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 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演变与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周世兴

    我们只有通过考察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革命理论演变历程 ,才可能真正正确认识和理解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基础上理论创新的产物 ,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马克思、恩格斯是理论联系实际和理论创新的光辉典范。

    2004年01期 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3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江泽民论反腐倡廉的重要性

    姚展利

    江泽民创造性地提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严重政治斗争”的科学论断。我们应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党同人民群众联系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党同国内外敌对势力殊死较量等三个方面来看待和理解反对和防止腐败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共产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极端重要性

    2004年01期 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k]
    [下载次数:9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主体性实践哲学到“教育学中心”思想——李泽厚的建立主体性学说述评

    焦瑶光,侯彦斌

    著名美学家、哲学家李泽厚认为教育学将成为未来社会的中心学科 ,因此我们称这一思想为“教育学中心”思想 ,并对李泽厚何以通过主体性实践哲学的研究而提出这一思想作了概要的陈述和评价 ,力图将对此问题的研究引向深入

    2004年01期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18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藏画艺术中的轮回观念与圆形哲学

    泰奥·吉美

    在密宗圆形思想中 ,包含着轮回的观念 ,这种轮回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对人们的劝善行为也就是说每个人以良心为准绳来衡量自己的功过是非。在轮回中的因果思想 ,并非哲学上的原因而产生结果 ,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 ,而是在现实世界之外又编造出了“来世” ,此生之因 ,就会得到来世之果 ,此生的恶 ,就会得到来世的恶果 ,此生的善就会得到来世的善果等

    2004年01期 1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1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的相关性研究

    张兴福

    学术自由和学术责任是大学中一对永久性的话题 ,在一个民主比较发达或者始终致力于民主制度建设的社会里 ,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之间的对称与均衡构成了有利于学术发展的张力。大学的责任就是在这种张力中确保必要的平衡 ,传承文明 ,追求真理 ,并对人类社会忠诚与负责

    2004年01期 1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2k]
    [下载次数:3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4 ] |[阅读次数:0 ]
  • 浅析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尹凤英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始终是理论与审判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因此通过对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现状、确立模式、局限的分析、思考 ,可以提出对我国现行《行政诉讼法》受案范围方面的有些规定的修改意见。

    2004年01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k]
    [下载次数:16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生育权的法律保障、限制与宽容——兼论独身女性生育权

    王子龙

    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等对于生育权的保障、限制、宽容的原则精神 ,因为正确把握这一原则精神 ,对于实行计划生育工作和对外政策宣传都具有重要意义

    2004年01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5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

    朱寿兴

    日常生活是富于人文价值的生命活动 ,是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一个最为寻常的部分。这是因为 :一方面 ,日常生活相当长久而稳定地给人们提供进行思想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恒常形式或者说日常结构 ;另一方面 ,个人甚至可以在日常生活的限制内获得一定程度的类本质。日常生活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具有寻常而又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真正的人的存在即人的全面性存在又不单是日常生活领域就能包容或成就的。因而 ,我们在探求和考察日常生活的人文价值与美和审美的现实基础时 ,需要特别注意“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相互影响和相互渗透的问题

    2004年01期 24-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西厢文化与古代小说

    刘书成

    王实甫的《西厢记》作为古代情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其形成经过了漫长的沉淀积累过程。“西厢文化”一经形成 ,对古代小说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 ,主要表现在对写情小说 ,尤其是才子佳人小说的题材、情节结构、语言文字等方面的影响。而“西厢文化”之所以会对古代小说产生重大影响 ,其原因在于才子佳人小说与《西厢记》产生的时代背景有近似之处 ;《西厢记》所描写的主人公的人生道路符合了文人的人生理想 ;《西厢记》中主人公追求自主婚姻的浪漫事迹为文人所艳羡

    2004年01期 29-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中我”的复沓与叠进——中国女性意识青春期的觉醒与困境

    雷岩岭

    2 0世纪的女性意识在我国现当代女作家笔下总的说来呈放大与扩散之势。在女性性别特征的消隐、凸显的更迭变化中 ,女性性别意识从孱弱到强健表明它在本土化和全球化的互动互补中开始走向了成熟。为此 ,我们通过 2 0世纪 3 0~ 40年代和 80年代前后女性意识在女作家笔下的张扬与重唱、复苏与叠进 ,意在讨论开始标识自己作为“她性”的她们是如何艰难地从男性主流文化中剥离自己、建塑自己的

    2004年01期 34-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k]
    [下载次数:1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理想主义的多元互动——十九世纪法国小说的英雄情结及三类范型

    王骁勇,张军民

    英雄意念起源于现实世界中强烈的缺失感。法国社会经历了 18世纪极富理想色彩的启蒙与充满英雄主义的革命之后 ,却无端堕入令人窒息的停滞与倒退。古已有之的英雄情结因此便在艺术的世界中焕发出时代的光彩。十九世纪法国现实的多棱镜将由来已久的英雄形象幻化成了三种类型 :宗教化的“救世”英雄、誓不回头的“希腊式”英雄和扭曲变态的“异形”英雄 ,促成了古典、宗教及世俗理想主义的多元互动

    2004年01期 39-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k]
    [下载次数:1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网络文学对传统文学理论建构的冲击

    范建刚

    网络文学的出现给传统文学理论造成了全方位、强有力的冲击 ,这种冲击主要体现在创作主体角色的转换、创作过程的复杂化、文学阅读方式与文学价值的变异和文体特征的模糊化上

    2004年01期 44-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30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浅谈孔子的诗歌欣赏观念及其价值

    李锦煜

    孔子的诗歌欣赏观念 ,包含了“入乎其内”的分析和“出乎其外”的联想两个方面 ,既对中国古代文论的发展具有奠基之功 ,而且与现代的文艺接受理论有某些暗合之处 ,至今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2004年01期 47-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8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两本通用的语音教材之比较

    张建军

    《语音》和《普通语音学纲要》是高校普遍采用的两种教材 ,各具特色 ,各有千秋。从编排体系、编排重点及编排方式等方面对两书进行比较 ,找出各自的侧重点 ,以便师生选用

    2004年01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方言中含假“猫”的谐音趣难词——兼答王志尧对“猫儿匿”新释的反驳

    刘瑞明

    许多方言词中“猫”字共有 14类隐实示虚趣难词。从唐代始 ,连续到近当代 ,词例大增 ,而且有系列性。“猫儿匿”仅是其中的一个。这类词语的理据是语言研究的薄弱之处 ,易于误看成比喻 ,王志尧对“猫儿匿”新释也是如此。只有从语言和文化的大背景即从谐音趣难词的新释才能确解

    2004年01期 53-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8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谈非语言表达方式

    达正岳

    非语言表达方式是游离于语言之外的一些表达方式和手段 ,它包括身势、表情、触摸、语音、距离等。其重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表达思想、传达情感、揭示心理、强调补充、代替语言等

    2004年01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略论汉语中含数词“三”的缩略语及其英译

    李树红

    论述汉语中含数词“三”的缩略语的形成特点和数词“三”的文化内涵 ,并通过大量实例探讨了含数词“三”的缩略语的英译技巧

    2004年01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k]
    [下载次数:2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黄宾虹山水画的笔墨价值

    王廷华

    黄宾虹从笔墨中找到中国画发展创新的途径 ,穷其一生研究用笔用墨的方法规律 ,然而他透过笔墨的表面现象 ,看到了“笔墨精神”及笔墨精神所表达的自然生命节律与神韵之内美 ,这只是黄宾虹笔墨价值所昭示的一个方面。他绘画的全部内涵通过作品本身的笔墨建构来实现。它不靠诗文题跋的想象与补充 ,画就是画本身笔墨之间的种种构成关系 ,也就是从自然中悟得的种种感觉与内美。将绘画还原给“视觉器官”回归到艺术本体 ,可谓在董其昌之后对绘画本体的开拓作了又一次总结 ,从而将传统文人画推进到一个可与现代审美要求相衔接的新阶段 ,这对开启未来绘画创新有着重要意义。黄宾虹的笔墨价值还在于它在东方文化背景上不期然地与西方文化取得了某种“交汇” ,使中国绘画在自身演进中与西方现代绘画形成某种暗合 ,与西方抽象绘画有异曲同工之妙

    2004年01期 64-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3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8 ] |[阅读次数:0 ]
  • 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书法绘画魅力浅析

    张小兵

    中国书法绘画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其数千年的发展和演变进程中 ,逐渐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民族风格和突出的艺术个性。它以变化多端的造型手段———线条、形象的艺术升华———似与不似、色彩的无限性———黑白、画面虚实的无限延伸———象外之象等诸因素形成了中国书画内在的无穷魅力。从而在世界艺术之林中独树一帜、溢光流彩

    2004年01期 67-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10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诗与乐——浅谈音乐与诗词结合所创造的美

    何卫

    音乐、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艺类型 ,它们有着各自独特的发展规律。但它们都围绕一个共同的内容———展现和抒发人类的思想感情。音乐与诗词在相互结合相互转化的过程中还会不断丰富、不断创造美

    2004年01期 7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k]
    [下载次数:2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观念 改革 投入——对师范院校加强本科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旭林,武胜文

    目前 ,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型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迈进。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来临 ,教育教学质量问题开始浮出水面 ,如何在“大众化高等教育”与保持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间找到最佳平衡点 ,已成为我国教育界的热点问题。因此 ,以总结天水师范学院扩招后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经验为基础 ,以院校加强自身建设为切入点 ,对师范院校如何应对“大众化高等教育”与提高教学质量这一局势进行了深入剖析 ,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2004年01期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k]
    [下载次数:4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的质量保证问题

    张玉堂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不断加快 ,高等教育的质量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因为质量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健康发展的关键。目前 ,一些高校在生源、师资、办学条件、办学特色、专业设置等方面不同程度的存在着质量问题。本文在对这些问题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质量保证的措施

    2004年01期 76-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9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0 ] |[阅读次数:0 ]
  • 高等艺术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研究——阿拉木图国立大学美术教育研究初探

    刘文斌

    阿拉木图国立大学美术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与原则、毕业设计与答辩是落实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阿拉木图国立大学美术系实行学位改革后 ,经过几年的调整已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艺术教育体系

    2004年01期 80-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k]
    [下载次数:10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回族教育改革的切入点及其思路

    海存福

    回族家庭是构成回族社会最基本的组织。回族教育改革必须从唤醒广大回族家庭现代教育意识入手 ;同时 ,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学校在直面回族教育问题时更应充分认识回民族特殊的教育需求 ,这是回族教育改革成败的关键。在回族家庭教育改革过程中 ,还应特别注重政府、社区的作用 ,回族女子教育与女童教育问题。回族家庭教育应走向开放的问题以及优化回族家庭教育的外部环境———学校的回应等一系列问题

    2004年01期 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46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甘肃民族高等教育存在的症结及其发展对策

    马振林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 ,民族高等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独特领域 ,受到了各方面越来越多的关注。而甘肃民族高等教育则应以自身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地方特殊性为依据 ,立足甘肃民族高等教育的实际 ,寻找适合甘肃民族高等教育的有效途径 ,探索甘肃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 ,逐步成熟和完善甘肃民族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体系 ,从而为甘肃经济腾飞打下人才基础。因此就甘肃民族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从回顾、存在的症结和发展对策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发展的思路

    2004年01期 89-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k]
    [下载次数:8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基本态势与兰州师专改革发展的目标定位

    孔庆浩

    高等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强势力量 ,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伴随着近年来扩招的持续进行 ,一场从结构到体制 ,从层次到规模 ,从速度到效益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 ,甘肃作为经济欠发达省份 ,必须把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作为实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目标的基础性工程 ,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高等教育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促进和带动全省经济社会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我们从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趋势出发 ,可以探讨兰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定位问题

    2004年01期 9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委婉语及其交际功能

    李赟

    以英语委婉语的定义、构成以及委婉语和语言学的关系研究英语委碗语这种语言现象。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委碗语所遵循和违背的语言学原则 ,分析常见的委婉语所反映的一些语用学规律 ,说明委婉语的交际功能

    2004年01期 97-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k]
    [下载次数:5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三个代表”思想统领“两课”教学 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杜玉明,吴卫东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两课”教学 ,充实教学内容 ,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突出以教学观念的转变和加强实践为核心环节 ,积极掌握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 ,创新教学方法 ,深化教学改革 ,提高“两课”教学的实效性 ,是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崇高使命的必然选择

    2004年01期 100-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写作训练的命题借鉴

    葛正方

    借鉴名家作品的命题 ,由一窍之得而成为长期策略 ,是写作教法的一条有效经验。由于“应试议论文”对学生造成的逆反心理 ,提倡多练叙事散文 ,对“大一新生”无异于获得了解放。以叙事性散文为主的写作训练 ,被证明是由中学的“教学文体”转变为专业文体的一条捷径。凡借鉴来的命题都要求能当成“大题目”用 ,也即只勾划出一个写文章选取材料的“时空范围” ,其风格宜平实概括。借鉴来的命题所以产生优势 ,则因为取法乎上 ,依靠榜样的力量 ,促成了激励机制

    2004年01期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k]
    [下载次数:3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特点与声乐课探析

    蔡兆梅

    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不同于专业音乐学院 ,它具有较强的基础性、师范性和实践性。声乐课的教学改革应遵循这三个特点进行

    2004年01期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下载次数:7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关于美术教育中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张斌

    在美术教育实践中 ,存在一些认识和实践方面的误区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效果。因此 ,应从造型与写实 ,素描与速写 ,结构素描与明暗素描等方面 ,对这些概念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与论述 ,并且相应地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教学建议

    2004年01期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童年生活模式与人格障碍矫正对策

    姚晓燕

    童年期形成的精神状态会成为一种固定模式 ,遗留于人的头脑中 ,并在以后的生活中不时地表现出来。许多青年期、成年期表现出来的人格障碍诸如孤僻、封闭、自卑、冷漠、偏激、固执、懦弱、狭隘等不良人格特征与不良童年生活模式有着极其深刻的渊源。因此 ,探讨影响童年生活模式形成的主要因素 ,并提出针对性的矫正人格障碍对策 ,可为高校心理咨询和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2004年01期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k]
    [下载次数:17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1 ] |[阅读次数:0 ]
  • 论音乐的学习心理过程

    陈缨

    音乐学习是促进音乐文化发展的重要基础。音乐学习理论来源于音乐学习同时又指导音乐学习。因而对音乐学习理论研究的重要途径是对音乐学习的心理因素及规律进行探索。音乐教师只有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 ,才能科学地指导学生的演唱和演奏 ;学生懂得了音乐学习心理问题 ,才可以使自己更为积极地运用心理规律提高音乐学习效率

    2004年01期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k]
    [下载次数:22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5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