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语言学

  • 绩溪华阳话的声调格局

    栗华益;

    绩溪华阳话有六个单字调,采用传统方法描写的华阳话单字调调值存在分歧。通过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确定了华阳话单字调的实际调值,并对其声调格局中存在的分歧做了解释。华阳话中六位发音人的阴平、阳平、阴去和入声的不同调值是声调格局中同一调类的调位变体。上声有完整的曲折调[212]和调头没有降下来的[12]、调尾没有升上去的[211]三种调位变体。阳去因为受普通话去声的影响由低平[22]放低声调曲拱走向变成缓降的[21]或[322],然后再提高调值、加大曲拱的跨度变成[31];而阴平为了保持声调格局的平衡就从原来的低降调[31]变成高降调[51]。

    2007年06期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7K]
    [下载次数:3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清白话小说词语例释

    黑维强;

    本文选取目前收录词语最多、释义最全的《汉语大词典》没有收录而在明清白话小说中较广泛使用的词语若干条进行解释,或对《汉语大词典》收录而释义不全或释义有误的词语进行补释或订正。同时列举了《汉语大词典》收录而例证晚于明代的词语数条。

    2007年06期 7-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甘肃临夏话的虚词“着”

    张建军;

    文章通过大量例句,对临夏话虚词"着"的用法进行描写,并尝试结合一定的句式加以探讨,进而结合历史文献材料,对"着"的各种用法加以解释。临夏话中"着"体现了不同的历史层次。一方面保留了"着"除完成貌标记之外的历史文献中出现的其他全部用法,一方面又多了语气词用法和表"…的时候"两种新用法,为"着"在汉语方言中的用法增添了新的内容。

    2007年06期 12-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文学研究

  • 人体生命的自我反观是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生长点

    梁枢;

    本文认为中国古代儒道两家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都是从人体生命与心灵的独特修习实践作为最根本的起点的,中国古代文化中重要的哲学范畴之一的"德"正是对这种修习实践方式的独特的概括和表达。"德"不仅仅是一种高远的思想,它同时更是一种踏实的实践功夫,是人的生命和心灵联系于宇宙自然、联系于社会、人伦的独特实践。有了这种独特修习方式入手的实践,才有可能洞达宇宙、自然、人生的本真之理,才有可能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德"这个带根本性的哲学范畴所涵盖的思想精髓,由此才能进一步理解"道"和"德"的关系以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价值所在。

    2007年06期 1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西周礼乐文化的社会基础探析

    周晓明;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度产生于商代后期,发展以及成熟于西周。确立于宗法制度基础之上的礼乐文化,几乎渗透到了西周社会的各个阶层,并对古代中国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007年06期 20-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左传》释梦的心理透视及其文本之梦对后世的影响

    陈振兴;

    通过对《左传》记录的文本之梦进行分析,认为潜存的巫史文化传统是其释梦的土壤。另一方面,《左传》对梦的阐释就是按照某种生活逻辑和事理逻辑,结合对人的心理活动的体验进行再加工,从而展现出人物潜在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思想性格。《左传》这种梦叙述的文学手法是梦文学的滥觞,对后世的史学和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007年06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5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李白狂放气象成因探讨

    安奇贤;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的魅力就是盛唐气象的魅力,他诗歌中透露出的狂放气象是盛唐气象中最绚丽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其狂放气象形成原因的探讨还比较零散。李白胡化血统的家世,批判性的崇儒意识,唯侠是命的气魄,从道归隐的遐思以及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是促使其狂放气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2007年06期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4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论杜甫个性之“狂”及其表现

    傅满仓;李艳辉;

    杜甫由于其诗内容的丰富、形式的多样引起历代学者研究的兴趣,然而其个性中狂傲的一面却很少有人正面触及,本文从狂与诗酒、狂与诗体、狂与诗情三个方面对杜甫的个性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进行再探讨,以期对进一步理解杜诗有所补益。

    2007年06期 32-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2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汤显祖的“梦幻剧场”及其人文关照

    焦凤翔;

    通过解构文本来分析汤显祖的社会人生体验在"临川四梦"中的艺术折射,剖析"梦幻剧场"独具的运思匠心,探讨内蕴于其中的深厚久远又浪漫温情的人文关照。

    2007年06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孝道”思想对司马迁著史的影响

    李杰;

    司马迁在忍辱著史的艰难历程中,人们偏重于对其逆境中进取行为的论述,轻于"孝道"思想对其著史的关注和研究。司马迁遵从家世传统和父亲遗愿的孝道思想对完成《史记》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他把父亲临终时的遗愿和嘱托作为最大的孝道来完成。

    2007年06期 38-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寻找古籍整理和地方文学遗产发掘的平衡点——蒲向明《玉堂闲话评注》评介

    苏自勤;冉耀斌;

    蒲向明专著《玉堂闲话评注》,是五代王仁裕笔记小说《玉堂闲话》目前最完整、可信的辑佚本,填补了小说研究的空白。作者努力寻找古籍整理和地方文学遗产发掘的平衡点,使之成为展现陇土文化底蕴的力作。辑录、校订尽量吸收最新成果,同时,力争纠缪,从蛛丝马迹中剔除疑点。注疏使一般读者能了解到作品的背景及考证所得的相关信息,避免孤立、简单地释词义,对于阅读文本更显实惠。评记在文献性和文物性视域的开掘和拓展上用功较多,某些方面又有重新发现,是继传统古籍整理的成果显现并且又对发掘地方文学遗产做出的卓越贡献,有着很好的平衡点:学术的努力和地方文化建设的共存一体。

    2007年06期 42-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藏族丧葬文化中的关怀意识

    侴佳琪;

    人类是惟一能够在活着的时候意识到自身终将会死的动物,在面对生与死的巨大困扰时,有什么来助人度过人生的难关?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生死观来引导人们投身某种关怀,减轻死亡的痛苦,确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藏族的丧葬文化中,存在着一种深刻的对死者、对死者亲人以及对生存环境的关怀。了解这种关怀意识,有助于我们审视自身,正视死亡,珍视生命。

    2007年06期 46-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4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河西民间歌谣的民俗阐释

    谢正荣;

    甘肃河西民间歌谣丰富多彩,仪式歌谣、诙谐歌谣以及一些另类歌谣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科学解读这些民间歌谣将具有深远的民俗意义。

    2007年06期 49-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对文学审美特性问题探讨的一次历史回顾

    李映冰;

    因为最近学界又在探讨文学本质的问题,而在历次关于文学本质的争论中,"审美"似乎又总是被论证、维护、或者被批驳的核心对象,因此,回顾这一问题的历史成因并梳理分析不同的表现形态,也许会对我们今天关于文学本质的理解认识产生一点积极的意义。

    2007年06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荒诞·虚无·自欺——《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别解

    王骁勇;

    对于茨威格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女主人公的"痴恋"状态,国内学术界总体上褒多贬少,概有"心灵激情说"、"人道主义悲剧说"和"异变心理说"等。但就笔者看来,"陌生女人"的所谓"激情"背后更为深层的东西是作家的某种心灵体认——一战后西方人荒诞、虚无的悲剧性存在状况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自欺"的热狂。存在主义者认为,自欺构成了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依此观点审视,茨威格式的"激情"实为一种高度的精神自欺。

    2007年06期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K]
    [下载次数:2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谈《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罗贤卿;

    纳撒尼尔.霍桑(1804—1864)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浪漫主义小说家。长篇小说《红字》是霍桑最杰出的代表作。作品中艺术手法的运用独具匠心,尤为突出的是象征手法的运用使《红字》成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2007年06期 60-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9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陈染小说的女性主义解读

    王鹍;

    在传统的男权文化模式里,女性的经验世界被层层的屏障所覆盖,女性的形象被涂改得面目全非。在九十年代的女性创作中,陈染走出男权文化的藩篱,打破男权话语禁忌,用女性话语重塑了女性新形象。然而,这种纯粹的女性私语空间,不免又使女性意识陷入了孤芳自赏的自恋境地。因此,只有开拓更深远的文化视野,提升更高的精神维度,女性主义文学才会更加独立、成熟。

    2007年06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4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试论“花儿”的称谓、起源与发展

    吉文莉;

    花儿及其被称为少年和山歌、牡丹的由来。花儿起源于公元4世纪的河州鲜卑族中,开始发展于南北朝时期,基本成熟于唐宋元时期,广泛流行于明清时期。

    2007年06期 67-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6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浅析中国历史上的皇族画家

    蒋高军;

    在中国封建社会,统治阶层用美术歌功颂德、教化民众、装扮生活。皇族成员作为画家参与美术创作,他们中有的是皇帝,有的是皇族成员,有的是亡国皇族的成员,尽管都具有皇族的血统,却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有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了不同的艺术风格,表现不同的人生理想和审美趣味。由于其特殊的身份地位对美术的发展、繁荣有重要的意义,他们的绘画风格和思想理念引领后人,影响一个时代,波及后世。对中国绘画史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留给今人丰富宝贵的艺术遗产。

    2007年06期 70-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美术教学中美术理论学习的重要性

    高宇琪;

    美术理论是对绘画技法实践的总结和概括。美术教学中常常忽略美术理论的学习。实际上美术理论的学习对于绘画语言的发现有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2007年06期 72-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现代设计的误区——手绘依然重要

    甘晓英;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绘画设计在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新的变革,计算机绘图已广泛而深入地运用于各个设计领域。它作为一项先进的技术,在具备众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许多的负面效应,使部分设计者对其过分依赖,忽视对基本功的训练,导致惰性思维的产生。而手工绘图虽然传统,却是开拓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所以电脑终究不能代替人脑,设计者不能盲目地追求潮流,只有在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的前提条件下,利用其优点,互助互利,平衡发展,才能作出更好的作品。

    2007年06期 74-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以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准备为契机,全面提升我校本科教学质量

    梁延堂;海存福;

    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对我校发展来说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是对我校本科教学、人才培养工作的一次检阅,也是对学校教职员工业务水平、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的一次全面考核。因此,向兄弟院校学习评建经验,抓住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准备这一契机,进一步明确办学指导思想,提炼办学特色,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深化教学改革,全面加强各项评估指标建设,向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良好"的方向努力就显得必要而迫切。

    2007年06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K]
    [下载次数:9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种文化视野下儿童自我意识培养之比较

    马忠丽;郭亨贞;

    在中西方两种迥然不同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背景下,中美两国在对学龄前儿童的自我意识培养方面具有各自不同的风格和特点。文章通过对两国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比较及其产生差异的原因探析,以期促进我国学前教育机构对儿童自我意识培养的完善与发展。

    2007年06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0K]
    [下载次数:6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及其培养策略

    王莉萍;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随着基础教育改革进一步推进,专家型教师成为学校教育的骨干力量,培养专家型教师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怎样才能成为专家型教师呢?本文先对专家型教师进行界定,接着探讨了专家型教师的特征及培养专家型教师的策略,以期为广大想成为专家型教师的普通教师提供借鉴。

    2007年06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6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9 ] |[阅读次数:0 ]
  • 民族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关系研究

    傅千吉;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高等院校必须加强教学和科研两个环节,教学是基础,科研是结果,两者有机的结合,协调的发展是民族高等院校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途径。

    2007年06期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陇南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的构想

    张永权;

    随着美术新课程的全面推行,小学美术教师则成为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的中坚力量,美术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广大美术教育工作者用毕生的精力去探索、研究。现以甘肃省陇南地区为例探讨农村小学美术校本课程开发,利用地域优势开发美术校本课程;借助历史遗产开发美术校本课程;传承民族文化开发美术校本课程的思路与构想。

    2007年06期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和谐社会建设中的教育责任

    王基;

    和谐社会是人性健全、追求卓越的社会。教育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主要方式,其作用是引领人生,着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人全面发展,产生对人性健全、人生卓越的强烈追求。

    2007年06期 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重代码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有效性的实证研究

    靳琰;张梅;

    词汇、语音和语法是语言学习的三大基本要素。其中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关系到英语学习者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能力的提高。本文探讨了双重代码理论在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有效性,对提高中学生词汇记忆具有重要意义。

    2007年06期 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6 ] |[阅读次数:0 ]
  • 大学英语教学中语言与文化关系的认识

    杜林芳;

    语言既是人类共同的交际手段,同时也是文化的载体。文章阐述了语言及其所属文化的内在联系。同时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语篇认识,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达到与文章作者的共鸣。

    2007年06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政治·经济与法律

  • 高校民主党派实施民主监督职能作用探讨

    王汝锋;

    民主监督是民主党派的主要政党职能,是民主党派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加强和推进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工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执政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新世纪赋予民主党派组织的一项艰巨而又光荣的任务。积极探讨高校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职能作用,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意义重大。

    2007年06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论我省区域文化心理特征与城乡和谐社会建设

    陈利民;叶小平;吴俏燕;李志魁;

    甘肃省地处西北,地域狭长,自然环境复杂多样,民族成分齐全,历史文化悠久,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不同地方的人们因为历史、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区域文化心理差异很大,这对我省的城乡和谐社会建设具有直接的影响。通过区域文化素质的提高,缩小城乡文化心理差异,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2007年06期 103-1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甘肃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策及措施研究

    寇凤梅;冯小琴;陈玲;

    紧密结合甘肃省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提出符合甘肃省情的建设新农村的政策和措施,探索出一条比较符合省情的新农村建设发展之路。

    2007年06期 106-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浅析青少年犯罪的相关法律问题

    刘明湖;朱玲;

    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现代社会犯罪中一个越来越突出的问题。青少年犯罪不仅人数增多,而且涉及面广。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的进一步确立,以及与之相伴产生的失业、教育产业化、贫富差别悬殊等问题,社会矛盾日益加剧。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2007年06期 109-1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2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潘丽平;张鹏;

    近年来我国的旅游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已成为21世纪的一项"朝阳产业"。但与我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趋势相比,我国的旅游法制尤其是旅游立法状况还相当滞后,这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而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不完善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之一。本文拟就我国对旅游者合法权益保护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完善措施。

    2007年06期 112-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2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其他

  • 汉族与藏族家庭结构变迁之比较

    李卫平;

    随着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我国的家庭结构正在悄然发生着变迁,这些变迁又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然而,藏族家庭结构的变迁有其自身的特点,并对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对藏族与汉族家庭结构变迁进行的比较来揭示藏族家庭结构的特点,并说明它对藏族地区经济社会及其文化观念的影响。

    2007年06期 115-1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全球化语境中中国译者的角色

    曾建国;

    从有关翻译的几个问题入手,在此基础之上说明翻译工作者和中国翻译在全球化过程中应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巨大责任。

    2007年06期 118-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皮尔士的语言符号观及其对符号学翻译观的贡献

    赵粉琴;

    通过较为系统地论述皮尔士对符号问题的探究及其符号学思想,可以看出皮尔士对符号学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由于符号学研究与翻译研究很相像或多多少少有相似之处,皮尔士的符号学思想给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从符号学角度探究翻译的论著也不胜其数,极大地丰富了翻译研究,出现了符号学的翻译观。

    2007年06期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K]
    [下载次数:35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校管理的行政化应该改革——试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市场化取向

    马立涛;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高等学校在各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与高校本身应该具有的功能与作用相比,仍存在很多的问题。主要问题是政府与学校的关系还没有处理好,表现出大学管理的行政化。本文通过对高校管理的行政化现状和高等学校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产品与服务的性质分析,认为我国行政化色彩浓厚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已经不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高等教育领域有选择地实施市场化运作则是可能的也是可行的。这可能是有效的改革方法之一。

    2007年06期 125-1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K]
    [下载次数:4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文化消费问题的思考

    胡小爱;

    文化消费是消费本身蕴涵的基本内容,它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文化消费的实质及其特性,阐明只有文明健康的文化消费才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合理规范物质消费行为,才能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

    2007年06期 129-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29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旅游业影响下土族习俗的变化

    石进花;

    根据对互助土族自治县土族的调查,土族的语言、服饰、饮食、节日、礼节等在发生着不同程度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多种多样,但主要原因是其旅游业的影响,他们由过去的农耕生活逐渐向旅游产业为主体的生产模式转化。

    2007年06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