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语言学

  • 由语文词典词性标注引发的思考

    马楠;

    从现代汉语语文词典“词性标注”问题入手,以《现代汉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的标注结果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选取个别特殊成分讨论。主要探讨两个问题:一是词性标注的单位;一是“们”和“者”如何定性。标注词性首先要辨别词与非词。意义整体性和成分黏着性是词的两大显著特征。在现行的汉语语法体系框架内,“们”宜区分为词缀“们”和助词“们,”从而更全面地描写“们”的特点。“者”宜区分为词缀“者”和助词“者”。其中,“者”的助词用法仅在仿古语体中出现。

    2007年03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6K]
    [下载次数:1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凉州方言同音字汇

    黄大祥;

    凉州方言属兰银官话河西片。本文描写凉州方言方言的语音系统,内容包括:①凉州方言的声韵调;②凉州方言同音字汇。

    2007年03期 5-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43K]
    [下载次数:3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陇南市礼县方言声韵调及其特点

    白莉;

    陇南市礼县方言中有声母30个,韵母40个,声调4个,本文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并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分析了礼县方言的特点。

    2007年03期 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3K]
    [下载次数:1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论词语活用与相关的几种修辞手法

    王小敏;

    词类活用的现象,修辞学家称之为“转品”或“转类”。实际上,词语活用还有更为宽泛的含义,它们或多或少都与修辞手法相关联,如词语的借用与借喻、别用与别解、仿用与仿拟、缩用与节缩及词语的拆用等情况,就是最好的例证。词语活用既是对词语功能的发挥,对词语意义的丰富;同时作为特殊的修辞手段,它们在书面语和口语表达中起到了渲染词彩、增强语言表达效果的作用。

    2007年03期 15-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7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文史研究

  • 关于文学艺术本质与特征问题的再探讨——与董学文、马建辉、李志宏等同志商榷

    梁胜明;

    针对董学文等同志认为“把文学简单界定为一种意识形态,并不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意”;“说文学的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可能更贴切些”;“用‘呈现在语言中的审美意识形态’来界定文学是欠妥当的”等观点,论证了把文学精确地界定为意识形态,就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原意;把文学界定为“社会意识形式,”就会掩盖文学本质属性中的主导方面;“审美意识形态”比较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学的本质与特征,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

    2007年03期 18-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K]
    [下载次数:2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精神分析理论与中国现代历史小说

    杨若蕙;权绘锦;

    在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和冲击下,中国现代历史小说不仅扩大和深化了表现领域,获得了批判传统文化的理论支持和精神资源,而且改变了传统历史小说注重情节演绎的叙述模式,拓宽和丰富了历史小说的写作途径与探索空间,实现了历史小说在文体和审美形态上的创新与多样化。

    2007年03期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文学语境下的“兴观群怨”说

    张志梅;贾伟;

    “兴观群怨”说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学思想,它作为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其社会功用价值对中国当代文学创作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与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兴观群怨”说内涵的深入分析,指出其在当代文学创作中的具体体现以及其在当代文学语境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认为“兴观群怨”说在当代文学创作中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2007年03期 28-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之比较

    薛海峰;南瑛;

    比较中国古代神话与希腊神话的差异性,探究神话中反映出的中西方不同的地理环境、民族心理、民族文化以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特征

    2007年03期 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19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双性同体,两性和谐——论《紫色》中的“双性同体”思想

    于静;王景迁;

    艾丽斯.沃克(Alice Walker)是当代美国文坛颇有影响的黑人女作家,其作品充分显示了她对妇女整体解放的理解和关注。通过对两性关系的思考与审视,她在《紫色》中超越性别的限制与对立,大胆地塑造了一批具有“双性同体”特征的人物形象。本文以文本分析的方式,通过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生存状态的分析来探讨作家的“双性同体”意识,揭示她所宣扬的妇女主义思想。

    2007年03期 35-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7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无地址的信——罗刹女与猕猴结合神话之民族学解读

    马仁增草;

    神话讲述的是宇宙的形成和人类的起源,它包容了宗教、巫术、风俗、艺术、哲学等在内的综合文化现象,具有人类文化史的意义。在藏区广为流传的罗刹女与猕猴结合的神话蕴含着这样的历史真实:早期的藏族先民对于人类起源的认识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并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惊人地吻合,青藏高原上很早就有人类生存,而现代藏族人的先民主要就是土生土长的青藏高原古代居民。

    2007年03期 38-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回族古代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兼评《元代回族文学家》

    丁一清;

    结合《元代回族文学家》一书,对回族古代文学的产生时间、范围、评价尺度等问题提出个人看法,同时对元代回族文学的自觉化现象进行分析,指出汉族文学和伊斯兰教教律是影响回族古代文学形成的主要元素,对汉族文学的过继和民族文化心理是回族古代文学的主要特征。

    2007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0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道中庸”的陶渊明

    高原;

    陶渊明最高妙处、最难以企及处是其于人生所行之中道:在人生实践中的精神追求及诗文创作的主题意蕴与艺术表现手法等许多方面他都真正做到了无过亦无不及。“乐天之诚”与“忧世之志”并行不悖,“情怀激荡忧愤”与“吐属温雅蕴藉”融然为一,“品格高迈超旷”与“性情平易慈祥”共举不二,以及“平淡朴素”与“警策绮丽”妙合一体。这也许是“定位”陶渊明其人其诗价值与意义的最关键视角。

    2007年03期 4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吴伟业《梅村诗话》的特色及其《诗话》创作中的几个问题

    张毓洲;

    与历代其它诗话相比,吴伟业的《梅村诗话》有其显著特色。出于某种顾虑,作者在创作《诗话》的过程中对所品评的诗人进行了严格筛选,确定了十二人,同时通过对他们的事迹和诗歌创作情况的介绍,表达和寄托了作者的某些意愿。

    2007年03期 50-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0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柳宗元《永州八记》审美心理透视

    王峰;

    柳宗元的《永州八记》真实地呈现了一个封建社会的被贬谪文人在放逐过程中独特的审美心理,这种心理主要体现在作品中对物之奇,景之幽,境之清,造物之出神入化的诧异与惊叹。由此,审美客体成为审美主体心理感受的投射物,审美心理也因客体的变化和自我积极努力的调整而呈现出了不同的变化层次,这种心理变化又决定了对《永州八记》景物的不同印象。在这种心理透视中,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家的心理由不平衡、不稳定渐至冷静、和谐统一。

    2007年03期 54-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秦嘉、徐淑生平著作考

    温虎林;

    东汉作家秦嘉、徐淑夫妇的生平事迹,包括二人的籍贯、生卒年及其作品流传等等,还存在不少疑问,有必要对其进行辨析。

    2007年03期 56-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英藏古藏文占卜文献述要

    房继荣;

    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其第二次中亚考察中获得了大量古藏文文献,本文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占卜文献是其中重要一类。

    2007年03期 59-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1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明代甘肃书院述略

    陈尚敏;

    明代书院是在明中后期官学衰微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这一发展背景使明代书院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但基于惯习,明代书院还是保留着传统的办学理念和制度特点,使书院依然是明中后期最有活力的教育形式,扮演着批判当时教育弊端,提供新的教育经验的先导。书院的官学化使书院教育能够得到官方的支持,这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更有着积极的意义,明代甘肃始有书院,在很大程度上是书院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

    2007年03期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下载次数:42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5 ] |[阅读次数:0 ]
  • 诗歌翻译中的审美符号转换

    孙晓芸;

    成功的诗歌翻译要求在目的语中重现原作特殊的形式及意蕴,译者不仅要传递原诗的信息内容,而且要达到审美效果的等值转换。审美符号能否有效转换是衡量译诗好坏的标准。本文以莫里斯的符号学理论为基础,探讨了在诗歌翻译中审美符号转换的前提及不同的转换方法可能带来的不同审美感受。

    2007年03期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21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唐代中后期宦官权力及其政治影响

    李锋敏;

    宦官就其职责而言本与国政无涉。安史之乱后,唐代的政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于是为加强皇权,进而提升宦官权力。宦官在唐中后期不仅掌握军权而且掌握政权,形成权倾一朝的局面,对唐代中后期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2007年03期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11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艺术研究

  • 浅析宋元时期服饰面料纹样的变迁

    胡玲;

    王朝的更替、统治阶级的思想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了宋元时期服饰面料纹样特点,而辽、金、西夏等民族的入侵,从另一面也使得当时服饰纹样颇受少数民族影响,这是长期民族交往融合的结果。

    2007年03期 72-73+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5K]
    [下载次数:66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立体空间的线——西方传统绘画中轮廓线的造型特征

    乔大林;

    就西方传统绘画中的外轮廓线的造型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分析了一些绘画大师对外轮廓线的处理手法,揭示出西方传统绘画外轮廓线的本质特征——“立体空间的线”。

    2007年03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K]
    [下载次数:2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平面设计中色彩对消费心理的影响

    魏颖艳;

    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国际交往越来越频繁,人们对色彩的效果有了刻意追求和需要。这种时代背景反映在平面设计中,就使色彩对消费心理的影响,比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能显出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从色彩情感、色彩意象、色彩调节、色彩与生活等几个方面研究人们不同类型的消费心理,探究平面设计中用色彩表达消费心理、用色彩刺激消费的一系列心理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007年03期 77-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5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无意识与美术教学

    闫宏伟;

    在通常情况下,意识是某项活动的主导方面,而另外一些方面则似乎是在无意识状态下自动完成的,这在艺术创造中尤为明显,美术教学应注重无意识的培养。如果事无巨细都有意识加以限制,人们是很难完成一些高难度复杂动作的。

    2007年03期 80-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影响甘肃民间非物质文化遗产流失的因素探析——以松鸣岩花儿发展为例

    薛忠;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人类以口传方式为主,具有民族历史积淀和广泛代表性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像松鸣岩花儿这样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遇到很多新的情况和问题,面临严峻的形势。因此,我们紧急呼吁通过制定一些措施保护松鸣岩花儿。

    2007年03期 83-8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钢琴教学中手指的能力与训练

    赵静;

    钢琴弹奏中手指的能力和技术,是钢琴技术中最根本和最基础的技术,也是最常用和多用的技术,所以,我们要加强和重视手指能力训练,提高学生的手指能力,打好学生钢琴演奏的基础,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钢琴演奏水平的目的。

    2007年03期 85-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高等教育研究

  • 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思考

    熊炘;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阶段,与此相适应也出现了一批新建的地方性本科院校,应如何“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这就成为摆在每所新建本科院校面前的一个现实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从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科学发展观重要指导意义及实践价值,全面协调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提高教学质量的几点对策等几个方面做了思考。

    2007年03期 87-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教大众化背景下教师育人精神的缺失与重塑

    张玉堂;

    教师的育人精神体现一所大学的精神。然而,高教大众化以来,随着高校内部体制的深刻变革,同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的育人精神出现了某种缺失,这种缺失很不利于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在界定教师育人精神的基本内涵、分析造成教师育人精神缺失的主要原因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对策思考。

    2007年03期 91-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中国大学英语学习者被动结构使用不足现象——一项基于CLEC的研究

    李睿;

    以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为基础,用语料方法分析了中国大学学习者被动结构使用不足现象,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的被动结构特点的分析,将被动结构使用不足归因为目的语动词知识完备性和母语负迁移。

    2007年03期 94-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9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大专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之我见

    江岁云;

    评价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传统的考试带来的负面影响有目共睹,而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形成性评价的优点、特征及具体的实施,说明了形成性评价运用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性。

    2007年03期 99-1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定西师专英语系英语教育专业学生《精读》课程学习动机的调查研究

    张彩霞;王筱平;

    本文简要阐述了Drnyei的外语/二语学习动机理论,并以其为指导,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等形式,对688名(一、二、三年级)甘肃省定西师范高等专科英语系学生的《精读》课程的学习动机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发现并解决学生在《精读》课程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困难和解决的策略。

    2007年03期 102-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教育与教学研究

  • 如何成为反思性外语教师

    李晓梅;

    目前,反思性教师教育模式日益成为国际教师教育的主流,研究外语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也成为热点。本文将针对反思性教学研究的意义、研究状况、教学原则、教学过程、对外语教学的启示以及如何成为一名反思性外语教师等问题进行介绍和讨论。

    2007年03期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外语教学改革

    洪文梅;

    通过分析日本近年来基于国际理解教育的英语实践与英语教学改革,探讨了国际理解教育与外语学习的关系,得到了我国外语教学应该从国际理解教育出发并且与之紧密结合的新启示。

    2007年03期 108-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6 ] |[阅读次数:0 ]
  • 小学语文教材中主人公性别角色对儿童个性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孙小平;

    我国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存在着男女主人公性别角色不均衡、男性职业层次高于女性、男性在能力及知识等方面优于女性等方面的问题。教材中的男女主人公形象对儿童个性的发展起着思想导向、生活导向、审美导向和角色期待等重要作用,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因此今后在教材编写中,应改变传统的“男主女从”和“男强女弱”的性别观念,保持课本角色男女比例的相对均衡,全面表现两性的社会生活。

    2007年03期 110-11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0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1 ] |[阅读次数:0 ]
  • 走出美术技法课教学的误区

    武尚文;

    在美术技法课教学中,有些教师可能由于长期形成的积习,往往会存在教法和认识上的误区,这不仅不符合美术教学的规律,而且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每位美术教师应加以反思、摒弃。

    2007年03期 112-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现代社会“信息超载”的心理认识与对策

    陈多仁;

    现代信息社会中普遍存在着“信息恐慌”与“信息超载”现象;文章从心理学的角度考察了“信息恐慌”与“信息超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策略:①加大宣传力度,创造良好的网络环境②加强网络管理,促进信息立法完善③缩减个体对外界信息的输入量。④分辨个体真正感兴趣的东西和个体认为应该感兴趣的东西。

    2007年03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20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经济·政治与法律

  • 论我国公有制与市场经济融合的必要性与矛盾性

    杨安平;

    从理论上和实践上阐明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的关系,探索二者融合的必要性和矛盾性,对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03期 117-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17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简论古代雅典商品经济与城市建设的关系

    石莉萍;

    古代雅典文明辉煌发达,成就巨大。本文从雅典工商业经济的发展入手,通过对雅典商品经济的发展特点的分析,对雅典城市建设特点作了初步的探讨。并由此说明没有雄厚的财力和市民的支持,雅典的城市建设只能是一句空话;而城市建设也只有符合市民的利益,才能得到市民的大力支持,才能获得真正的发展。

    2007年03期 119-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与扶贫开发探索

    段耀峰;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任务,给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希望与历史机遇。新时期欠发达地区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以市场为立足点,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新农村建设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迈出更大的扶贫步伐。

    2007年03期 121-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6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不安抗辩与预期违约刍议

    屠建学;高君智;

    源自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制度在我国合同法中首次予以移植并进行了发展,这是两个相当重要而又最容易混淆的的概念和制度,全面分析并予以把握,对司法实践和理论教学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007年03期 124-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特点、原因分析及发展趋势预测

    张飞虎;李天明;韩敏;

    以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基本特点为切入点,从自身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等四个方面科学地分析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深层次原因,并以此为基点前瞻性地分析、预测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发展趋势,为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制定综合防治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2007年03期 127-1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K]
    [下载次数:2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论党的思想路线的发展与指导思想创新的必然联系

    任家宽;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毛泽东同志首创“实事求是”原则,并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从而促成了毛泽东思想的酝酿、萌芽、形成与发展。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邓小平同志根据新的实践将“实事求是”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是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也促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党和国家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将党的思想路线发展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并因此创立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思想路线的发展与指导思想的创新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2007年03期 130-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赵小钧;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理论建设的重大突破,是解决21世纪中国发展大局和前途重大问题的行动指南。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发展文化产业是文化产业与科学发展观理论逻辑关系的必然结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007年03期 133-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