方各心理咨询流派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将禅宗思想融入中国心理咨询与治疗实践,实现心理咨询本土化的可行性。

    2008年06期 v.13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2K]
    [下载次数:7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熔铸古籍编撰精粹——评《中国古籍编撰史》

    罗粤民;龙小花;王彩;

    <正>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代文化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为中华民族积淀了独特厚实的文化基础。图书编撰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从事图书编撰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三四千年的悠悠岁月中,我国涌现出了成千上万的图书编撰家,同时,数以百计的官修书目,又记载了古代图书编撰的丰硕成果,这是一笔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认真总结古代图书编撰的历史经验,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繁荣当代图书编撰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曹之老师的《中国古籍编撰史》正是通过对古籍编撰的研究,力图总结其理论与方法,古为今用,推动当代图书编撰事业的发展。

    2008年06期 v.13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