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 解读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

    肖玉珍

    一部党史 ,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调查研究是实现这个结合的关键环节。毛泽东调查研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是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进一步深化 ,是我党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2004年03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1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加强党的建设,为高校发展提供组织保证

    杨晓兰

    新形势下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是高等院校一项经常性的重要任务。如何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 ,切实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员队伍等有关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提出建议。

    2004年03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越对齐梁宫体诗的偏见

    陈振兴

    全盘否定宫体诗的审美价值必然会违背审美形态的嬗变规律 ,暴露出审美视野的狭窄和审美观念的僵化。审美者要消除门户之见 ,要有开放的心胸和眼光 ,才能领略美的多姿多态 ,超越对齐梁宫体诗的偏见。

    2004年03期 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不教才展休明代,为罚诗争造化功——白居易生平、思想与创作道路述略

    蹇长春

    白居易是唐代仅次于李白、杜甫的伟大诗人。其诗文创作数量居唐人之冠 ;思想错综复杂 ,儒释道杂糅。本文以元和十年 (815 )白氏含冤贬江州司马为分界线 ,结合其行年仕历 ,对他的思想从前期激进的民本主义到后期知足保和的中庸主义的转变 ,及其相应地在政治上和文学实践中的表现 ,作了概略而扼要地评述。这对于从宏观角度全面把握白氏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可资参考。

    2004年03期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下载次数:85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梅格即人格 契合两无间——谈苏轼的咏梅词

    李锦煜

    苏轼的咏梅词主要采用遗貌取神的表现方法 ,收到了形肖神完的艺术效果 ,并将咏梅与个人的身世感慨、人格精神结合起来 ,寄托深厚 ,既有对前人创作经验的继承 ,又有自己的开拓之功。

    2004年03期 19-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7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诗歌翻译赏析——读《枫桥夜泊》的两首译文

    金萍

    诗歌翻译的最高原则是“三美”的有机统一。通过这一原则对唐诗《枫桥夜泊》的两首译文从意义、意韵、形式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指出了各自的得与失。

    2004年03期 23-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k]
    [下载次数:78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祖堂集》诗韵考

    韩维善

    2004年03期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薄”是“迫”的通假字吗?

    苏建军

    2004年03期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1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介词

    莫超

    介词是语法词 ,通过它可以探究一种方言的语法特征。跟北京话介词相比 ,白龙江流域汉语方言的介词数量少 ,功能多 ,有些用法比较特殊。不少介词还保存着近代汉语的特点 ,个别介词与藏语有密切的关系。

    2004年03期 33-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k]
    [下载次数:3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7 ] |[阅读次数:0 ]
  • 甘肃会宁方音特点及辩正

    张军民,王骁勇

    甘肃会宁方言的声母、韵母、声调与普通话语音有较大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声母混读现象严重 ,如双唇音混读、舌尖前音与舌尖后音混读、鼻音与边音混读。韵母中缺少un、櫣n、ing、eng、o韵母 ;声调较复杂 ,缺乏一一对应规律 ,总体表现为低平、缓升、少曲、不降的调型 ,俗称腔口不硬。

    2004年03期 37-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k]
    [下载次数:25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老庄思想中“丑”的美学内涵

    王梦湖

    作为美学范畴之一 ,它不是事物自然的形态 ,而是被主流文化所边缘化了的一种文化价值观 ,其本身所蕴含的哲学、美学内涵历来又被主流文化所抹杀。老庄思想中有关丑的美学内涵是对儒家正统美学观念所进行的一次失败了的反叛行为。

    2004年03期 41-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17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庄子·内篇》论析

    郑炜华

    2004年03期 44-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儒家思想在司马迁性格中的地位——兼与李长之先生商榷

    米文佐,傅满仓

    由我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李长之撰写的《司马迁之人格与风格》一书的第七章第六节认为 ,司马迁的根本思想是道家。鄙见以为 ,司马迁思想中确有浓厚的道家思想因素 ,但并不占其思想的主导方面 ,其根本思想依然是儒家。司马迁在李陵一案中的态度和立场及著述《史记》的前后经过足以说明问题。在其一言一行中仍十分明显地体现出儒家仁、义、礼、智、信 ,重修身立命、亲亲、立德、立言、多情善感的思想因素。

    2004年03期 49-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61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3 ] |[阅读次数:0 ]
  • 中共历史上工作重点的四次转移及其影响

    杨建中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所经历的 80多年的征途中 ,由于形势、环境的变化 ,其工作重点曾发生过四次大的转移。而每一次工作重点的转移 ,都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因此 ,认真回顾和探索这四次工作重点转移的伟大意义 ,对搞好今后的革命和建设工作是十分重要的。

    2004年03期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5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创新教育需要教育创新

    路雅丽

    为满足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必须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转型时期 ,从教育观念、培养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与手段以及管理体制等若干要素着手 ,加大教育创新力度 ,以教育创新促进创新教育。

    2004年03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师专学生就业思想教育探析

    瞿顺先

    如何做好师专学生的就业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工作 ,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形势和学生的思想状况 ,应重视抓好对学生的就业形势教育、择业观教育、巩固专业思想教育 ,使学生转变就业观念 ,认准目标 ,找准位置。学校应把思想教育和就业指导结合起来 ,把思想教育和解决就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走校社 (社会 )结合、校校结合、校企结合的路子 ,使人才培养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

    2004年03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探索服务管理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学生公寓管理模式

    张振国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给大学生公寓管理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因此 ,改制后的后勤部门应当坚持以人为本 ,服务管理与思想教育并重 ,积极主动地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做好大学生公寓管理工作。

    2004年03期 61-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语文研究性学习实施的策略

    郭秀红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综合性学习 ,要求语文学习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他们感兴趣的自主活动的空间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为此 ,由语文研究性学习的角度入手 ,从多元对话、综合活动、专题探究三个方面对相关策略的选择与构建进行探讨。

    2004年03期 6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大学生最佳“智能结构”与高校教学改革

    王晓平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完成数量扩张之后 ,发展的重点必须迅速转向质量建设 ,确保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而质量建设的核心之一是人才标准的确定、调整与培养过程的具体实施 ,在此基础上制订培养规格 ,确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因此必须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人才培养高目标着眼、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实施。结合人才成长规律和目前我国人才结构的现状 ,在校大学生的“智能结构”培养 ,关系其未来创造性能力和高水平成就的发挥。良好的“智能结构”是“人才”素质的基础。因此高等学校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应从大学生的最佳“智能结构”研究和培养入手。

    2004年03期 6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汉翻英练习的批改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葛文梅

    汉翻英是现行中学英语课本中的一项重要练习。尽管这项练习长期以来一直是必须完成的训练任务 ,但在学生完成时仍有不少困难。出现这些困难有多种多样的原因 ,因此 ,解决这些困难也有多种不同的方法。只有方法正确 ,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004年03期 68-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英语泛读课的教学

    杨华堂

    英语课的泛读教学主要应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与技巧为主。为此 ,我们在实践的基础上 ,提出一些方法与建议 :诸如预测、快读与略读、按“意群”阅读、“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理解法、使用“板罩” ;适当学习生词、短语 ,适当分析句子、段落 ,背诵等 ,以提高这门课的教学质量。

    2004年03期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6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声乐教学应突出师范性

    杜成颖

    高师声乐教学应加强理论教学 ,改进授课方式 ,注重教学方法和理论联系实际 ,突出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

    2004年03期 75-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k]
    [下载次数:6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校公共英语教学改革及策略思考

    王洪玉

    外语人才规格的变化对大学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立足于时代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审视 ,目前的大学公共英语教学观念滞后 ,模式单一 ,方法和手段落后 ,教师不足 ,已不能满足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急需改革。新的社会需求和现代信息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公共英语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改革要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手段 ,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理念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04年03期 77-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大小课结合声乐教学模式之管见

    魏素萍

    声乐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培养新时期音乐教学人才的要求 ,采用大小课相结合的声乐训练模式 ,有利于树立展示自我的竞争意识 ,有利于营造群体声音环境 ,有利于基本功训练与理论知识传授的有机结合 ,有利于声乐教学与声乐见习融合为一。

    2004年03期 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对《平面构成》课教学效果的问卷分析

    齐洪洲

    自艺术设计成为独立的专业以来 ,《平面构成》课就一直被各艺术院校和大学艺术系列为必修课之一。教师的教学和引导对学生理解及掌握这一课程的程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 ,我们要通过自身的教学体验及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进行教学效果的分析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2004年03期 84-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9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谈中国画画家的“人品”修养

    安庆吉

    艺术是哲学的体现 ,中国画画家的“人品”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是指历代画家所接受并实际奉行的传统美德 :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正、笃实宽厚、勇毅力行。

    2004年03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中英甘肃基础教育中学英语参与式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罗桂保

    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 ,在教育教学领域新科技、新理论、新知识不断推陈出新 ,新时代的教育改革要求教育者先受教育 ,培训者先受培训。高质量、高效率的教师培训要求培训者必须不断更新培训观念 ,创新培训模式。因此 ,我们应在中英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中学英语教师参与式培训实践的基础上 ,探讨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2004年03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6 ] |[阅读次数:0 ]
  • 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实践与探索

    贾国江

    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欠发达地区中学教师的继续教育又有着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因此 ,欠发达地区继续教育应做到“三个到位”、“三个特点”和“三点经验”。

    2004年03期 94-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k]
    [下载次数: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师范院校外语教学观念转变刍议

    高青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稳步推进 ,但在师资配套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高校师资培养在教育目标、教育方式特别是教育观念更新方面普遍滞后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已是不争的现实。这一点 ,师范院校外语教育教学也不例外。故我们需要站在理论建构的高度对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关的外语教师教育的目标建设、教师的素质结构、教师教育需求特别是教育观念转变进行研究 ,以提高师范院校外语教师教育工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2004年03期 96-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k]
    [下载次数:6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山林》看中国钢琴协奏曲之民族化

    李琪

    通过对钢琴协奏曲《山林》的音乐本体分析 ,论述在中国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发展的近半个世纪间 ,中国作曲家为使“钢琴协奏曲”这一具有西方钢琴音乐代表性的体裁在中国的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做出的大量有益探索。这些探索为今后中国钢琴协奏曲创作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使中国钢琴协奏曲走上了民族化之路。

    2004年03期 100-1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0 ] |[阅读次数:0 ]
  • 教授巴赫二部、三部创意曲的一些思考

    徐守谦

    巴赫的二部、三部的创意曲是钢琴弹奏技术内容中重要的一个方面 ,掌握好演奏的技术、注意到曲式 ,创作意图趣味以及精神内容 ,主题性格 ,从演奏方面要正确理解主题 ,对作品的内容与性格做出合乎巴赫意图的演奏。

    2004年03期 103-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咬字吐字

    邹淑珍

    声乐艺术是语言和音乐有机结合的艺术 ,掌握语言在歌唱时的特有规律 ,做到正确的咬字与吐字。因此 ,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中的咬字吐字 ,通过咬字准确 ,吐字清晰自然 ,富有感情色彩 ,达到字正腔圆 ,使之能更好、更完美地表达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

    2004年03期 10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k]
    [下载次数:8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2 ] |[阅读次数:0 ]
  • 浅探中国画的空白美

    李合民

    中国画的空白是建立在艺术想象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创造 ,它以虚实相生的艺术法则 ,构成其独特的艺术美。

    2004年03期 109-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k]
    [下载次数:17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农民经济、社会权利的不平等与保障问题

    曹建章

    “三农”问题集中反映于农民的生活状态之中 ,农民的经济、社会权利的不平等是主要的表现。农民为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贡献 ,但作为社会人群中最庞大的群体 ,在经济、社会保障方面与市民截然不同 ,造成社会整体不公和农村的长期落后。农民的贫穷 ,需要从根本上逐步解决。

    2004年03期 111-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k]
    [下载次数:1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浅谈甘南州生态资源的旅游价值及开发利用

    李卫平

    甘南州生态旅游资源极其丰富 ,遍布各地 ,发展生态旅游 ,既能兼顾人文资源、民族风情等多种特色 ,又能带动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 ,利国利民 ,是振兴民族经济的突破口

    2004年03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2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