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高师学报

  • 改革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

    李建成

    我国的改革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开展起束的。改革的顺利进行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也正是在改革实践中得到新的发展的。它必将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而得到不断的发展。

    1999年04期 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下载次数:3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精神生产的若干特征

    周世兴

    “知识经济”理论的提出表明,精神生产作为社会生产的重要部门,在世纪之交已日益显示出其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必须界定精神生产的哲学定义,从唯物史观的高度对其主要特征给予概括。才可能通过这一问题的研究,引起理论界的高度重视,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哲学理论基础。

    1999年04期 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高等教育法》的民主性特点

    韩思理,程吉生

    坚定不移地推进学校民主建设是邓朴平理论的重要体现,作为理性的产物、集体智慧结晶的《高等教育法》表现出鲜明的民主性特点。这主要体现在:1、在高等教育体制运行中,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在高等学校内部,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形成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设立高等学校学术委员会,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主管理。3、弘扬学术自由与教学自主。

    1999年04期 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0k]
    [下载次数:8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外语教学过程交际化之我见

    文亚光

    外语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驾御语言的能力,让他们学会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去无限地使用语言。为此,必须充分认识教学过程交际化的重要性。以课堂交际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交际能力和学习效率;并采取一定措施,加强课堂交际的具体操作。教师要正确诱导,注意处理好课堂交际活动中的各种问题。

    1999年04期 10-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7k]
    [下载次数:4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师专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刘澈元,蔺映真

    随着20世纪后期开始的一系列高新技术革命,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一场人才智能和道德体系的重构也在日益深入。而教育──尤其是以师范性为特征的师专教育,为了适应这种客观形势的要求,必须在实施素质教育上打开思路,切实搞清其内涵,并在实施方式上进行大胆探索。

    1999年04期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落实素质教育 注重培养中小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汪晓艳

    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种忽视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倾向。而学生的主动性作为德育过程中的一种不可缺少的能动因素,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我们应该从发展自我意识、提高自我激励水平、加强自我调控能力、丰富自我教育实践活动等四个方面加强研究,采取措施,搞好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工作。

    1999年04期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1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结合民族师专实际 实施“两课”教学改革

    朱进有,刘俊睢

    合作民族师专结合本校实际,初步实施“两课”教学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999年04期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高师素质教育的“师范性”

    王宏堂

    素质教育是高等师范院校面临的重要课题;而在素质教育中如何突出“师范性”,则关系到素质教育的成败问题。因此,必须在认识方面突出“师范性”,明确高师学生在素质方面的缺陷;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一些途径突出“师范性”特色。

    1999年04期 24-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k]
    [下载次数:3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师函授生自学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李瑾瑜,马岩,高海峰

    自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函授教育的成败问题。为了掌握高师函授生的自学情况,我们作了一次调查,通过调查材料,分析了函授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函授生自学教育指导、自学过程管理和自学问题研究等措施。

    1999年04期 26-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关于师专教育实习若干问题的思考

    巨忠明,朱炳,窦向军

    随着经济的发展,基础教育面临多方面的挑战,教育实习也出现多方面的新情况。为此,我们对高师实习工作作了一些调查。相应提出了从转变教育观念入手,改革实习方式、改革教学法课程、加强中教法研究、搞好实习基地建设等措施。

    1999年04期 30-3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我国古代美意识的起源探论

    崔涛

    日本学者笠原件二先生从中国古人最原初的美意识始于味觉美的观点出发立论,认为只有追溯到更为远古的原始艺术,并以正确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对古人最原初的美意识有所了悟。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它忽视了原始思维与现代思维的差异,事实上,原始人的艺术活动是有其真正的动机及其本质内涵的。根据我国古代典籍的记载,以及对“美”、“甘”等汉字的重新考证,原始艺术的创造有着神秘互渗的巫术目的;但美的诞生却绝非以此为目的和动力。原始人是在其全身心的艺术创造中忘却了巫术本身,方才获得了其返归生命本源的无限自由的娱悦。这种在自我创造的无限沉浸中抛掷了一切目的的自我澄明的发现,也即美的真理的初次达到。美本无所谓原初,因为美的真理,从来就是一个不断被揭示解蔽的存在,而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发展完善的过程。

    1999年04期 32-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下载次数:15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至情至性而非至真至善──论魏晋作家“文心”与“人心”的两重性

    朱忠元

    魏晋时代是中国美学史上特别的时代,其时人“至情至性”的行为方式作为个体性的解放,对形成唯美的艺术氛围有重要意义,但行为与心志之间的矛盾又构成了“文心”与“人心”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促成了一个美学新时代的到来。

    1999年04期 39-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高扬传统文化精神 努力推进高师美育

    胡达生

    传统文化的真精神何在,如何弘扬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为今天高师的美育工作服务,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因而,应对领导、教师和学生这几个不同层面进行综合分析,从思想上认识和把握实施这一举措的必要性。

    1999年04期 4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下载次数:4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自由曲线与绘画论纲

    张寿镒

    线条是绘画的主要构成要素。但在现代的绘画艺术中,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艺术观念受西方现代美术思想的影响;在追求创新、创意、观念和表现效果的同时,忽视了线条在绘画中自身的审美价值。为此,有必要就自由曲线的形成、特点、表现、境界和在绘画艺术中的位置,从理性上给予简要阐述。

    1999年04期 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9k]
    [下载次数:6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渗透的必然性

    陈缨

    我们只有将现代音乐、流行音乐置于历史的、世界的大背景下,从文化学角度分析近年音乐文化的层次、风格,探讨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之间交互影响渗透的关系,回顾我国流行音乐的发展过程,才可能提出和把握以传统为源头,以世界为舞台,创造新的既具民族精神又能溶于世界文化潮流的新的中国音乐文化。

    1999年04期 50-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47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2 ] |[阅读次数:0 ]
  • 李斯特对标题音乐的卓越贡献

    李德隆

    匈牙利钢琴演奏家李斯特作为“钢琴之王”而著称于世。然而李斯特在音乐领域的作为远不止钢琴;他除了创立钢琴独奏会和交响诗体裁外,尤其在“标题音乐”的确立和发展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继法国的柏辽兹之后,通过改编、创作和极具美学思想的评论;为“标题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插上了腾飞的双翼。

    1999年04期 5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1k]
    [下载次数:25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4 ] |[阅读次数:0 ]
  • 《召南·甘棠》──我国最早的一首文物保护诗

    张剑

    《召南·甘棠》是《诗经》中关于保护文物的一首诗,它明确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具备了文物保护的意识。

    1999年04期 5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0k]
    [下载次数:1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论唐代叙事诗的形象塑造

    马悦宁

    中国古代叙事诗到唐代趋于成熟与辉煌,塑造了丰富多采、形态各异的艺术形象,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尤其在塑造形象的艺术手段方面已达到很高的程度。

    1999年04期 58-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下载次数:1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红与黑》写实技法的主观性特征

    王骁勇

    从分析探讨《红与黑》特殊的写实技巧可以看出,司汤达的写买技巧是倾向于主观的,分为主人公的“人格化”和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技法的主观化。凡此,从文学继承角度和作家创作个性方面都可以得到证实。

    1999年04期 6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下载次数:49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转变教育观念 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刘美霞

    人类历史即将跨入崭新的21世纪,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学、教育等方面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基础学科的语文教学,应尽快适应现代化建设所要求的素质教育,从更新教育观念入手,牢固地树立素质教育质量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1999年04期 64-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从《范进中举》的语言运用 谈中学生语感能力的培养

    白奉源,林红卫

    语感即对语言敏锐的感觉。在语境中学习语言,理解其语境义。认识文字在字面义之外的情韵义。积累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语文学科改革的总趋向。最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将各留所长,合二为一。

    1999年04期 66-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15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汉语教学中范例列举的艺术

    王小敏

    现代汉语教学中如何选取范例的问题,是一个时期以来正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应对“以例带又’以及结合范例“教书育人”等问题进行充分的讨论,不断提高认识,掌握范例列举的诀窍,才可望使教学超出原本的知识局限,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1999年04期 70-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英语教育实习中暴露的问题及对策

    陈建秀,罗桂保

    教育实习中暴露出的问题往往如实地反馈了我们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存在的误区与偏差。重视这些问题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加以改进,是不断提高师专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1999年04期 74-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0k]
    [下载次数:17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谈中学英语教学的最优环境创设

    贺建英

    随着基础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和国际化社会导致教育的开放与融合,中学英语教育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性。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牢固树立从口语化抓起的观点;积极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口语环境和情感环境;努力转变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不断增进和提高学生学习外语的自觉性、独立性、能动性和创造精神,进而为学好外语打下坚实的基础。

    1999年04期 77-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6k]
    [下载次数:13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唐人之任侠

    汪聚应

    有唐一代,侠风炽盛。在这一时期里,唐代社会上层贵族及其子弟的游侠热和侠在中下层文人民众中的异常活跃这一重要而鲜活的社会文化现象,不仅为这个时代提供了所需要的精神力量,而且作为一种时代风尚、气质精神和行为方式,影响了一代诗人及其诗歌创作。

    1999年04期 79-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k]
    [下载次数:30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7 ] |[阅读次数:0 ]
  • 评薛正昌著《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

    黄正林

    《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一书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作者运用现代史学研究方法,把固原地理与文化发展脉络清晰地展现给读者;二是全方位论述了固原历史地理与文化的丰富内涵;三是对陇东历史研究中的一些疑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四对涉及固原、西北乃至全国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研究。

    1999年04期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当代中国货币拜物教性质的特点及其二重性

    张聪明

    当代中国经济具有货币拜物教性质并表现出特有的社会历史特征,分析这种性质对现实经济生活所具有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对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1999年04期 86-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k]
    [下载次数:1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东亚发展模式的非经济分析

    王小红

    东亚经济发展模式虽然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发展模式,但其形成和发展又与当时世界政治形势和其它非经济因素密切相关。从宏观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对东亚模式进行探讨,应在考虑经济因素的同时,更注重从国际政治格局、国内政治结构和文化价值取向等非经济因素来分析东亚模式产生的背景及其成功条件,还应认识到,由于时代的变化,东亚经济发展模式正在失去效用。

    1999年04期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下载次数:4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文化的本质、结构及其特点

    高新民,第环宁

    文化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物质和精神成就的总和。文化体现为一个活动着的多层次的结构物,其结构具有层次性、稳定性、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1999年04期 94-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k]
    [下载次数:1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扩大研讨规模 丰富交流内容──兰州师专近年学术研讨活动论略

    李秋新

    学术研讨规模由小趋向大,内容由简单趋向丰富,形式由单一趋向多样是兰州师专近年学术交流工作的显著特点。学术研讨水平较高,专业性、针对性强,素质教育倍受关注等又构成研讨内容的鲜明特征。加强联合协作搞科研,加大科研经费投入,完善科研奖励机制,营造更为浓厚的学术研究氛围则又是学校今后科研与学术交流工作的重点。

    1999年04期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陇文化丛书》序

    胡大浚

    甘肃作为中国广袤的大西北高原的一片神奇的土地,其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他如独特的地理地形。多民族的构成、融合及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对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等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从传统中汲取面向未来的力量,使人们更广泛地了解甘肃,建设甘肃,开发西北,振兴中华,是编辑一套“陇右文化丛书”的基本构想和出发点。

    1999年04期 101-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8k]
    [下载次数:7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2 ] |[阅读次数:0 ]
  • 浅析英美英语之不同

    齐建涛

    英美英语同出一源,但由于英美两国在历史、国民性格、人口组成方面的差异,在诸如发音、拼写、短语、用法、语法及句子结构等方面均有一些不同。英语学习者了解和掌握这些不同,必会对英语学习大有裨益。

    1999年04期 105-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下载次数:8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试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王旺多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理论是在总结前苏联和建国后30年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在不断总结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三大”,是这一理论的形成阶段;从“十三大”到党的“十五大”,是它的进一步完善、丰富、发展阶段。这一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产生了且将继续发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1999年04期 107-109+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用邓小平理论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

    王兴隆,杜玉明

    高等师范院校的根本任务是为基础教育培养合格的教师。在新形势下,要解决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问题,应抓改革,促使邓小平理论进课堂;抓骨干,使提高与普及相统一;抓重点,把握关键环节;抓热点,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疑释惑.

    1999年04期 110-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下载次数:4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浅议思想政治工作与心理咨询的关系

    赵文进

    正确认识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咨询的关系,搞清二者间的差异和联系,是更好地开展这两项工作的前提,也是消除误区、改进工作的基础环节。

    1999年04期 114-1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k]
    [下载次数:8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论知识经济赋予图书馆的新使命

    卢文海

    在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面临着新的使命。图书馆必须充分认识自身的重要性,面向市场经济,树立新观念;发展高新技术,适应知识经济;全面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推进事业的发展。

    1999年04期 117-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论图书馆效益

    田建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重新审视和充分重视图书馆的效益,认真分析影响效益的因素,解放思想,加强自身宣传,搞好用户研究,改革管理体制,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999年04期 120-1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3 ] |[阅读次数:0 ]
  • 图书馆“信息实体化”与“服务社会化”刍议

    雷成全

    文章认为图书馆的本质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市场经济体制下,图书馆应以服务为主,开展必要的有偿服务,不能盲目地将图书馆全部变为信息实体。

    1999年04期 123-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k]
    [下载次数:2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1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